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小顧聊印象派
梵高為何自割耳朵?莫奈為何鐘情睡蓮?德加為何迷戀舞女?跟顧爺一起,輕松搭建一部簡明西洋古典藝術(shù)史!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guān)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shù)8000年
小顧聊印象派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637352
- 條形碼:9787559637352 ; 978-7-5596-3735-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顧聊印象派 本書特色
〇一 前方預(yù)警,藝術(shù)界超級大IP顧爺/印象派重磅來襲!“小顧藝術(shù)宇宙”第三部暌違兩年,整裝出發(fā)。仍然是一本正經(jīng)卻笑料不斷,依然是拋開理論卻言之有物,依然是聚焦杰作卻顛覆想象,依然是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的……一本書。
〇二 從神話到文藝復(fù)興,從古典再到印象派。三本書,三部曲,輕松搭建一部簡明西洋古典藝術(shù)史,打開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大門。時至今日,印象派依然是大眾喜歡的畫派。它既不像古典畫那么古板,也不像當(dāng)代藝術(shù)那樣新潮到讓人看不懂。這個世界出現(xiàn)過印象派,對全人類來說都是一種幸運。
〇三 梵高為何自割耳朵?莫奈為何鐘情睡蓮?德加為何迷戀舞女?這究竟是藝術(shù)的淪喪還是審美的扭曲,這一次,跟顧爺一起,走出博物館,走近印象派。
〇四 希望大家能對印象派有個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畫展,除了偷拍和分享朋友圈,還能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升一點格調(diào)!櫊
小顧聊印象派 內(nèi)容簡介
改變時代的人,皆由時代造就。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shù)怎能一成不變?
1874年,一個名叫莫奈的家伙登高一呼,他的畫家兄弟們拎起手中畫筆,就跟著他干革命。從此,印象派出現(xiàn)了!開個玩笑,這又不是水泊梁山,莫奈的那些畫家朋友也不是亡命徒,自然不會“該出手時就出手”。可印象派確實顛覆了過往的一切。戶外寫生,描繪自然,捕捉瞬間,記錄真實。短短十幾年,文藝復(fù)興以來風(fēng)光了四五百年的古典藝術(shù)就被這群藝術(shù)家親手終結(jié)。從此,藝術(shù)從“看得懂”變成了“看不懂”。
印象派畫家個個身懷絕技,卻又風(fēng)格迥異。
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biāo):跳出官方沙龍,干一票大的!
十二年間,八屆畫展。一個個超級ju星在此誕生,一場場精彩好戲在此上演,一百五十年來,有關(guān)審美的一切,也從這里開始……
印象派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又為何會迅速分崩離析?印象派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至于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大眾zui喜歡、zui熟悉的畫派?在這本書里,顧爺就來聊聊對印象派的“印象”,聊聊這群在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里活得多姿多彩的“印象人”。
印象派畫家小傳
〇“印象派人力總監(jiān)”畢沙羅:判斷一個畫家火不火zui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看畢沙羅有沒有模仿他。
〇“怪人”莫奈:人們總說莫奈愛畫草堆,愛畫睡蓮,或許他zui愛畫的,是光。
〇“奇人”巴齊耶:如果活得夠久,巴齊耶的藝術(shù)成就絕不會低于莫奈?上,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身高2米的巴齊耶迅速參加戰(zhàn)斗,然后迅速陣亡。
〇“原始人”高更:幾百年來,**位離開文明社會活成原始人的畫家。
〇“我與父親”馬奈:如果印象派運動是一次大爆炸,馬奈就是導(dǎo)火線。春節(jié)放鞭炮,爸爸點煙,兒子放炮。塞尚:“馬奈是所有印象派畫家的爸爸。”
〇“胸懷理想的美女”莫里索:外表溫文爾雅的女神,畫起畫來其實比所有印象派都要野。
〇“理想是畫美女胸懷的大師”雷諾阿:如果這世上沒有乳房,我不知道該如何畫畫。
〇“打死不承認(rèn)自己是印象派的真·印象派”德加:德加是變態(tài)嗎?這得分從什么角度看。可是,無論哪個角度看,他似乎都是一個變態(tài)。
〇“我與父親2.0”塞尚:父親:“孩子,也許你并沒有繪畫天賦!比校骸耙苍S是我太厲害,普通人無法理解,也許我是個天才!”畢加索:“塞尚是我們所有人的爸爸!”
