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呼蘭河傳 專著 蕭紅著 hu lan he zhuan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37607
- 條形碼:9787533937607 ; 978-7-5339-37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呼蘭河傳 專著 蕭紅著 hu lan he zhuan 本書特色
《呼蘭河傳》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作者的家鄉和童年生活為原型,描繪出了作者記憶中的家鄉圖景——一個北方小城鎮的單調與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這部作品是蕭紅后期的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呼蘭河傳 專著 蕭紅著 hu lan he zhuan 內容簡介
《*新語文必讀叢書:呼蘭河傳》作于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蕭紅。這部小說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哈爾濱市呼蘭縣)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后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新語文必讀叢書:呼蘭河傳》語言洗煉,毫無刻意雕飾的痕跡,一般都是口語化的語言、很短的句子,而且還運用了一部分當地的俗語,更是增強了語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現力,使得描寫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動而形象,讀者很容易就進入了小說的境界,而且有身臨其境之感。 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無論是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云,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小說中有一群被環境牢困、有些麻木又安于現狀的小人物:遭人訕笑的王大姊、可憐的團圓媳婦、寄食的有二伯……但是蕭紅并不只是要渲染底層的苦楚。在第七章中,她濃墨重彩地描寫父代母職、自食其力的磨倌馮歪嘴子,凸顯卑微者人性可敬的一面。
呼蘭河傳 專著 蕭紅著 hu lan he zhuan 節選
**章 一 嚴冬一 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說:“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句話就向客棧掌柜的說:“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后,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一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他走得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 他走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地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了。等老頭子掙扎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撿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難,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上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凍裂了:井被凍住了;大風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風之后,呈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邊的呼吸,一遇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兩里路之后,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后,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不遠又來了一鎮。這里是什么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白。從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里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來高粱的賣了高粱。 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那醫生的門前,掛著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畫著特別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齒。這廣告在這小城里邊無乃太不相當,使人們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因為油店、布店和鹽店,他們都沒有什么廣告,也不過是鹽店門前寫個“鹽”字,布店門前掛了兩張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兩張布幌子。其余的如藥店的招牌,也不過是:把那戴著花鏡的伸出手去在小枕頭上號著婦女們的脈管的醫生的名字掛在門外就是了。比方那醫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藥店也就叫“李永春”。人們憑著記憶,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們也都知李永春是在哪里。不但城里的人這樣,就是從鄉下來的人也多少都把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盡是些什么都記熟了。用不著什么廣告,用不著什么招引的方式,要買的比如油鹽、布匹之類,自己走進去就會買。不需要的,你就是掛了多大的牌子,人們也是不去買。那牙醫生就是一個例子,那從鄉下來的人們看了這么大的牙齒,真是覺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邊,停了許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來。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絕對的不去讓那用洋法子的醫生給他拔掉,也還是走到李永春藥店去,買二兩黃連,回家去含著算了吧!因為那牌子上的牙齒太大了,有點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醫生,掛了兩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卻是寥寥無幾。 后來那女醫生沒有辦法,大概是生活沒法維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還有兩條街,一條叫做東二道街,一條叫做西二道街。這兩條街是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這兩條街上沒有什么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 東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紅色的好磚砌起來的大煙筒是非常高的,聽說那火磨里邊進去不得,那里邊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 一碰就會把人用火燒死,不然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為有火,聽說那里邊不用馬,或是毛驢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為盡是用火,豈不把火磨燒著了嗎?想來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準參觀的。聽說門口站著守衛。東二道街上還有兩家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在廟里邊,一個在龍王廟里,一個在祖師廟里。兩個都是小學:龍王廟里的那個學的是養蠶,叫做農業學校。祖師廟里的那個,是個普通的小學,還有高級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學。 這兩個學校,名目上雖然不同,實際上是沒有什么分別的。也不過那叫做農業學校的,到了秋天把蠶用油炒起來,教員們大吃幾頓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學的,沒有蠶吃,那里邊的學生的確比農業學校的學生長得高,農業學生開頭是念“人、手、足、刀、尺”,頂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那高等小學的學生卻不同了,吹著洋號,競有二十四歲的,在鄉下私學館里已經教了四五年的書了,現在才來上高等小學。也有在糧棧里當了二年的管賬先生的現在也來上學了。這小學的學生寫起家信來。竟有寫道:“小禿子鬧眼睛好了沒有?”小禿子就是他的八歲的長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還都沒有寫上,若都寫上怕是把信寫得太長了。因為他已經子女成群,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寫起信來總是多談一些個家政:姓王的地戶的地租送來沒有?小豆賣了沒有?行情如何之類。 這樣的學生,在課堂里邊也是極有地位的。教師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這樣的學生就站起來了,手里拿著《康熙字典》,常常會把先生指問住的。萬里乾坤的“乾”和干菜的“乾”。據這學生說是不同的。干菜的“乾”應該這樣寫:“乾”,而不是那樣寫:“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就只有一個。 是個清真學校,設在城隍廟里邊。 其余的也和東二道街一樣,灰禿禿的,若有車馬走過,則煙塵滾滾,下了雨滿地是泥。而且東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個,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頭,沖了人家里滿滿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陽一曬,出來很多蚊子飛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時那泥坑也就越曬越純凈,好像在提煉什么似的,好像要從那泥坑里邊提煉出點什么來似的。 若是一個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質度更純了,水分完全被蒸發走了,那里邊的泥,又粘又黑,比粥鍋漱糊,比糨糊還粘。好像煉膠的大鍋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蒼蠅蚊子從那里一飛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歡水的,有時誤飛到這泥坑上來,用翅子點著水,看起來很危險,差一點沒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點沒有被粘住,趕快地頭也不回地飛跑了。 若是一匹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僅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進去,馬在那里邊滾著,掙扎著,掙扎了一會,沒有了力氣那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險,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這種時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牽著馬或是拉著車子來冒這種險。 這大泥坑出亂子的時候,多半是在旱年,若兩三個月不下雨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險的時候。在表面上看來,似乎是越下雨越壞,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該多么危險,有一丈來深,人掉下去也要沒頂的。其實不然,呼蘭河這城里的人沒有這么傻,他們都曉得這個坑是很厲害的。沒有一個人敢有這樣大的膽子牽著馬從這泥坑上過。 可是若三個月不下雨,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來也不過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試探著冒險的趕著車從上邊過去了,還有些次勇敢者,看著別人過去,也就跟著過去了,一來二去的,這坑子的兩岸,就壓成車輪經過的車轍了。那再后來者,一看,前邊已經有人走在先了,這怯懦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趕著車子走上去了。 誰知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過去了,可是他卻翻了車了。 車夫從泥坑爬出來,弄得和個小鬼似的,滿臉泥污,而后再從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馬,不料那馬已經倒在泥污之中了,這時候有些過路的人,也就走上前來,幫忙施救。 ……
呼蘭河傳 專著 蕭紅著 hu lan he zhuan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并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