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盛唐-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9963
- 條形碼:9787108059963 ; 978-7-108-05996-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至盛唐-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 本書特色
近年來,介紹傳統文化的書籍充斥市場,其中曇花一現的為數不少。可這一套講述中國文學經典的普及讀物,在臺灣地區竟熱銷了十幾年。不止一所中學把她定為國文(即語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購買此書,作為今后三年的參考**書;有的學校干脆按此書布置假期作業,某日讀某章、答某題,規定得十分詳盡;網絡上,能搜到針對此書編寫的測試題,已發表到第十幾回(篇)——專門就一套課外讀物編寫習題,還是不多見的。一些大學開設的文科課程也將此書列為必讀或參考……此書在臺灣再版數次,印刷無數。
這樣一套書,課上要讀,假期要看,作業以它為依據,考試以它為準繩……該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引發學生反感吧?可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據臺灣不少高中老師反映,接觸此書后,“以往較不喜歡念文科的自然組學生……對文學大為改觀,即便不是非常有興趣,但是至少是轉變成不討厭的地步”。——這就是《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
這套書在大陸也有驕人的銷售業績,曾榮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被選入“希望書庫”,并列入教育部“中華文史知識課程內容與教學指導書目”;影響了一代中學生的學習習慣。
先秦至盛唐-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 目錄
**冊(先秦至盛唐)
寫在前面
一、遠古神話,文學之祖
二、《尚書》:*古老的散文集
三、《周易》里面有詩歌
四、《詩經》:詩三百,思無邪
五、“禮學”曾是大學問
六、孔子與《論語》
七、老子與《道德經》
八、墨翟與《墨子》
九、編年史的楷模《左傳》
一○、《國語》與《國策》
一一、孟軻與《孟子》
一二、莊周與《莊子》(附《列子》)
一三、屈原與《離騷》(附宋玉)
一四、荀況與《荀子》
一五、韓非與《韓非子》(附雜家)
一六、李斯、賈誼秦漢文
一七、《七發》枚乘體,《子虛》相如賦
一八、司馬遷與《史記》
一九、揚雄等辭賦家
二○、東漢樂府詩
二一、古詩十九,文人情思
二二、宰相詩人曹操
二三、曹丕與曹植
二四、建安文學家
二五、竹林七賢
二六、太康詩人多,左思執牛耳
二七、五柳先生陶淵明
二八、南朝二謝,水秀山明
二九、鮑照嘆“行路”,江郎傷離別
三○、庾賦酈經,北朝詩文
三一、六朝民間曲,南北調不同
三二、六朝小說,志怪志人
三三、文學批評有“雕龍”
三四、由隋入唐,詩風流轉
三五、初唐四杰,王楊盧駱
三六、賀知章、孟浩然等
三七、王維詩中有畫圖
三八、邊塞歌詠聽高、岑
三九、詩仙李白
四○、詩圣杜甫
簡明文學家詞典·一(按生年先后排列)
第二冊(中唐至元代)
四一、中唐詩壇才子多
四二、香山居士白居易
四三、“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四四、散文大家柳宗元
四五、“詩豪”劉禹錫
四六、鬼才李賀
四七、杜牧詩賦諷喻深
四八、李商隱與無題詩
四九、晚唐詩人
五○、曲詞發軔唐五代
五一、南唐二主,詞壇帝王
五二、唐傳奇里故事多
五三、宋初文壇花待發
五四、王禹偁與范仲淹
五五、有井皆歌柳永詞
五六、一代文宗歐陽修
五七、王安石與曾鞏
五八、梅堯臣、蘇舜欽等
五九、北宋文豪蘇東坡(附蘇洵、蘇轍)
六○、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六一、蘇門弟子秦觀等
六二、周邦彥與賀鑄
六三、女詞人李清照
六四、岳飛與張孝祥
六五、中興詩人楊萬里、范成大(附曾幾)
六六、愛國詩人陸游
六七、英雄詞人辛棄疾(附陳亮、劉過)
六八、婉約詞人與“永嘉四靈”(附江湖派)
六九、宋末愛國詩人(附金代元好問)
七○、宋代戲曲與文學批評
七一、白話小說登上文壇
七二、一代文學元之曲
七三、元曲大家關漢卿
七四、白樸與馬致遠
七五、王實甫與《西廂記》(附鄭光祖)
七六、元代散曲與詩歌
七七、南曲戲文演《琵琶》
簡明文學家詞典·二(按生年先后排列)
第三冊(明代至近代)
七八、明初文壇,波瀾不起
七九、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八〇、士大夫喜歡上戲曲
八一、明中期詩文:七子與“公安派”
八二、施耐庵與《水滸傳》
八三、吳承恩與《西游記》
八四、《封神》有趣,說部繁榮