〇“瘋子”梵高:我夢見了畫,然后畫下了夢。
〇“點王”修拉:別人在我的作品中看到詩意,我卻只能看到科學(xué)。
〇“大財主,對不起,是超級大財主”卡耶博特:卡爺受到印象派的注意,不僅是因為他過人的繪畫才華與人格魅力,更因為他的……錢。而且,他還巨有錢。
小顧聊印象派 目錄
〇一 序:新寫的老書
〇二 什么是印象派?
〇三 睡蓮▪莫奈
〇四 幸福畫家▪雷諾阿
〇五 舞女控▪德加
〇六 萬人迷▪馬奈
〇七 黑色的眼睛▪莫里索
〇八 蘋果男▪塞尚
〇九 瘋子▪梵高
一〇 失敗者▪高更
一一 “……”▪修拉
小顧聊印象派 節(jié)選
《什么是印象派?》
這兩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畫展,可以說開一次火一次。所以,在本書的開篇,我想先占用一點篇幅和各位聊一下究竟什么是印象派。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段文字后能對印象派有個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畫展,除了偷拍分享朋友圈外,還能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提升一點格調(diào)。
我們的故事始于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島——圣托馬斯(Saint Thomas)。這一天,一個名叫畢沙羅(Pissarro)的猶太人來到了小島上。他來自法國,到這個小島是為了繼承剛?cè)ナ赖氖迨辶粝碌纳,在接管叔叔生意的同時,連自己的嬸嬸也一起接管了。
沒過多久,畢沙羅的兒子(兼堂弟)小畢沙羅誕生了……
時間跳到1855年,成年后的畢沙羅來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畫家夢。
當(dāng)時法國流行的畫風(fēng)可以稱為“在畫室坐不住,背著畫板去寫生畫風(fēng)”,主要是以巴比松畫派的一群鄉(xiāng)巴佬為代表,他們倡導(dǎo)畫家們?nèi)ソ纪猱嬥l(xiāng)村風(fēng)景。
剛到巴黎的畢沙羅,為了入鄉(xiāng)隨俗,也背起了小畫板,跑到鄉(xiāng)下寫生。如果你上網(wǎng)搜索“什么是印象派”,相信10篇文章里有9篇會提到四個字:戶外作畫 (plein air painting)。其實戶外作畫根本就不是印象派發(fā)明的,巴比松畫派的藝術(shù)家在郊外支畫架的時候,印象派的畫家還在學(xué)著怎么調(diào)顏料,這就好像歸國四少和偶像練習(xí)生之間的關(guān)系。
但是畢沙羅跑到戶外畫畫,其實并不是單純的模仿和跟風(fēng)。
他有他自己的原因——家里太吵。
畢沙羅來巴黎發(fā)展的時候,隨行人員里有他的老娘,他同母異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5個孩子,加上保姆和傭人,一共有5個女人和5個小孩,畢沙羅與他們同住一個屋檐下。
在這種嘈雜的環(huán)境下,別說搞創(chuàng)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錯了。
所以說,畢沙羅在戶外繪畫很有可能是因為逼不得已。
但是,作為一名畫家,畢沙羅也不可能整天都在森林里喂蚊子,于是他報了一個繪畫培訓(xùn)班。
有一天,班上來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子,留著一臉絡(luò)腮胡,時不時會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還會畫一手么么嗒漫畫。
這個怪小子迅速引起了畢沙羅的注意,后來才知道他的名字——莫奈(Claude Monet)
巧合的是,莫奈也很喜歡到戶外去畫畫,他到戶外畫畫的原因比畢沙羅還要簡單——窮。
莫奈當(dāng)時連面包都買不起,更不用說租畫室了,兩個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之后,莫奈又向畢沙羅推薦了也很喜歡在戶外畫畫的雷諾阿。
雷諾阿當(dāng)時從事的工作是畫瓷器?汕f別小看這項技能,畫盤子小能手雷諾阿就是靠著這項技能,成功為家人買了一棟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個核心人員全部到齊:畫漫畫的莫奈、畫盤子的雷諾阿
,以及來自加勒比海的外來人口畢沙羅。
這里先插播一段時代背景。
在那個時候想要成為一名畫家,就得按照當(dāng)時的游戲規(guī)則來玩,那么規(guī)則是誰制定的呢?
