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歷代律詩選評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27375
- 條形碼:9787020127375 ; 978-7-02-012737-5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代律詩選評 本書特色
在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分。一種格律嚴(yán)格的詩歌在初唐得以定型,為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qū)別,唐人將這種格律嚴(yán)格的詩歌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主要指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和由五言、七言組成的長律。符合格律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也包括在近體詩之中。《歷代律詩選評》所選錄的是近體詩中的歷代律詩精品。同時,本書精選與詩境相合的古代版畫作為插圖,圖文并茂。
歷代律詩選評 內(nèi)容簡介
在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分。一種格律嚴(yán)格的詩歌在初唐得以定型,為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qū)別,唐人將這種格律嚴(yán)格的詩歌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主要指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和由五言、七言組成的長律。符合格律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也包括在近體詩之中。《歷代律詩選評》所選錄的是近體詩中的歷代律詩精品。同時,本書精選與詩境相合的古代版畫作為插圖,圖文并茂。
歷代律詩選評 目錄
前言
五言律詩
唐代五律
李世民3
帝京篇十首(其一)3
王績5
野望5
杜審言9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9
蘇味道11
正月十五夜11
王勃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
楊炯15
從軍行15
駱賓王17
在獄詠蟬17
沈佺期20
雜詩20
宋之問22
題大庾嶺北驛22
張九齡24
望月懷遠(yuǎn)24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25
王灣27
次北固山下27
孟浩然29
臨洞庭湖上張丞相29
過故人莊32
與諸子登峴山33
晚泊潯陽望廬山35
王維37
觀獵37
使至塞上39
終南山41
漢江臨眺43
山居秋暝44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46
送梓州李使君48
過香積寺50
常建52
題破山寺后禪院52
劉眘虛54
闕題54
岑參56
郡齋望江山56
李白57
聽蜀僧濬彈琴57
渡荊門送別59
塞下曲62
送友人63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65
夜泊牛渚懷古66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68
杜甫69
春日憶李白69
月夜72
春望74
月夜憶舍弟76
春夜喜雨77
旅夜書懷79
長江81
登岳陽樓83
劉長卿85
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85
餞別王十一南游86
馀干旅舍89
韋應(yīng)物90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90
賦得暮雨送李胄92
司空曙94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94
戴叔倫96
除夜宿石頭驛96
李益98
喜見外弟又言別98
孟郊99
懷南岳隱士99
韓愈101
送桂州嚴(yán)大夫101
劉禹錫103
蜀先主廟103
白居易105
賦得古原草送別105
夜入瞿塘峽107
賈島109
題李凝幽居109
憶江上吳處士111
宿山寺113
李商隱115
晚晴115
蟬117
溫庭筠119
商山早行119
許渾121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121
唐代五言排律
李白124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124
宋代五律
梅堯臣127
魯山山行127
王安石129
即事129
蘇軾131
荊州十首(選一)
“朱檻城東角”131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
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其二)
“高亭廢已久”133
黃庭堅135
次韻楊明叔見餞十首(其二)
“楊君清渭水”135
陳師道137
登快哉亭137
呂本中140
兵亂后雜詩(選一)140
陸游142
枕上142
嚴(yán)羽144
訪益上人蘭若144
文天祥146
南安軍146
謝翱148
書文山卷后148
金元五律
辛愿151
亂后151
揭傒斯153
歸舟153
楊維楨155
題蘇武牧羊圖155
傅若金157
拒馬河157
明代五律
袁凱160
客中除夕160
楊基162
岳陽樓162
謝榛164
榆河曉發(fā)164
王世貞168
登太白樓168
鐘惺170
夜歸170
夏完淳172
別云間172
清代五律
吳偉業(yè)175
遇舊友175
施閏章177
錢塘觀潮177
屈大均179
讀陳勝傳179
朱彝尊181
曉入郡城181
近代五律
黃遵憲183
書憤(其一)
“一自珠崖棄”183
章炳麟187
獄中贈鄒容187
七言律詩
唐代七律
沈佺期193
古意193
李頎195
送魏萬之京195
祖詠197
望薊門197
崔顥199
黃鶴樓199
王維202
塞上作202
積雨輞川莊作204
高適205
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案少府205
岑參207
奉和杜相公發(fā)益昌207
李白209
登金陵鳳凰臺209
鸚鵡洲212
杜甫214
蜀相214
江村216
客至21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219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
公五首(選一)
“常苦沙崩損藥欄”221
登樓223
白帝225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227
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229
秋興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232
秋興八首(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235
秋興八首(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238
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241
秋興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244
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248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252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254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256
閣夜259
又呈吳郎261
登高263
劉長卿265
別嚴(yán)士元265
長沙過賈誼宅266
李嘉祐268
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
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268
韋應(yīng)物271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271
寄李儋元錫273
司空曙275
題凌云寺275
李益277
同崔邠登鸛雀樓277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279
韓愈280
