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21457
- 條形碼:9787229121457 ; 978-7-229-1214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本書特色
汪偽特務組織以極其殘忍手段對付一切抗日力量,甚至曾使軍統、中統在淪陷區的組織與活動幾度瀕于崩潰,讓蔣介石、戴笠、陳果夫恨之入骨,世人對其卻了解甚少。
本書為大眾學術著作。既保持了嚴謹的學術態度,又讓我們大多數人看得懂,看得輕松,覺得有趣,有料。
作者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在寫作本書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尤其是從一些當事人的回憶錄、日記、電文中尋找蛛絲馬跡。比如《周佛海日記》、陳公博《八年來的回憶》、《戴笠自述》,等等。這些材料有的公開發表過,有的是作者在臺灣“國史館”查閱檔案所得,此前沒有公開發表,對研究人員而言猶為珍貴,如《汪兆銘史料》(典藏號118-010100-0018-039)、《戴笠史料-戴公遺墨》(典藏號144-010106-0003-028)、《周佛海致汪精衛電》(典藏號118-010100-0032-068),《李士群致汪精衛電》(典藏號118-010100-0017-033)等等。
特務活動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一直為廣大文史愛好者偏愛。本書作者馬振犢是民國特工史研究專家,書中有不少*手新鮮史料披露,充分滿足讀者獵奇心理的同時,也非常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作品既有學術作品的扎實與嚴謹,又具有一定的可讀性。閱讀此書,有助于讀者深刻了解圍繞著名的“汪偽76號”發生的那些事件和過往人物。對關于汪偽76號一些有爭議的說法,比如“李士群為‘紅色間諜’”,以翔實的史料及富有邏輯性的論證予以批駁,起到了澄清歷史事實的作用。
作者像個說書人,根據當事人回憶錄、日記,大陸和臺灣有關機構*開放的信件、電文,從細節入手,抽絲剝繭,揭示汪偽、蔣特、日特秘密政治背后的秘密。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于抗戰期間汪偽特工組織從成立到覆滅整個過程的歷史著作。作者在本書中對“汪偽76號”的起源、人員構成、社會關系、組織與活動、同重慶國民政府的恩恩怨怨,都進行了翔實的介紹;對76號的漢奸在抗戰后期的“困獸之斗”與抗戰勝利后汪偽漢奸們的*終下場分別以專章介紹;對抗日戰爭期間日、蔣、汪三方錯綜復雜的關系也有所披露。作品通過汪偽76號特工的組織與活動,勾勒出一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與重慶政府的中統、軍統特務的爭斗史,汪偽內部的權利斗爭與傾軋史。對汪偽漢奸予以貶斥的同時,對國民黨的中統、軍統特務人員容易變節的事實及其原因,也予以深度剖析。
內容還包括李、丁投日后組建漢奸特務組織的“落水”,在日本命令下與汪偽合流,成為汪偽中央特務總部,以及后來76號的鎮壓抗戰力量、迫害民眾、反共謀殺,與軍統及中統等國民黨特務生死博殺與暗地斗法較量、76號在汪偽政府內部拉幫結派爭權奪利,以及后來李士群及其上司周佛海等人與重慶方面暗中往來勾結合作,*后被日本人毒斃的下場,抗戰后期76號的掙扎活動與主要漢奸的*后下場,等等。作品對76號特務們投日叛國的動機與落水后的思想動態、途窮末日狀況下窮兇極惡行動的原因以及紛紛積蓄力量或暗通渝方尋求*后出路的努力等,進行了深入分析, 對他們喪失民族氣節、觍顏事敵的行為予以貶斥。
為撰寫此書,本書作者對相關材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于2013年7月前往臺北“國史館”,查閱了他們剛開放的軍統檔案中搜集的有關76號的情報、工作記錄等檔案,特別是李士群與汪精衛來往函電一批,其中所揭露的許多史實內幕都是首次披露,極富研究價值與可讀性。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目錄
**節 上海灘上“八一三”/2
第二節 日本“以華制華”的新花樣/16
第三節 漢奸特務亂世登場/34
第二章 76號人渣泛起
**節 李士群投日與76 號鬼胎/40
第二節 惡魔的怪胎—— 大西路67 號/54
第三節 魔窟開張—— 極司菲爾路76 號/70
第四節 伸向各地的魔掌/96
第三章 同流合污
**節 汪精衛叛逃組織偽政府/112
第二節 76 號歸并汪偽政權/128
第三節 76 號助汪“開府”/132
第四章 大戰上海灘
**節 鎮壓抗日力量/162
第二節 與重慶特工的廝殺/182