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當(dāng)時的當(dāng)權(quán)者拿破侖一世的侄子。
整個游戲規(guī)則是圍繞著他設(shè)立的“權(quán)威藝術(shù)機構(gòu)”官方藝術(shù)沙龍制定的。
基本上,想要成為一個官方認(rèn)可的畫家,需要經(jīng)過的流程,且是唯一的流程,是這樣的:通過藝術(shù)沙龍的考試——獲得展出的機會——拿到一筆獎金——成為藝術(shù)沙龍的一名老師。
然而,莫奈三人遇到的*大問題,恰恰就是無法完成這套流程。
這和現(xiàn)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藝考制度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現(xiàn)代藝考生畢業(yè)后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個人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商量來商量去,一拍大腦,得出一個結(jié)論——“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規(guī)則?”
三個“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畫筆,雄赳赳、氣昂昂打算“鬧革命”!
結(jié)果……還就真的成了!
怎么成的,這是后話,一會兒詳聊。
先聊聊他們當(dāng)初有沒有預(yù)料到這個結(jié)果?
我想應(yīng)該沒有。
而且,這幫“十三點”很有可能在搞之前根本就沒想好!感覺對了,就上了!
為什么這么說?
以下是我的觀點。
首先我認(rèn)為,改變時代的人都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
聽起來有點拗口,其實就是“亂世出梟雄”的意思。
法國皇阿瑪拿破侖三世當(dāng)權(quán)后,開始為巴黎日益增長的人口和住房問題感到頭疼。
19世紀(jì)中期,隨著法國工業(yè)革命的進行,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原先擁擠、臟亂的中世紀(jì)街區(qū)明顯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負(fù)荷,急需新建大量住宅解決居住問題。
于是,拿破侖三世下令對巴黎進行大改造,成千上萬的古代建筑和街區(qū)就這樣被摧毀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實用衛(wèi)生的小戶型公寓和寬敞明亮的街道。
今天我們向往的許多巴黎小資情調(diào)、香榭人文情懷,其實大多都是那時候用來解決基本住房條件的建筑,和我們現(xiàn)在那種六層樓的“老公房”差不多一個意思,只不過巴黎那會兒的設(shè)計師還留著一絲審美的底線。
那時的巴黎就像現(xiàn)在的“北上廣深”,正經(jīng)歷著一個蓬勃發(fā)展、拆舊蓋新的時代,于是……挖掘機就來了。
整個城市都在變,藝術(shù)怎能一成不變?
印象派畫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巴黎:雨天》畫的就是當(dāng)時新建過后的巴黎街景。
畫中的林蔭大道就是在巴黎大改造時拓寬的,這在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一個很時髦的街區(qū),有點像上海的陸家嘴。而卡耶博特的畫法也很新穎,你會發(fā)現(xiàn),畫面右邊有個人被切掉了一半,整個畫面也不是傳統(tǒng)的對稱構(gòu)圖,顯得很隨意,這讓人想起了當(dāng)時的一種新技術(shù)——照相術(shù)。
再看這幅作品,是不是有種“街拍”的感覺?
用*新的技術(shù)(照相術(shù))畫*時尚的街區(qū),這就好比帶著VR眼鏡看陸家嘴,這在當(dāng)時是一種很時髦的表現(xiàn)手法。
在印象派繪畫的內(nèi)容中,許多都是當(dāng)時的先進技術(shù)和時髦場所,比如莫奈的“復(fù)興號超音速列車”(《巴黎圣拉扎爾火車站》)、雷諾阿的“紅磨坊嗨吧電音節(jié)”(《紅磨坊街的舞會》)、畢沙羅的“18車道高速公路”(《法蘭西劇院廣場》)、馬奈的“CEO專享會員制高端會所”(《女神游樂場的酒吧》)、德加的“嫩模夜總……咳咳”(《舞臺上的芭蕾彩排》)。
所以,印象派的這批怪咖說白了就是趕上了好時候。回過頭想想,這也正是為什么今天會有那么多朋友愿意在這兒看我瞎掰的原因吧,要放20年前,誰有心思理我?
言歸正傳,印象派究竟搞了些什么呢?
