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0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23104
- 條形碼:9787101123104 ; 978-7-101-1231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0九 本書特色
《伊闕佛龕碑》亦稱《三龕記》《龍門三龕碑》,額篆書題“伊闕佛龕之碑”。唐貞觀十五年(六四一)十一月,刻于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為節省費用,磨去北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重新雕刻而成。現存三十二行,行五十一字,計一千六百余字。
唐太宗時宮中掌管詔令的中書侍郎岑文本撰寫碑文。岑文本(五九五—六四五),字景仁,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以文墨官至宰相。碑文用駢文,對仗工整,全篇一氣呵成,文采斐然,堪稱岑文本的代表作。褚遂良(五九六—六五八),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人稱褚河南。他博涉文史,工隸楷,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為“初唐四大家”之一。此碑為摩崖刻石,字體清秀端莊,寬博古質,筆力挺勁,氣韻廣博,是早期褚書代表作,也是現存褚書字體zui大的碑刻。
碑文文學藝術價值突出,記述了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長孫皇后死后做功德等事跡。全文不僅造句工整,辭風華麗,而且書法瀟灑,被稱為文辭家和書法家的“天合之作”。 《伊闕佛龕碑》亦稱《三龕記》《龍門三龕碑》,額篆書題“伊闕佛龕之碑”。唐貞觀十五年(六四一)十一月,刻于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為節省費用,磨去北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重新雕刻而成。現存三十二行,行五十一字,計一千六百余字。唐太宗時宮中掌管詔令的中書侍郎岑文本撰寫碑文。岑文本(五九五—六四五),字景仁,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以文墨官至宰相。碑文用駢文,對仗工整,全篇一氣呵成,文采斐然,堪稱岑文本的代表作。褚遂良(五九六—六五八),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人稱褚河南。他博涉文史,工隸楷,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為“初唐四大家”之一。此碑為摩崖刻石,字體清秀端莊,寬博古質,筆力挺勁,氣韻廣博,是早期褚書代表作,也是現存褚書字體zui大的碑刻。碑文文學藝術價值突出,記述了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長孫皇后死后做功德等事跡。全文不僅造句工整,辭風華麗,而且書法瀟灑,被稱為文辭家和書法家的“天合之作”。傳世zui佳拓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明代何良俊清森閣舊藏宋拓本,亦為本次出版所據。拓工精致、字口如新,比《金石萃編》所載猶多五十余字。尾有何元朗、畢瀧、張效彬、沈志達、趙烈文等題跋,鈐“靜逸庵書畫印”“蓉初珍藏”“清森閣書畫記”“元和顧子山秘籍之印”等近三十方印。歷經清代畢瀧、沈志達、費念慈等人遞藏。
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0九 內容簡介
優選版本 精準還原 匯聚極具代表性的名家名碑。優選各大機構館藏珍品。首輯收入宋拓12種。原色、原大、原貌呈現。完整保留序、跋、題簽。 欣賞 指導 精編 精校 組織高校書法專家進行書法欣賞與臨習指導。標點釋文,精審精校,幫助讀者結合文本品味書法。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