第三節 擾亂社會,荼毒人民/237
第五章 困獸猶斗
**節 效忠日汪/242
第二節 主辦“清鄉”/253
第六章 爭權奪利 激烈內斗
**節 李士群的政治野心與建軍夢想/304
第二節 丁、李權爭白熱化/339
第三節 76 號內斗不已/346
第七章 走向滅亡
**節 對戰局的絕望/358
第二節 找尋退路的企圖/360
第三節 李士群被日本人毒斃/365
第四節 崩潰前的改組掙扎/393
第八章 漢奸的下場
**節 各地捕審漢奸/408
第二節 陳公博末日來臨/411
第三節 周佛海投渝求生/413
第四節 丁默邨罪有應得/418
第五節 76 號干將的下場/420
參考資料及書目/423
后記/427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節選
“八一三”戰役與上海“孤島”的形成
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北方戰場戰事的不斷擴大暴露了日軍挑起全面侵華戰爭的企圖。國民政府統帥部不得不面對現實,確認現在已不再是談論戰與和的時候,而是面臨著怎樣打的抉擇。戰爭的發展制造了一個促使中方下決心改變中日戰局的契機,這就是在飽經戰火的東南要地又發生了一件不測事件,從而點燃了導致中日戰爭全面升級的“八一三”淞滬大戰的導火索。
長江中下游地區,為我國政治、經濟重心所在,以經濟中心上海與政治中心南京相連的寧滬地區是中國當時的心腹要地。因此,上海便成為我國的東大門及保衛首都的屏障,在戰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上地理上接近日本,上海一向被日本軍閥視為侵略中國的入口要道,成為中日矛盾沖突的敏感地帶。1932 年“一.二八”戰役時,日軍就曾經攻擊上海,借以轉移人們的視線,以便鞏固其在東北的侵略利益。接著又逼迫國民政府簽訂了妥協讓步的《上海停戰協定》,由此日軍得以在上海地區駐扎大批海軍陸戰隊,修筑了戰備基地設施。上海從此成為中日戰爭又一個潛在的爆發點。
“七七”事變發生后,中國*高當局立即召開各部會署負責人及軍政首腦會議商討對策,在進行外交交涉的同時,又命令軍隊保衛國土抵抗侵略。當時中國統帥部認為:華北是一大平原,有利于日軍機械化部隊及大兵團活動,并距日方東北補給基地較近,附近又有冀東等地的偽組織活動,所以形勢于我不利。如果全面開戰,我方應充分利用在淞滬間既設國防工事,在此投入重兵用以牽制敵人兵力,保衛政治、經濟中心,同時還可能使日軍觸犯列強在華利益,從而引起國際干預。[ 1 ]一旦上海開戰,應爭取迅速殲滅上海日軍,封鎖海洋。如戰事不利,則可退守蘇福國防線打持久戰,借以待機調停戰事,阻止日軍侵略。8 月7 日,包括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在內的各方軍事將領云集南京商討作戰計劃。
中國方面對于淞滬地區抗日的計劃與準備,造成了中方發動“八一三”戰役的客觀條件。
1937 年8 月9 日,駐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中隊長大山勇夫[ 1 ] 這一時期英國在華投資的72%,美國在華資產的64%都集中于上海。國民政府認為在上海開戰必將導致英美出面干預,達成停戰結果。
與一等水兵齋藤興藏駕車沖擊我虹橋機場,被我方機場保安隊擊斃。這就是所謂的“虹橋機場事件”。“虹橋機場事件”是“八一三”事變的起點。在此期間內,日本海軍開始向上海增兵。“司令長官決心增強海軍兵力,命令在佐世保待機的部隊進入上海”。[1]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的兵力從原來的3 000 余人猛增為12 000 余人,從長江開入黃浦江的日艦亦達29艘。中國政府也同時下令調遣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所部之八十七、八十八兩師部隊向上海市區推進,并迅速設立了作戰指揮部,在江灣吳淞間布置了防線。上海形勢急劇惡化。
“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后,在對日采取強硬外交的同時,中國*高當局宣布從此開始對日抗戰,命令參加廬山會議的將領回到各部隊,全面抗日部署。8 月1 日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張司令官治中率八十七、八十八師于今晚向預定之圍攻線挺進,準備對淞滬圍攻。”8 月13 日深夜,蔣介石下令張治中發動總攻擊,意圖實現“趕敵下海封鎖海岸拒敵登陸”的作戰計劃。[ 2 ]中國軍隊源源不斷地開赴上海戰場。張治中所率領的參加過“一.二八”戰役的部隊士氣高昂,進入南翔指揮所的一些士兵甚至拒絕下車,要求一直開赴前線參戰。
