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絲綢之路歲月時節日民俗體育圖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340979
- 條形碼:9787542340979 ; 978-7-5423-409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綢之路歲月時節日民俗體育圖錄 本書特色
絲綢之路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是當時社會的生活相、文化遺產的生活文化模式的生活流,它呈現出獨具的地域和時代風采。本書以學術研究的形式對絲綢之路歲時節日中的民俗體育進行專門的研究。其所涉內容既是體育歷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對絲綢之路各民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民俗體育活動的詳細解讀。不同節氣 、不同時代體育活動內容各異,其中所體現出的民眾意識,對研究絲綢之路歷史及積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絲綢之路歲月時節日民俗體育圖錄 內容簡介
“歲時”始于上古時期,直至秦、漢前期仍然傳承著自然時序。隨著人們對天文歷法知識的認識及陰陽五行思想觀念深入社會,致使歷法時間被賦予神秘色彩,歲時、月諱、日禁等時間祭祀、時間禁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時間標志體系。而節日源于季節氣候,與天氣運行、萬物生長有關,寄托著人們對生命的感悟,是天地神人溝通的時刻。人們通過狂歡來釋放自己的心理欲求,傳統民俗體育也得到豐富和發展。絲綢之路是直通歐亞大陸的交通要道,也是華夏文明和印度、希臘、伊斯蘭文明交匯的文化亮點。絲綢之路上聚居著漢、藏、回鶻、印度、波斯、粟特、朝鮮及康、何、安、石、曹等昭武九姓等移民,商業貿易繁榮,官學和私學并存,儒學及佛、道、祆、摩尼、景教等各種宗教兼容,歲時節日活動頻繁,為民俗體育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創造了門類齊全、內容豐富多彩并帶有鮮明的自發、自娛、自主特征的群體游戲、娛樂、競技和休閑方式,其往往由民間結社自籌經費舉辦,衙府、寺院、學校大力支持,具有廣泛的民眾性。 中國文化歷來講究器以載道,物以承文。絲綢之路體育文物凝固了歷史變遷的足跡,折射出入類進步的歷程,承載著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反映了各種文化的相互影響與融合。而研究絲綢之路所發現的古代體育文物和文獻,也是當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中的新潮流。尤其是絲綢之路的歲時節日習俗,作為當時社會的生活相、文化遺產的生活場、文化模式的生活流,以氣魄恢宏的歷史內涵,海納百川的文化氣度灌溉了民俗體育之花。民俗體育在歷代歲時節日民俗的涵茹浸潤之中,更是呈現出獨特的地域和時代風采。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出土了5萬余卷文獻,吐魯番也出土了大量文獻,這些也為我們正確理解當時歲時節日民俗體育中事物的形態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可以說,絲綢之路所發現的文獻資料以其相對較強的原始性、系統性和形象性,為絲綢之路歲時節日民俗體育的研究提供了大批寶貴的資料,幫助我們解決了許多原來模糊不清的問題,填補了一些史籍資料缺乏而帶來的研究空白。還有巖畫、陶罐、青銅器、墓葬磚畫、墓葬俑、漢簡、帛書、絹畫和石窟壁畫等大量出土文物,也為文化和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形成了敦煌學、吐魯番學、簡牘學、長城學、藏學這幾門國際顯學。這是絲綢之路悠久歷史的精華和亮點所在,是絲綢之路各族人民的驕傲。而絲綢之路體育文物和文獻的出土為研究體育的萌發、體育的起源、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體育的傳播與交流,同樣開辟了廣闊的研究空間,也為深入探求體育的人文意蘊提供了新的內容、新的思維、新的觀照、新的方法。
絲綢之路歲月時節日民俗體育圖錄 目錄
一、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概述
(一)歲時溯源
(二)歲時的文化特征
二、民俗體育概述
(一)民俗體育源流
(二)絲綢之路民俗體育的發展
(三)“賽社”與民俗體育
三、絲綢之路各地區歲時節日名目的分類、特征與民俗
(一)絲綢之路歲時節日名目分類
(二)絲綢之路歲時節日文化
(三)絲綢之路歲時節日與民俗
四、絲綢之路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
(一)民俗體育的形成與發展
(二)絲綢之路歲時節日民俗體育的文化特征
(三)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的內容
(四)歲時節日與民俗體育的發展和演變
五、“元日”節慶的民俗體育形式
(一)百戲
(二)踩高蹺、竹馬、陀螺
(三)博弈、藏鉤、投壺
六、“上元”節日民俗體育的宗教特征
(一)燃燈、賽社
(二)獅舞、龍舞
(三)走百病與走橋
(四)儺舞、跳百索、捉迷藏
七、“中和節”與民俗體育的休閑意識
(一)游宴、曲江流觴
(二)斗草、斗花、印沙、彈弓
(三)踏歌、樂舞、斗歌
八、“寒食、清明”節日的民俗體育的競技特征
(一)踏青、秋千、風箏、拔河、擊壤、斗禽、拋球、踢毽子
(二)蹴鞠、馬球、步打球、捶丸
(三)射術
九、“端午”節日民俗體育的情懷
(一)射柳、滑沙、斗百草、招花、射粉團
(二)龍舟競渡
(三)水嬉
十、“七夕”與“中秋”節日民俗體育的傳統意義
(一)七夕、中秋、賞月、垂釣、斗蟋蟀
(二)武術
(三)網鷹
十一、“重陽節”的民俗體育與養生之道
(一)登高、賞菊
(二)養生
十二、絲綢之路少數民族節日的民俗體育
(一)少數民族節日民俗體育的特征
(二)少數民族節日傳統體育的內容
(三)少數民族節日傳統體育的地域性
后記
參考文獻
圖版目錄
絲綢之路歲月時節日民俗體育圖錄 作者簡介
李小堂,男,蘭州理工大學副教授。是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專家,對節日民俗體育、絲綢之路歷史課題等具有獨特見解。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