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7中國最佳雜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91408
- 條形碼:9787205091408 ; 978-7-205-0914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中國最佳雜文 本書特色
雜文的選本,偏愛于真性情的袒露和書寫,并尋求文學體驗范疇的人文關懷。 二十年的堅持與努力,都是為給當代文學歷史尋找準確的精神坐標與刻度;為正在走向良性循環的中國文學發展留下堅實有力的見證;更是替未來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閱讀和關注的優質版本。
2017中國最佳雜文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揚釵抑黛”的人是怎么想的、底層原生的趣味、我想嫁給愛情, 請不要嘲笑、禮物、路之緣、從頭開始等。
2017中國最佳雜文 目錄
2017中國最佳雜文 節選
“揚釵抑黛”的人是怎么想的 ◎鄒世奇 據說,民國時期一群文人聚在一起談《紅樓夢》,假設可以求做妻子,各人從十二釵正冊中挑選一位,結果有兩位女子落選,一位是王熙鳳,一位是林黛玉。大家一致覺得:對于前者是“惹不起”,對于后者是“配不起”。注意,令他們覺得配不起的只有黛玉,沒有寶釵。 寶釵的美,是鮮艷嫵媚。黛玉的美,是風流婀娜。單從字面意思看,品位高下已分。鮮艷嫵媚是皮相,風流婀娜是氣韻。人世間萬艷千紅,鮮艷嫵媚者何其多也,文采風流、飄逸婀娜則已近于仙。其實寶釵也是品位奇高的女子,她有著可與黛玉相頡頏的文學才華,通哲學、懂繪畫,學問甚至更勝黛玉一籌;她有著很高的審美境界,崇尚的是少即是多、大象無形、淡極始知花更艷,可見絕非凡俗脂粉可比。黛玉能與她“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是有精神基礎的,她倆在許多方面足以惺惺相惜。當然了,曹公的安排,差一點的女子怎么配做黛玉的對手。 這兩人的分野在于價值取向:一個是深味人生的大悲哀、任情率性的詩人。黛玉寫了那么多悲嘆年歲不永、芳華剎那的詩:“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她的靈魂里有與生俱來的草木香氣,*能從自然節序中感知命運的無常、生命的脆弱。魯迅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唯寶玉而已。”明明還有寶玉的知己黛玉啊,有她的詩為證。另一個是隨分從時、正能量滿滿的人世者。“珍重芳姿晝掩門”“不語婷婷日又昏”“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若不是命運的安排莫測,令寶釵生于末世,而是,比如生在當代,寶釵會是一個可怕的職場對手,因為她目標、動力、技術都到位,智商、情商、顏值全在線,七百二十度無死角。從這個角度講,黛玉的優秀在于性靈層面,寶釵的優秀在于現實層面,這樣的兩個人在現實中相遇,世俗的勝負已沒有懸念。 其實寶釵的強項,黛玉未必學不來。處世圓滑的人用的手法,拆開了看都并不高深。比如寶釵在自己的生日宴上專點甜爛之食、熱鬧戲文以迎合賈母;比如分送薛蟠帶來的土儀時面面俱到,不落下任何人,包括趙姨娘這樣的角色。這些普通人都不難想到,只要能放下身段、長期堅持去做,便能成就大方、懂事的好人設。黛玉是如此聰慧的人:鳳姐賺了尤二姐進大觀園,在人前極力表演賢淑,園中人大都被迷惑,唯有“寶黛一干人暗為二姐擔心”。對于榮府的經濟狀況,黛玉這樣對寶玉說:“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這樣一顆七竅玲瓏心,你能說寶釵那些心機她看不到、想不到?非不能也,乃不為也。大觀園里有兩個*伶牙俐齒、詼諧有趣的人,一個是鳳姐,另一個就是黛玉。瀟湘子雅謔補余香,是連寶釵都要稱贊的。黛玉有憂郁善感的一面,也有輕俏明媚的一面。幽默是智慧的閃光,顰兒那些雅謔,正是在不經意間閃爍的小而晶瑩的性靈之光,她才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只要她愿意,隨意揮灑便是紅樓諸芳中*奪目的那一個。這樣的她怎會不通世故?她只是稟性高沽、不屑迎合。 黛玉的好處,寶釵是確乎學不來。看黛玉與寶玉的二人世界,講故事、說笑話、吃醋、吵架、賭氣、賠不是、和好、葬花、讀禁書……何等溫馨旖旎、活色生香。再看寶釵呢,快人快語的晴雯說寶姑娘“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可見她去怡紅院的次數多、單次時間長。寶釵與寶玉單獨相處時什么樣,除了在午睡的寶玉床前繡鴛鴦那次之外,曹公并沒有正面著墨,讓讀者有推想的空間。第二十二回,寶玉自以為了悟,填了一支偈子,寶釵見了,便大大科普了一番六祖慧能的典故,令寶玉贊她博學。這便是寶釵:端莊,嫻雅,完美得有些枯燥。而同樣面對偈子事件,黛玉笑問:“寶玉,我問你: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舉重若輕,機鋒而俏皮。多么純粹的女孩子,多么靈氣四溢的戀人!兩相對比,高下立判。對寶玉來說,即使拋開人生觀之類大題目,僅就性靈可愛而言,只要黛玉曾出現過,寶釵去怡紅院串門再多也沒有用。 ……
2017中國最佳雜文 作者簡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 王侃,男,1968年生,浙江東陽人。先后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1996年9月至2011年1月,執教于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人文學院;2011年2月調入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至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