中日雙方劍拔弩張。到8 月13 日上午9 時許,中國軍隊在部分日軍士兵首先越過對峙線的情況下,奉命發起全面攻勢,揭開了淞滬百日大戰的序幕。8 月14 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布“實行天賦之自衛權”。
8月18日,蔣介石派陳誠、熊式輝赴滬視察戰況,20日返回南京。
[ 1 ]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華書局1981 年版,**卷,第二分冊,第2 頁。
[ 2 ]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華書局1981 年版,**卷,第二分冊,第16 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淞滬會戰張發奎文電》。
8月12 日張發奎給蔣介石、何應欽發電稱:“文白兄方面,似已決心主動。”何在來電上批復:“可。已令保安隊即開淞江,歸張文白指導共同作戰。”
陳誠向蔣匯報說:敵對南口勢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故敵如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路南下直撲武漢,于我不利,不如擴大滬事以牽制之。蔣對此表示:“一定打。”陳誠又說:“若打,須向上海增兵。”蔣介石即派陳誠為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率部赴滬增援。[1]至此淞滬大戰再次升級。蔣介石的這一決心體現了國民政府*高當局對中日戰爭的總體戰略部署。
自8 月上旬至9 月中旬,淞滬戰場中國部隊及其陸續開到之大批后援部隊總計約70萬人,在地域狹窄、水網密布的淞滬三角地帶與不斷登陸的日軍開展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搏斗。雖然中國軍隊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后一度收復羅店、寶山,并擊退進攻之敵,但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在強大海空火力支持下不斷登陸,中國守軍糧彈兵源供給不上,逐漸陷入被動。
由于中國官兵的頑強抵抗,使日軍兩個師團陷入上海苦戰中,傷亡4000 余人而無法向前推進。
8 月底,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及第三艦隊司令官,不得不再次急電東京求援。9 月6 日,日本“決定增派第九、第十三、**○一師團及臺灣守備隊(重藤支隊)到上海”,[ 2 ]同時華北日軍亦奉令抽調步兵10 個大隊及炮兵、工兵等赴上海增援。日方不惜代價投入重兵,準備突破中方淞滬防線占領上海;而我方守軍雖官兵舍命作戰以死報國,但持久鏖戰損失過大,“每小時死傷輒以千計”,整個淞滬戰場已經成為一架“炮火下的絞肉機”,中國軍力逐漸不濟,這樣整個戰局
開始發生不利于中方的變化。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相關資料
書中有不少*手新鮮史料披露,充分滿足讀者獵奇心理的同時,也非常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作品既有學術作品的扎實與嚴謹,又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楊天石
本書為讀者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當中“76號”的人和事提供了完整的視角,是關于“76號”不可多得的權威之作。——郝新(風云人物報總編輯)
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 作者簡介
馬振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南京師范大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研究生指導老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著有《戴笠傳》、《國民黨特務活動史》、《抗戰中的蔣介石》等,曾先后11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陸軍,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研究員,曾發表過民國檔案與民國史論文多篇,主編過《日本侵華圖志》(華中卷)。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