印象派一共搞了8次展覽,8次改變世界的展覽。
在聊這8次展覽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印象派的三大神器。
這三樣?xùn)|西在今天看來是沒什么稀奇的,但在那時絕對是“高科技產(chǎn)品”,它們分別是:顏料管、隨身攜帶畫架、扁頭筆刷。
這三樣神器是為了一個目的:戶外寫生。
先說前兩樣神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顏料管和便攜式畫架,“印象咖”出門寫生會是個什么情況——一只手拎著幾桶顏料,另一只手拿著畫架,背上還得背一塊畫布,如果只是去家里附近寫生那倒還好,但通常這幫人都是哪里遠(yuǎn)往哪里跑,從來不走尋常路。
舉個例子,莫奈畫過一幅《大巖門》,也就是法國的象鼻山,這幅畫是他爬到對面一座山的山洞里面畫的,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個年代是沒有運動衫和登山鞋的,當(dāng)時的城里人即使爬山也是西裝筆挺的。有了這兩樣神器,那就真的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能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寫生。
接下來,也是*重要的一樣神器:扁頭筆刷。
在扁頭筆刷發(fā)明之前,只有圓頭筆刷。倒也并不是說它不太好用,只是它不太適合印象派。用圓頭筆刷,畫大范圍時用粗的,精細(xì)時用細(xì)的。而一支扁頭筆刷可以同時畫出大色塊和流暢的線條,這大大提高了畫圖時的效率。要知道,印象派*大的特點就是拼速度,和時間賽跑。如果你在太陽下山前,或者光線改變前畫不完,那就只能明天同一時間不見不散了。
有了這樣的新式武器,才能誕生這樣的作品。
就這樣,印象派的三大核心成員決定脫離體制,自行“創(chuàng)業(yè)”。
嘉布遣大道35號,這個地方是莫奈的一個攝影師朋友納達爾的工作室,也是印象派舉辦**次展覽的地方。
這次展覽有一個很拗口的名字叫做“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xié)會展”。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直接叫它**屆印象派大展不就好了?
其實,“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個稱呼是在這次大展之后才正式出現(xiàn)的,至于為什么要取印象派這個名字,我在后面還會詳聊,這里就先賣一個關(guān)子。
按你胃(Anyway),辦畫展光靠三個人肯定是不夠的,三大核心成員也一早就分頭發(fā)展起了各自的團隊。
先說莫奈和雷諾阿這邊,他們一上來就找到一朵奇葩——巴齊耶(Jean Frédéric Bazille)。
這小子從身材到家世都很奇特。
**,他身高2米!
第二,這小子家里還很有錢!
他是法國一個大酒莊的少東家,認(rèn)識沒多久后,“窮逼”莫奈就和巴少成為了好朋友。由于請不起模特,巴齊耶還經(jīng)常充當(dāng)莫奈筆下的模特。
有一次,莫奈在意外中弄斷了腿,學(xué)過醫(yī)的巴齊耶就為他搭制了一個簡易的醫(yī)療裝置,并畫下了這幕場景,這幅親密的作品也被看作是兩位畫家友誼的象征。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巴齊耶基本上就成了莫奈的長期飯票。
可惜,好景不長。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巴齊耶迅速參加戰(zhàn)斗,然后迅速陣亡。
有些人是真的不適合當(dāng)兵,想想巴少這種身材,要蹲進戰(zhàn)壕都有點困難,到了戰(zhàn)場上就等于是給對方狙擊手練手感的移動活靶子。
據(jù)說,在巴齊耶的葬禮上,莫奈是哭得*傷心的一個。
莫奈和雷諾阿這哥倆實在不擅長拉幫結(jié)派,發(fā)展來發(fā)展去都是些配角,好不容易找來個牛人,還被普魯士狙擊手爆頭了。相比他們的搭檔“老畢”,他倆簡直弱爆了!
