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319131
- 條形碼:9787553319131 ; 978-7-5533-1913-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本書特色
陰嶺山、鹿存玲著的《神奇的二十四節氣》各章節篇幅短小、內容輕快有趣、語言簡樸,基本反映了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自然、文化概貌且閱讀感輕松愉悅。稿件還包括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圖片,增強了可讀性。作者全方位收集有關資料,包括歷史古籍、官方介紹、當代讀物等,從民諺俗語到文學藝術,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古到今,做了詳盡完備的資料梳理并加以精煉運用,適合大眾讀者閱讀。 本書以《神奇的二十四節氣》為名,講述的是一個神奇的古歷法,同時也是在講述一個神奇的民族,以及他們與天地自然圓融共生、和諧相應的神奇文化。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該項目申遺的過程、在中國發展的歷史、相關的科學原理、民俗活動、詩詞歌賦、美食以及其中蘊藏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當代的傳承計劃。各章節篇幅短小、內容輕快有趣、語言簡樸, 基本反映了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自然、文化概貌且閱讀感輕松愉悅。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目錄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十四節氣申遺專題片解說詞欣賞
二十四節氣申遺歷程
一個文化“索引”
第二章 二十四節氣在中國
回到時間的鴻蒙時代
刻畫在天空的節氣表
*初的“四季”
十二個月的物候總結
再說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細解
二十四節氣歌
七十二物候
第三章 科學的二十四節氣
從“斗轉星移”到“立竿見影”
千年“靈驗”的“天氣預報”
一個精確到秒的“古”歷法
陰歷?陽歷?農歷?
二十四節氣和節令
世界上*早的古觀象臺
一份農耕文明的寶貴遺產
二十四節氣與黃河流域
從黃河流域到華夏大地
二十四節氣在海外
第四章 有趣的二十四節氣
東郊迎春
撞拜寄和接壽
春秋二祭
寒食禁火
谷子雨
秤人和斗蛋
送花神
豎蛋
冬至習俗
第五章 詩意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名稱之美
一首優美的田園詩
大自然的天籟話劇
古詩國的詩意歷法
來自天地的律動
活躍于田間的口頭智慧
其他藝術形式中的二十四節氣
*美的等候
“等閑識得東風面”
第六章 美味的二十四節氣
咬春,
“炒蟲”,你敢吃嗎?
明目清火“谷雨茶”
色如碧玉的“青團”
養生“烏米飯”
防雷電的“入伏面”
“貼秋膘”
神醫和餃子
第七章 和諧的二十四節氣
迎“春秋”,拜“天地”
“陰陽流轉,否極泰來”
“養幼小,存孤獨,以通句萌”
天人相通,息息相關
第八章 傳承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世界
讓二十四節氣“活”在我們的生活中
“取精華去糟粕”,才能發揚光大
傳承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
國家傳承二十四節氣的五年計劃
后記
附錄定格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節選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刻畫在天空的節氣表 深山的野獸,有時候頻繁現身,有時候又杳無蹤跡;天空中的鳥兒,有時成群結隊飛來,有時又成群結隊飛走;某片草原上,有時可以采摘到一種可食植物,有時又可以采集另一種植物果實…… 天氣也在變化著,有一段時間讓人瑟瑟發抖,在另外一段時間里又無時無刻不是汗流浹背。 生老病死,也神秘難測。那些比自己早出現的人,他們在緩慢變化著,然后有一天就消失了。有時候,又有一些新面孔出現,他們在不斷變化著,直到后來成為和自己差不多的樣子。 橫向的“你、我、他”,縱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怎么表達?怎么計算? 這些都無法回答。 初生于這片大地上的人類,就像探險家在一無所知的陌生地方迷失了方向一樣,說不出自己究竟在天地的哪個角落,也不知道自己在時間長河里的具體位置。 迷路的探險家迫切需要一個東西——指南針。 而好奇的人類也需要一個東西——時間。 心懷強烈好奇的人類,環顧四周,執著地尋找答案。 漸漸地,先人們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里,天是不動的,地也是不動的。然而頭頂的太陽東升西落,周而復始地帶來晝和夜的變化。 于是,觀察太陽成了古人一件重要的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在觀察來的這**條太陽運動的規律上,總結出了**條人類的勞作規則。 白天的天空屬于太陽,夜晚的天幕則屬于月亮。 古人又開始觀察月亮,古人發現月亮不但也在東升西落,同時,它還有著盈虧的變化。 有時,月亮完全不出現。有時它彎彎細細的,斜掛于天幕的某處。然后隨著每一次的重新升起,不但升起的位置在移動,月亮本身也在一點點變大,直到某一天變成圓圓的形狀。隨后,又一天天變小,直到重新變成彎彎細細的,然后在下一天完全消失,夜晚陷人黑暗之中。 在這種周而復始的觀察中,古人從月亮的盈虧圓缺的周期中漸漸得出“月”的概念。 在月亮“消失”不見的夜晚,漫天閃爍的星斗出現了。 人們又對這滿天星斗產生了興趣,在不斷的觀察中,把它們劃出區域,為它們一一命名。 相比月亮,星星是個更加復雜的觀察對象。然而古人在一種頑強而執著的探索精神之下,慢慢地再次發現星星們的奧秘:它們有的在天空的位置會移動,有的卻不會,有的星星會在某個時間段出現,有的則會在某個時間段消失…… 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大地漆黑一片,然而漫天的星斗出現了。人們又對這漫天星斗產生了興趣,把它們劃出區域,給它們一一命名。 慢慢的,古人認識到了星星們之間的不同: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的會移動,有的卻不動,有些星會在某個時間段出現,而在另一時間段里消失…… 所以在漢語中,衍生出一個非常美的用來形容時間變化的成語,叫“斗轉星移”。 太陽、月亮、和星星成為了古人觀測天象、推算時間的三大法寶。 ……
神奇的二十四節氣 作者簡介
女,青年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在各種刊物上發表散文、小說、報告文學近百篇。,陰嶺山,1949年4月出生于江蘇省阜寧縣,1968年3月參軍,曾任戰士、干事、教導員、部長、政委等職。轉業后,曾任無錫市原馬山區區委常委、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無錫市濱湖區政協正處級副主席。2009年退休后,任無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興趣濃厚、研究領域廣泛,工作之余,學習寫作,先后出版《石花》、《翰墨情緣一與著名書畫家交往散記》、《都市風流》、《趙樸初與靈山大佛》、《民間藝韻》、《越野追風》、《農民工通俗讀本》、《漫話門票》、《門票與收藏》等近20部作品。現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