-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5259
- 條形碼:9787537855259 ; 978-7-5378-552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本書特色
在抗戰的艱苦歲月中,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戰爭勝利、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武克魯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留給人民的紀念卻是永久的,他為黨為人民建立的功勛是不可磨滅的。 政協山西省祁縣委員會編的《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為我們介紹了武克魯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內容簡介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介紹了武克魯(1921-1945),中國共產黨黨員,祁縣獨立營營長兼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在抗日戰爭中,他帶領戰士,出生入死地活動在敵人的心臟,出奇制勝地打擊著日本侵略軍。他那傳奇式的光輝形象,一直受到祁縣人民的敬仰,他的英雄業績,至今仍廣為傳頌。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目錄
弘揚民族精神繼承革命文化 李郁明
抗日英雄武克魯李謙光 李勁松
一、投筆從戎斬敵倭
二、壯士盡出革命家
三、英雄少年家國情
四、狀元橋畔立壯志
五、國難激起抗日情
六、鐵心不當亡國奴
七、初露鋒芒快人心
八、針鋒相對破敵陣
九、獨立寒冬爭奇妍
十、攻心斗勇掃敵威
十一、克敵制勝先士卒
十二、英雄虎膽搗敵巢
十三、拔據點敲牙震虎
十四、大刀砍出革命路
十五、克敵制勝奏凱歌
十六、臨危受命挑重擔
十七、尖刀直刺敵心臟
十八、灑盡熱血保太行
十九、名標青史萬古傳
附錄
一、武克魯簡要年表 武建青李郁明田建陳曉虎
二、武氏家族世襲表 武建青田建
三、武氏家族代表人物簡介 武建青田建
四、《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節選) 民政部優撫安置局
五、《山西省祁縣革命烈士英名錄》(節選)
六、歌頌武克魯的文藝材料 李謙光
七、抗日英雄武克魯
八、人物傳·武克魯
九、歌曲《武克魯》 卜興魚波詞
十、我的兩點回憶(節選) 常向先
十一、克魯完小的教學與生活 孟野青口述渠珠整理
十二、克魯學校 段達海
十三、緬懷抗日英雄武克魯 李謙光
十四、刻骨銘心的歲月·綜述(節選) 孫步橋
十五、刻骨銘心的歲月·關愛
十六、在祁縣二高小的日子里 閏逢蓮
十七、催人奮進的克魯學校 楊永承
十八、青春在這里閃光 賈升貴
十九、刻骨銘心的歲月·詩歌 段建定 劉秀峰 魚波 卜興
二十、抗日戰爭時期祁縣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
參考資料
跋李謙光
后記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節選
《英名千古垂青史:抗日英雄武克魯》: 克,克敵制勝;魯,與虜諧音,有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之意。可不是嗎,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里就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的句子。一般都把“胡虜”“韃虜”當作外族侵略者。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許多抗日的青年另起了化名。克魯的妻子本名閆倫桃,上山參加抗日后化名石芳。 看來對于克魯二字做何解釋并不重要,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解釋都表現了這個書香門第的書生壯懷激烈,少有大志。 在競新學校,武克魯不僅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也受到了傳統的基本的思想教育。據競新高十二班畢業生趙世俊、高十三班畢業生郭生鵬回憶:競新學校的文化課非常扎實。從五年級起,除以審定教材為基礎外,還由各科教師編選課外補充教材,假期還分科舉辦補習班,由本校升入中學的優秀生義務教課。所以競新的畢業生實際已達到初中一年級的水平。學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非常重視。講課中常以古人岳飛、文天祥為榜樣,以今人殺敵守土抵御外侮的勇士為旗幟,培養學生救亡圖存,為國捐軀的思想。高十四班畢業生范大煊在回憶錄中寫道:“就在這兒我受到了‘人格是**生命’的教育,學習語文、歷史、地理課程,愛國主義思想深深扎根在我們心底。” 由于競新學校教學質量高,畢業生可免試進入太谷銘賢中學。所以,太原國師極力推薦其優秀生來競新任教。這些青年教師思想活躍,精神煥發,給競新帶來勃勃生機,使競新學校學風、校風為之一新。 競新學校高十一班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郭少仙先生是國師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畢業初,他執教于徐溝縣,后競新以重金聘來。先生治學嚴謹,知識淵博,教學有方,堪稱一代名師。他秉性耿直,富有民族氣節。抗戰開始,祁縣淪陷,他就輟教回鄉,在夏家堡“蓬首蓄須,沉湎于民樂戲曲研究,實則國恥未嘗一日忘也。先生集文天祥、史可法、顧亭林、傅青主等人之史績終日揣摩,心有所得輒記之,以自勉。日久綴成一集題為《勵志日記》”。 1946年,郭少仙曾被選為祁北區夏家堡代表。先生在執教期間,言傳身教,注重實用。常結合國家、社會實際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軍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日。先生在作文上讓學生寫“致蔣光鼐、蔡廷鍇書”;1937年祁縣淪陷前夕,學校請犧盟會特派員來校為學生做抗日講演,教游擊戰術。先生編寫了小話劇、活報劇組織學生在街頭演出,增強了縣城抗日氣氛。可以這樣說,競新學校使武克魯受到了愛國家,愛民族的啟蒙教育,而郭少仙先生則是主要的啟蒙老師。 武克魯和郭老師的關系非常密切。據郭老師的女兒郭二丁1993年3月15日來函回憶:“武克魯是父親*喜愛的學生,父親是武克魯*崇敬的先生。武克魯不論在祁縣還是后來到省城上學,所有寒暑假時間幾乎都和父親在一起,或向父親請教學識,或幫助父親干些雜事,可謂形影不離,無所不談。武克魯決定上山抗日受到家庭阻攔時,多次找父親商量。父親堅決和他站在一起,為他出謀劃策,幫他處理一個個實際問題,使他盡快地把決定變為行動。武克魯上山后,不論工作多么繁重,或捎信來,或派人來,從未中斷與父親的聯系。他們之間感情的深厚程度確實非同一般。”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