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27089
- 條形碼:9787101127089 ; 978-7-101-1270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本書特色
她是學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無數人通向古典詩詞海洋的擺渡人,她使古老的詩詞獲得再生。她是才情縱橫四海的大家,在顛沛流離中寫下懾人心魂的詩篇。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閨秀,堅忍支撐一個家庭。94歲的葉嘉瑩先生用詩詞來講述自己坎坷的人生:北平的生離死別、臺灣的白色恐怖、海外的喪女之痛……在多舛的命運中,以詩詞創作、研究蜚聲國際;在國難家愁面前,獨有一份“士”的情懷與擔當。在與詩為伴的滄桑歲月中,歷練成美麗的星光。葉嘉瑩的文字真誠、深隱、雅致!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內容簡介
1.一部勾勒大時代與知識分子命運、學術生涯的佳作。葉嘉瑩先生雖飽經憂患,但她七十多年如一日始終不忘中華古典詩詞的傳承。本書以時空順序鋪陳葉先生94載的人生經歷與學術生涯。葉嘉瑩先生用詩詞來講述自己坎坷的人生,從葉先生詩詞的優雅意象中,可以領略傳統文化的深邃精思。同時,從葉先生對古典詩詞的闡發中,可以感悟到在國仇家難中她的人生大境界。在與詩為伴的滄桑歲月中,葉先生的生命品質與人格魅力成為一道美麗的 “景觀”。
2.字里行間盡顯作者的大家風骨、詩人氣質與家國情懷。葉嘉瑩先生“懷京華北斗之心,盡書生報國之力”。字里行間飽含她對祖國的一片赤子之心,這就是她的崇高之處。葉先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殫精竭慮,努力恢復中華古典詩詞應有的地位。她不僅長期在南開教書,而且不惜傾其所有來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不遺余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精神、品格、風骨令人動容!
3.書中不乏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研究的新思路。葉嘉瑩先生學貫中西,學養深厚。在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上,葉先生的成就之高,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葉先生是更切近我們的時代一位大家。葉先生的詩詞研究與創作給這個浮躁的時代一抹獨特的優雅韻致。同時,葉先生不僅精于傳統的詩詞學,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學識于一爐,她的詩詞研究與創作的新思路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目錄
代 序
鏡中人影
**篇
二十年間惆悵事
我母親入殮的時候,是我人生*痛苦的時刻,入殮以前,要見親人*后一面,因為一旦放在棺材里邊,釘子一敲下去,就永遠見不到母親了。
第二篇
潮退空余舊夢痕
我現實的生活很壓抑,我夢想著有一天能脫離這些枷鎖和苦難,自由自在地生活……我的詩詞絕對是我親身的感情和經歷。
第三篇
鵬飛誰與話云程
我到了加拿大,查著生字講中國詩,我心里知道自己的痛苦,詩里有那么豐富、深刻的內涵,可是我的英文一時說不出來……本來我是飛在天上,現在只能趴在地上爬行。
第四篇
驥老猶存萬里心
我命運坎坷,飽經憂患,平生從來未曾萌生過任何成名成家的念頭……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感發生命與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過了平生種種憂患與挫折。
附 錄:我的臺大公開課
神龍見首不見尾
——談《史記·伯夷列傳》的章法與詞之若隱若現的美感特質
陳曾壽詞中的遺民心態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相關資料
葉先生的教誨影響了我的一生!我在臺灣大學的時候,是葉先生的旁聽生,葉嘉瑩先生在古詩詞方面的教誨真的是為我啟開了一扇門,讓我欣賞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我想葉先生對我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白先勇
人的一生里面,我發現很多東西是延續的,葉老師在使我們的詩詞延續的同時,葉老師自己關于族群的記憶也都是延續的。——席慕蓉
葉先生講解詩詞“闡說精妙,啟發無窮”,她是更切近我們時代的一位大師,她的學術成就也確實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馮其庸
葉先生極大的貢獻是使中國古典詩詞“再生”。她不但寫出了重要的學院派論文,還像一位傳教士,在東西方普及中國的古典詩詞,連幼稚園的小朋友她都精心去講。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詩人或學者不愿去做的事情。——汪榮祖
葉先生不是把自己研究的對象作為自己在社會上掙得名聲、職位和高升的臺階,而是我研究它,它就是我,物我是合一的……她近年所講的以及她所寫的東西,我讀的時候似乎感覺到,比如說要談賦,她所描繪的意境和她的感受,其實不是在談賦談詩,而是在談自己。我想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如此,也都應該有想象! ——許嘉璐
葉嘉瑩教授少長京華,承家學而結緣詩詞,就學于詩詞名家,得真傳而登堂入室……讀葉教授的詩詞作品,能感受到橫溢才情、濃郁鄉情、報國心志、深邃思致;能感受到寓意高遠、章法縝密、辭句華美,進而通過多層面、多角度的意象和境界,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光輝。——鄭欣淼
在長期的詞學批評實踐中,葉嘉瑩先生已經構筑起超yue前人的嚴整詞學體系,并能在傳統的詞學理論中“別有開發”,賦予中國古典詩詞以鮮活的生命力。——陳洪、張紅
葉嘉瑩“興發感動”理論,其意義是使文學回到了“人學本位”, “影響了不止一代學人和青年學生,堪稱厥功甚偉”。——鄧喬彬
葉嘉瑩詞學理論是以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詞學融合,建立了一個適合現代人理解與闡釋的詞學理論框架。——安易
葉嘉瑩先生對辛棄疾的研究與定位,“是迄今為止學術界對稼軒其人其詞zui崇高,也是zui準確的文學史定位”, “深得稼軒之詞心”。 ——劉揚忠
葉先生對詩詞的闡述,就是一種由衷的對生命的感發、體驗和贊美——吳曉楓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 作者簡介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輔仁大學國文系。20世紀50年代任臺灣大學教授,并在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兼職教授。20世紀60年代應邀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1979年歸國講學,先后任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設立“駝庵”獎學金。2008年榮獲中華詩詞學會頒發的首屆“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2年6月獲聘中央文史館館員。2013年榮獲“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2016年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