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604204
- 條形碼:9787517604204 ; 978-7-5176-0420-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本書特色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是劉叔新先生在詩歌韻律方面數十年精心研究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理論聯系實際,有較好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是詩律、詩韻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也是廣大詩詞愛好者和創作者的案頭**讀物。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內容簡介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從基本概念、體裁類別、近體詩、古體詩和古風、詞等方面系統介紹了中國傳統詩歌的基本體式、韻律及其在創作實踐中宜注意的問題,《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對詩歌體式的歸類,表現出獨到的見解,《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有較好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是詩詞愛好者較好的案頭**讀物。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前言
序
2016年8月1日凌晨,吾師劉叔新先生在其津門寓所于睡夢中辭世,享壽八十有二。驚悉噩耗,我們紛從各地迅即趕到天津,趕來南開。悲痛之余,我們檢獲了先生遺稿。惜大作未竟,但風貌已呈。如所周知,作詩填詞,遵守平仄等格律,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經常見到現代人創作的一些詩詞作品,有的為遷就形式而破壞了內容,以辭害意;有的詩詞內容甚好,但格律不合,以文害辭。以辭害意,無法使內容得到準確、完整、順暢的傳達,“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白樂天詩);以文害辭,沒有一個完美的形式作為內容的載體和依托,“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庾開府語)。詩歌的這種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聞一多先生曾形象地稱之為“戴著鐐銬跳舞”。如何處理好平仄律則與內容意境的關系,如何正確理解詩歌形式服從于內容意境,先生這部遺稿對此的論述饒有意趣。先生首先論述了平仄律則的重要性,之后也舉出古人詩歌中連連重拗的若干例證,以此說明出語自然,即使重拗,亦屬佳聯,古今傳誦。但是話鋒再轉,先生又說:“當然,這絕非意味著,平仄律則無用,可以撇開不顧。句有重拗而作品仍能站得住甚至享譽于世,是個別特殊的情形,主要是由作者才情騰涌所決定的,一般寫詩者不能也不應加以效法,而隨意不遵從平仄通則。犯了重拗而任由之,也畢竟是作品的疵點。如果沒有這樣的缺點,或者通過補救而消除了該缺點,作品自然更為美好。”之后,先生語重心長地告誡一般讀者:“平仄通則是形成詩歌韻律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詩歌具有韻律美與不具韻律美,是大不一樣的。寫作者在致力于內容意境好的同時,不應忘記還要求得韻律美。這就是說,對遵守好平仄律則,應給予適當的重視。不可輕易犯重拗;實在難以避免犯重拗時,應設法作補救而消除它。”叔新先生對詩歌形式和內容要兼顧、須兼擅的這種意見,對現代年輕一代的詩詞作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書稿中以大量詩詞作品來證平仄律則等形式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平仄律則之美,分析了平仄律則的誤例。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的詩詞作品,多出自現代人之手。先生這樣做,似乎也在說明:詩歌傳統賡續,代有傳人。書稿對一些文學作品體式的歸類,表現出先生獨到的見解。如聯句(對聯),有詩歌集子也將其納入其中,給人的感覺仿佛它也屬詩歌一類似的。叔新先生指出:“聯句的前聯和后聯,句數相同,對應的句講對仗,句的字數、結構都一致而平仄相反:這些使聯句酷似律詩的頷聯或頸聯,而逼近于近體詩。但是聯句不存在押韻現象,所以它并不是詩,只能算一種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獨特文學體裁。”聯句歸類,歷來紛亂。如今先生以其不存在押韻現象而斷言其不是詩,一語定乾坤。再如,六言四句,押平聲韻的詩作(如王維《田園樂》,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作者認為:“像是七絕、五絕疏遠的同宗弟兄,不妨稱之為六絕。”“六絕”名目的提出,也使此類六言詩得到了一個比較恰當的歸屬。書稿對于現代新的韻部劃分,建立適于現代傳統詩詞創作使用的統一用韻、押韻依據,提出了三原則,也都分析中肯,說理透徹,論述充分,值得重視。稿中擬設了一個二十韻部的韻部表,對于詩歌創作者循此賦詩或有助益,對于現代人的韻部整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書稿還對詩詞創作中應注意的用詞和語法特點問題做了分析。總之,這部遺稿,是劉叔新先生數十年在詩歌韻律方面所做精心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也是近些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相信出版后,不但對詩詞愛好者來說是**的參考書,對詩律、詩韻研究者而言也富有啟發意義。先生的學問,我高山仰止;先生的品德,我敬慕欽仰。我受出版社委托為先生遺著作序,未免惴惴不安。為弘揚先生的學術思想,讓先生的著作流布更廣,為更多的人所知曉,思慮再三,我終于鼓起勇氣,邊研讀老師的遺作,邊試寫點兒學習心得。謹以我的這點兒心得,如作業卷呈給九泉之下的先生,望先生不以為忤,能夠海涵。
周薦于澳門氹仔濠庭都會斗室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目錄
**章 基本概念和體裁類別1
**節 幾個基本概念1
第二節 現代傳統詩歌的體裁類別4
第二章 近體詩11
**節 律詩的體式11
第二節 律詩平仄體制16
第三節 律詩的對仗42
第四節 排律和小律59
第五節 絕句73
第六節 六絕80
第七節 近體詩的押韻和用韻92
第八節 傳統詩詞過渡性的韻部體系98
第九節 近體詩對新定韻部的采用126
第十節 近體詩的復雜韻律177
第十一節 近體詩用詞和語法特點181
第三章 古體詩和古風詩192
**節 古體詩的概念和使用192
第二節 古風詩的概念和使用203
第四章詞221
**節 詞的形式特征221
第二節 有生命力詞牌的構成格式228
第三節 關于新詞252
古典詩詞的體式韻律及其運用 作者簡介
劉叔新(1934-2016),廣東省惠州市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南開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名譽副主席。在50多年的學術生涯里,潛心研究語言學,在語言學理論、詞匯學、語法學、語義學、詞典學、方言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等諸多學科均有所成就。在詩歌、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也頗有造詣。出版各類語言學術專著10余部,散文集2部,詩集3部,音樂繪畫類作品5部;另,主編語文詞典多部,發表各類語言學術論文、譯文近百篇。成果頗豐。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