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史惟則隸書大智禪師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一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23135
- 條形碼:9787101123135 ; 978-7-101-1231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惟則隸書大智禪師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一二 本書特色
優選版本 精準還原
匯聚極具代表性的名家名碑。優選各大機構館藏珍品。首輯收入宋拓12種。原色、原大、原貌呈現。完整保留序、跋、題簽。
欣賞 指導 精編 精校
組織高校書法專家進行書法欣賞與臨習指導。標點釋文,精審精校,幫助讀者結合文本品味書法。
史惟則隸書大智禪師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一二 內容簡介
《大智禪師碑》亦稱《義福禪師碑》,刻于唐開元二十四年(七三六),現存西安碑林,基本完好,碑陽碑陰兩面總計未泐十字。碑陽嚴挺之撰,史維則隸書并篆額,三十二行,行六十一字。碑陰刻于開元二十九年(七四一),二十七行,行九字,陽成伯撰文,亦為史維則隸書。皆史子華刻。碑末附宋淳化、宣和,金大定、貞佑,明弘治年間題名。清人孫承澤推此碑隸書為開元di一。史維則,字天問,生卒年不詳,唐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天寶中嘗為伊闕尉、集賢院待制,后至殿中侍御史,時稱史侍御。書法工八分、飛白,與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并稱唐代隸書四大家。書法遺跡還有《慶唐觀金箓齋頌》等。宋陳思《書小史》稱其隸書“迫近鐘書,發筆方廣,字形俊美亦為時重”。
本次出版選用國家圖書館藏宋拓宋裝割裱本,一冊,首行“史惟則”之“則”字完好,系首次出版,彌足珍貴。首有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張伯英正書題簽,鈐“勺圃”印。
史惟則隸書大智禪師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一二史惟則隸書大智禪師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一二 前言
碑帖是“碑”與“帖”的合稱。“碑”包括廟碑、墓志、造像、摩崖等數十種,是記述歷史人物事件的石刻文字之總稱。中國碑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儀禮·聘禮》中便有“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的記載。從古至今,碑由*初宗廟祭祀時拴系牲口等單一功用,發展為“凡事皆可立碑”的繁盛局面。“帖”原指前人書寫在紙、絹上的墨跡,后范圍逐漸擴大,凡是古人所寫包括詩文、簡札、書信等墨跡,以及被后人刻于石、木之上,以便欣賞、臨習和傳播者,皆可視為“帖”之屬。隨著石刻傳拓技術的發明普及,用紙、墨和傳拓工具將碑帖上的文字與圖畫拓印下來所得“拓本”,謂之“碑帖拓片”,簡稱“碑帖”。
從秦篆《峰山碑》到唐楷《多寶塔碑》,碑帖直觀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演化軌跡和內在神韻。碑帖亦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證史、考史和補史之價值。碑帖這種特殊的文獻,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有鑒于此,中華書局聯手北京載道文化,從國家級館藏碑帖寶庫中遴選碑帖經典進行原貌呈現,秉承名家書寫、歷史名碑、經典藏本的收羅標準,突出碑帖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兼顧版本價值,組織專家進行文字導釋,輯為《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簡稱《三名碑帖》)叢書隆重面世。首次出版品種如下:
《九成宮醴泉銘》(李祺舊藏北宋拓本)、《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張應召舊藏北宋拓本)、《神策軍碑》(北宋拓孤本)、《大智禪師碑》(國家圖書館藏宋拓宋裝割裱本)、《皇甫誕碑》(故宮藏北宋拓本)、《伊闕佛麄碑》(何良俊舊藏宋拓本)、《李思訓碑》(北宋精拓本)、《大字麻姑山仙壇記》(沈樹銹舊藏宋拓本)、《十七帖》(張伯英藏宋拓本)、《爭座位帖》(李國松舊藏宋拓本)、《智永真草千字文》(牛鑒舊藏南宋拓本)、《蘇軾醉翁亭記殘字》(龔心釗舊藏宋拓本)/《茶錄》(潘景鄭舊藏宋拓本)、《道德經》(章釭舊藏元拓本)、《孔子廟堂碑》(明代斷后初拓本)、《洛神賦十三行》(國家圖書館藏明拓本)、《雁塔圣教序》(梁啟超舊藏明拓本)、《多寶塔碑》(端方舊藏明末清初整拓)、《顏氏家廟碑》(龔心釗舊藏明拓本)、《玄秘塔碑》(明拓本)、《峰山碑》(國家圖書館藏整拓)。
金石永壽,紙墨流芳。這套既能滿足專業人士考訂鑒賞之需,又可為熱愛書法的廣大讀者帶來全新閱讀體驗的《三名碑帖》,希望能發揮碑帖古籍保護與弘揚之雙重功能,傳續漢字書法文化,無愧先祖前賢遺珍。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