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農業統計學(第五版)(張俊飚)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03839
- 條形碼:9787109203839 ; 978-7-109-2038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業統計學(第五版)(張俊飚)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學習《統計學原理》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深化其對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理解,掌握研究農業經濟現象的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而編寫的。全書重點圍繞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基本要素,如土地、勞動力、資產、科技等統計分析指標的設計,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等農業生產行業的投入與產出指標的運用,以及農業生產全過程投入與產出指標的編制及調查數據的獲取,經過對統計原理與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知識進行系統集成和歸納概括而形成的一本具有知識性、方法性和實踐性特點高度融合的本科生教材。通過學習,將對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投入與產出關系、分析農業經濟運行規律和解釋農村經濟社會現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農業統計學(第五版)(張俊飚) 目錄
**版編寫說明
**章 導論
**節 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一、農業統計學的內涵
二、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三、農業統計的范圍
四、農業統計學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農業統計的基本任務與研究方法
一、農業統計的基本任務
二、農業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土地統計
**節 土地的概念與分類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利用類型
第二節 農業用地統計
一、農用地及分類
二、耕地統計
第三節 耕地質量評價
一、耕地質量的概念及標準
二、耕地質量評價因素
三、耕地質量評價程序
四、確定評價因素權重的方法
第四節 農業用地利用統計
一、農業用地開發利用程度
二、農業用地集約經營程度
三、農業用地利用效果
第五節 農業土地流轉統計
一、農業土地流轉的概念和意義
二、地權統計
三、土地征收
四、土地的出讓、轉讓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農村勞動力統計
**節 農村勞動力統計概述
一、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概念
二、農村勞動力的分類
三、農村勞動力數量與質量統計
四、農村勞動力利用與負擔統計
第二節 農村勞動生產率統計
一、農村勞動生產率的含義
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三、農村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四、農村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五、農村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第三節 農村勞動力剩余與流動統計
一、農村剩余勞動力統計
二、農村勞動力流動與轉移統計
三、農村勞動力市場統計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農業資產統計
**節 農業流動資產統計
一、農業流動資產的數量和構成統計
二、農業流動資產利用統計
第二節 農業固定資產統計
一、農業固定資產的數量和構成統計
二、農業固定資產變動統計
三、固定資產利用統計
第三節 農業機械統計
一、農業機械分類與數量統計
二、農業機械利用統計
三、農業機械化水平統計
第四節 農村資金市場統計
一、農村資金市場的概念與作用
二、農村資金市場的構成
三、農村資金市場供需平衡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農業科技統計
**節 農業科技的概念及分類
一、農業科技的概念
二、農業科技的分類
第二節 農業科技統計指標
……
第六章 種植業生產統計
第七章 畜牧業生產統計
第八章 林業生產統計
第九章 漁業生產統計
第十章 農業總產出統計
第十一章 農作物產量統計
第十二章 農產品生產成本統計
第十三章 農產品市場調查
第十四章 農村住戶調查
第十五章 農業經濟效益統計
農業統計學(第五版)(張俊飚) 節選
《農業統計學(第五版)》: 四、農業統計學的基本特點 農業統計學的研究特點是與農業生產活動的特點緊密關聯的。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農業生產的特點,才能正確地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和研究農業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及其內在特征。一般而言,與其他生產部門相比,農業的基本特征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緊密交織,即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既是人們投入勞動取得社會所需要的農產品的經濟再生產過程,同時又是動植物本身生長、發育和繁衍的自然再生產過程。這兩種再生產過程的相互交織是農業區別于國民經濟中其他部門的基本特征。由此而派生出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 1.土地在農業生產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在農業生產中,動植物不僅要以土地作為生長發育的場所和空間,而且通過土地獲取生長過程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農業生產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刻也離不開土地。因而,土地的面積、地勢、質量等對農業生產的規模和布局、農作物生長好壞和產量高低、生產過程投入費用的多少等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2.農業生產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 農業生產的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及大型真菌(食藥用菌),其生長發育過程對外界的自然條件有一定的選擇性,只有在土質、氣溫、雨量、濕度適宜的環境中,才能順利地生長發育和有序繁衍,完成生命過程,為人們提供產品。而自然條件由于自身規律的支配,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不同地區之間,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這就決定了農業的再生產過程也具有了明顯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在一定的地區,只能適應某些動植物的繁衍,在一定的季節,也只能適應某些動植物生長,這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3.農業生產具有較長的周期性,且勞動時間和生產時間不一致 農業生產周期,是指在農業生產中從開始生產到獲得產品所經歷的全部時間。由于作為農業生產對象的動植物本身的特性,決定了農業生產不可能同工業生產一樣,隨著生產的進行可以連續不斷地取得產品,而必須經歷一個動植物自然再生產的過程才能取得產品。因而農業生產的周期,依照不同的類別和品種,少則幾十天,多則幾年。 在農業生產中,所謂生產時間,是指產品的生產過程所延續的時間。而勞動時間則是指人們為生產某種產品而實際進行操作的時間。例如,冬小麥的生產過程從播種到收獲一般需要延續200多天,而人們投入整地、施肥、播種、中耕、灌溉、收獲等農事操作的時間,則總共不過幾十天。勞動時間只是生產時間的一部分,這就產生了農忙與農閑之分。在農業生產中這種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的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 4.農業是綜合性的生產 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與外界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農業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農、林、牧、漁),亦存在著互相利用產品、互相補充、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因而在農業生產中必須實行多種經營,互相配合,充分合理地利用農副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才能全面發展。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