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280
劉禹錫283
西塞山懷古283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85
始聞秋風(fēng)287
白居易289
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
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
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
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289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291
錢塘湖春行293
杭州春望296
宿湖中298
寄韜光禪師299
柳宗元302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302
柳州峒氓304
元稹306
遣悲懷三首(其一)
“謝公*小偏憐女”306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308
遣悲懷三首(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309
許渾311
咸陽城西樓晚眺311
杜牧312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312
九日齊山登高314
李商隱317
錦瑟317
安定城樓320
無題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322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324
無題二首(其一)
“鳳尾香羅薄幾重”326
無題二首(其二)
“重幃深下莫愁堂”329
無題四首(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331
無題四首(其二)
“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333
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335
馬嵬(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337
溫庭筠339
蘇武廟339
羅隱341
籌筆驛341
秦韜玉343
貧女吟343
杜荀鶴345
山中寡婦345
唐代七言長律
杜甫347
清明二首(其二)
“此身漂泊苦西東”347
宋代七律
王禹偁351
村行351
林逋353
山園小梅二首(選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353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355
梅堯臣356
東溪356
歐陽修358
戲答元珍358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360
蘇舜欽362
過蘇州362
趙抃364
次韻孔憲蓬萊閣364
李覯366
苦雨初霽366
曾鞏367
甘露寺多景樓367
王安石369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369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紛披”371
示長安君372
王令375
讀老杜詩集375
蘇軾376
和子由澠池懷舊376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378
新城道中380
有美堂暴雨382
祭常山回小獵384
紅梅三首(其一)
“怕愁貪睡獨開遲”385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
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
乃和前韻387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389
黃庭堅391
次元明韻寄子由391
登快閣393
寄黃幾復(fù)395
題胡逸老致虛庵397
陳師道399
次韻李節(jié)推九日登南山399
春懷示鄰里401
李彭403
春日懷秦髯403
唐庚404
春日郊外404
洪炎406
次韻公實雷雨一首406
汪藻408
春日408
王庭珪410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二首(其二)
“大廈元非一木支”410
曾幾412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
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412
陳與義414
傷春414
雨中再賦海山樓417
陸游418
游山西村418
黃州420
歸次漢中境上422
初發(fā)夷陵424
夜泊水村425
書憤428
臨安春雨初霽430
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
嘗題小詞一闋壁間。偶復(fù)一到,
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432
書憤二首(其一)
“白發(fā)蕭蕭臥澤中”434
雪夜感舊436
范成大437
早發(fā)竹下437
鄂州南樓439
楊萬里441
過揚子江二首(其一)
“只有清霜凍太空”441
題盱眙軍東南**山二首(其一)
“**山頭**亭”443
辛棄疾445
送別湖南部曲445
劉過447
夜思中原447
劉克莊450
落梅450
張道洽452
梅花452
文天祥455
過零丁洋455
金元七律
趙沨458
黃山道中458
趙秉文460
寄王學(xué)士子端460
耶律楚材462
陰山462
元好問464
橫波亭(為青口帥賦)464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467
趙孟469
岳鄂王墓469
虞集471
挽文山丞相471
薩都剌473
紀(jì)事473
采石懷李白477
貫云石481
蘆花被481
傅若金483
登南岳二首(其二)
“萬壑千峰次第開”483
明代七律
袁凱485
白燕485
高啟487
梅花九首(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臺”487
高棅489
得鄭二宣海南手札489
于謙491
詠煤炭491
李東陽493
寄彭民望493
九日渡江495
文徵明497
感懷497
李夢陽499
秋望499
朱仙鎮(zhèn)502
李攀龍503
杪秋登太華山絕頂(其二)
“縹緲真探白帝宮”503
戚繼光505
登盤山絕頂505
陳子龍509
秋日雜感(十首選一)
“行吟坐嘯獨悲秋”509
清代七律
吳偉業(yè)513
梅村513
黃宗羲514
山居雜詠(其一)
“鋒鏑牢囚取次過”514
顧炎武517
海上(其一)
“日入空山海氣侵”517
又酬傅處士次韻(其二)
“愁聽邊塞遍吹笳”521
王夫之522
補落花詩(其一)
“記得開時事已非”522
王士禛524
秋柳(其一)
“秋來何處*銷魂”524
朱彝尊529
度大庾嶺529
袁枚531
箴作詩者531
趙翼533
黃天蕩懷古533
近代七律
林則徐537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537
龔自珍540
詠史540
康有為543
出都留別諸公(其一)
“滄海驚波百怪橫”543
譚嗣同546
和仙槎除夕感懷四篇并序(其四)
“年華世事兩迷離”546
梁啟超549
自勵二首(其二)
“獻身甘作萬矢的”549
秋瑾552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
戰(zhàn)爭地圖552
附錄一近體詩格律介紹556
附錄二平水韻韻部表578
附錄三詩韻常用字表(參照《詩韻合璧》
選錄)579
歷代律詩選評 作者簡介
王新霞,首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xué)碩士研究生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xué)。主要著作有《山水田園詩派選集》《花間詞派選集》《唐宋律詩誦讀》及合著《中國散文通史》(第四編“隋唐五代散文”)《漱玉詞·斷腸詞》等。
- 主題:
學(xué)習(xí)古典詩詞。本書成色很新,努力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文化,提升作為中國人的自信心,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駁倒一切洋奴慕羊犬。此書大贊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