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總監(jiān)”畢沙羅的成績。
1.蘋果男▪塞尚(Paul Cézanne)
塞尚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樣奇怪,剛加入印象派時,他只不過是一個不合群的怪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塞尚逐漸成長為一個超級不合群的怪胎。雖然如此,塞尚始終把畢沙羅當(dāng)作是自己的老師。
2.打死不承認(rèn)自己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德加(Edgar Degas)
德加加入印象派的動機非常單純——錢。雖然他生于一個富裕的銀行世家,一開始學(xué)藝術(shù)也純?yōu)榕d趣完全不需要考慮生計。但后來他的老爸去世了,家道中落,德加只能靠變賣自己的財產(chǎn)為家族還債。
畢沙羅看準(zhǔn)了這個機會,向缺錢的德加伸出橄欖枝。
德加在當(dāng)時的法國畫壇已經(jīng)小有名氣,他的加入間接或直接導(dǎo)致了另一個人的加入。
3.美女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
她加入的原因可能就真的是為了理想。她不缺錢,而且在加入之前就已經(jīng)獲得了官方藝術(shù)沙龍的認(rèn)可。
所以說,她來印象派,其實就是ZUO(作)。
莫里索不光帶來了ZUO死的精神,還帶來了一個超級大明星。
4、超級大明星▪馬奈(édouard Manet)
馬奈雖然從未參加過印象派任何一次畫展,但卻一直在精神上支持他們。
這就好比你籌備一個活動,請來周杰倫為你站臺,接下來那些一二三線明星就會像大閘蟹一樣一串串跟上,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yīng)。
在吸引到足夠的眼球之后,宣傳委員畢沙羅便開始著力于發(fā)展年輕力量。
5、大財主,對不起,是超級大財主▪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卡耶博特會受到印象派的注意,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過人的繪畫才華或者人格魅力,更是因為他的……錢。
而且,他還巨有錢。
他不僅資助了印象派的展覽,還通過購買莫奈、雷諾阿、畢沙羅的作品來養(yǎng)活這些“窮逼”朋友們。
6、背包客▪高更(Paul Gauguin)
高更原來是個股票經(jīng)紀(jì)人,由于是高收入人群,還買了不少印象派作品。后來,他一拍腦袋,干脆自己做個全職畫家吧,一下子從甲方爸爸變成了苦逼的乙方。
在畢沙羅的推薦下,高更參加了第四次印象派大展,并且還出席了余下的全部四次展覽。這個出勤率是什么概念呢?印象派扛把子莫奈一共也就參加了五次,和他持平。
7、點王▪修拉(Georges Seurat)
“又”是在畢沙羅的推薦下,修拉作為剛出道的新人參加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沒想到,他的參展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搶走了所有前輩的風(fēng)頭,一炮而紅。在這次展覽上,他的點彩畫法還吸引了一個剛來巴黎沒多久的紅發(fā)小子的注意,他就是后來家喻戶曉的梵高。
8、紅發(fā)小子▪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86年,剛學(xué)畫六年的梵高來到法國巴黎,剛好趕上參觀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在畫展上,梵高接觸到了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并對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次老好人畢沙羅并沒推薦他參加下一屆的印象派展覽,因為印象派大展一共就開了八次,沒有下一屆了!在幾年后,梵高精神病發(fā),畢沙羅倒是給他推薦了一個療養(yǎng)的地方——奧維爾小鎮(zhèn)。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里也成了這位孤獨畫家命運的*后一站。
畢沙羅在印象派不能算是*有才華的一個,但絕對是*受歡迎的一個。他就像太陽,能把整個星系的行星聚攏在一起。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卻又風(fēng)格迥異。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跳出沙龍,干一票大的!
在畢沙羅的組織下,印象派一口氣搞了八屆畫展。
這八屆畫展就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一個個超級巨星即將在這里誕生,一場場好戲,即將在這里上演。
小顧聊印象派 作者簡介
顧爺,本名顧孟劼,一般文藝青年、藝術(shù)愛好者。因在微博上連續(xù)發(fā)布《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微博一炮而紅。關(guān)于藝術(shù),一切的熱情都源于單純的喜愛。非科班出身,更沒有教授頭銜,因此,與其說在談藝術(shù),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在聊天。
現(xiàn)任上海古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把做藝術(shù)、玩廣告、搞視頻和樂此不疲地折騰一切認(rèn)為有趣的事當(dāng)作正業(yè),著有《小顧聊繪畫一》《小顧聊繪畫二》《小顧聊神話》《小顧聊繪畫·文藝復(fù)興》。
- 主題:就是非常后悔,太上當(dāng)了這個性價比太低了。
世界上最不該做的事就是以為,我以為是人話聊藝術(shù),like圓臉人話聊新聞,但根本還是立足于新聞。 湊單買的,拿到手就是非常后悔。定位不上不下的,如果主要是圖配文,那開本太小了,畫印的也不清楚,就像沒戴眼鏡或者沒網(wǎng)速只能看360p。如果主要是文配圖,寫的又很一般,就是廣場上家長里短聊八卦。如果時間跨度長也就算了,就印象派這么點兒人這么點兒時間,還沒引申后面受印象派影響的其他畫家和藝術(shù)形式,居然能這么水,擠出來寫不到兩張紙也是醉了,太無語了,感受到了當(dāng)年買祺四的同款無語,再也不相信這些人了,還不如隔壁b站上聽課,還能看1080p,兩星給線裝可以平攤。這個質(zhì)量這個定價,太虧了虧大了。都是因為我的主觀臆斷,私以為有含量,所以說人不要沒事兒瞎以為。 簡直是我的賽博黑歷史,又是一筆電子商務(wù)補課費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