八五、世情小說《金瓶梅》
八六、 “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附孟稱舜、沈璟等)
八七、馮夢龍與“三言”(附“二拍”)
八八、晚明文壇多悲聲(附明代民歌)
八九、清初文壇兩類人
九〇、納蘭詞曲板橋書
九一、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九二、洪昇與《長生殿》(附李玉等)
九三、孔尚任與《桃花扇》(附楊潮觀等)
九四、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九五、曹雪芹與《紅樓夢》
九六、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九七、“桐城派”與“江右三大家”
九八、近代開山者:林則徐、龔自珍
九九、“湘鄉”散文,舊瓶新酒
一〇〇、京劇鼓板徹云霄
一〇一、晚清詩壇起新風
一〇二、文學評論,更上層樓
一〇三、譯壇“大腕”有嚴、林
一〇四、梁啟超引領新文風(附柳亞子)
一〇五、俠義公案,小說新寵
一〇六、譴責小說《老殘游記》
一〇七、官場生怪狀,孽海起波瀾
一〇八、鴛蝶風氣盛,小說鑄魂難
一〇九、近代劇壇發新枝
簡明文學家詞典·三(按生年先后排列)
第四冊(現代)
一一〇、新文化運動大旗飄
一一一、魯迅“吶喊”醒神州
一一二、胡適倡導白話文
一一三、新文化運動的推輪者
一一四、謳歌“創造”的郭沫若
一一五、郁達夫不曾“沉淪”
一一六、 文研會里人氣高(葉圣陶、許地山、王統照等)
一一七、茅盾:“子夜”過去是黎明
一一八、自清散文,“荷塘”“背影”
一一九、夢斷康橋徐志摩(附林徽因)
一二〇、 “紅燭”詩人聞一多(附梁實秋、朱湘)
一二一、 張恨水與《啼笑因緣》(附秦瘦鷗、林語堂)
一二二、 田漢戲劇演“名優”(附歐陽予倩等)
一二三、夏衍、白塵,“戲”說人生
一二四、老舍與《駱駝祥子》
一二五、冰心*愛小讀者(附廬隱)
一二六、沈從文來自“邊城”
一二七、沙汀“開茶館”,艾蕪賦“南行”
一二八、巴金與“激流三部曲”
一二九、柔石說“二月”,白莽唱“孩兒”
一三〇、文壇傳奇有“二蕭”
一三一、丁玲、周立波,筆底起風雷
一三二、詩人臧克家:高吟《有的人》
一三三、詩迎黎明說艾青(附田間)
一三四、為農民代言的趙樹理
一三五、張天翼筆下的現實與童話
一三六、曹禺:“雷雨”“日出”照舞臺
一三七、錢鍾書笑談“圍城”(附楊絳)
一三八、似雪荷淀月,如詩孫犁文
一三九、張愛玲:打碎“金鎖”唱“傾城”
簡明文學家詞典·四(按生年先后排列)
展開全部
先秦至盛唐-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 相關資料
作者侯會在寫作此書時運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讀者興趣,有不少高中老師表示:以往較不喜歡念文科的自然組學生,在接觸這本書之后,對文學大為改觀,即便不是非常有興趣,但是至少是轉變成不討厭的地步。
——臺灣書評家 小莫
這是為青少年寫的一部中國文學史,以深入淺出的流暢口語寫成,剛好適合非文學出身如我者來閱讀。它雖然是文學的,但更是基于史學源流的敘述,讀它,有一種“歸鄉”、“回甘”的感覺。
——臺灣臺東育仁中學校長 王錦升
我很納悶:家里有幾書柜文學書籍,上中學的兒子從來不翻,有了相關問題,只翻這本書,而且總能查到要找的東西——書都給翻爛了。
——大學教授 柳俊杰
我兒子就讀于一所中學名校,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可讀了此書后,對文學產生極大興趣,非鬧著改學文科——他后來學的是廣告傳媒,畢業后還挺有出息。一本書改變他的人生,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北京讀者 趙天來
先秦至盛唐-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 作者簡介
侯會,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有《水滸源流新證》《探源》《食貨金瓶梅》《物欲紅樓夢》《金粟儒林篇》等著作。上世紀90年代,作者還出版了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文學普及讀物“文學五千年”系列,后更名為《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講給孩子的百年文學經典》和《講給孩子的世界文學經典》,廣受歡迎。本次應讀者要求再版,作者又做了精心修訂。
給孩子寫書,如同跟孩子說話一樣,要彎下腰去,平視著孩子的眼睛,盡量揀他們聽得懂的字眼兒,慢慢地講。為了讓中學生讀得懂、感興趣,自己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如每寫一段都要朗讀、錄音,反復聽;還要找個中學生來聽。若效果不佳,便重新改寫,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