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新概念武器發射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16086
- 條形碼:9787512416086 ; 978-7-5124-16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概念武器發射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內彈道流體動力學理論基礎、輕氣炮內彈道理論、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理論、電磁發射原理及內彈道模型、電熱化學炮發射原理、隨行裝藥發射原理、埋頭彈藥發射原理和沖壓加速發射原理等。
新概念武器發射原理 目錄
緒論
第1章 內彈道流體動力學理論基礎
1.1 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1.1.1 質量體和控制體
1.1.2 局部導數和隨體導數
1.1.3 雷諾輸運定律
1.1.4 質量體上的動力學方程
1.1.5 控制體上的守恒方程
1.1.6 流體動力學微分型基本方程
1.2 氣體超聲速流動的特征線
1.2.1 特征線的基本概念
1.2.2 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線理論
1.2.3 一維非定常等熵流動的特征線
1.3 內彈道一維兩相流基本方程
1.3.1 基本假設
1.3.2 一維變截面管內兩相流基本方程
第2章 輕氣炮內彈道理論
2.1 影響彈丸初速的基本因素
2.2 彈丸*大可能速度
2.2.1 定常假設下的極限速度
2.2.2 經典內彈道理論的彈丸極限速度
2.2.3 非定常等熵假設下的逃逸速度
2.2.4 三種極限速度的討論
2.3 膛內氣體壓力擾動的傳播
2.3.1 膛內氣體壓力擾動傳播的定性分析
2.3.2 聲慣性
2.4 提高彈丸初速的理想工質
2.4.1 增大逃逸速度
2.4.2 減小聲慣性
2.5 一級輕氣炮
2.5.1 一級輕氣炮的工作原理
2.5.2 一級輕氣炮內彈道模型
2.6 二級輕氣炮
2.6.1 二級輕氣炮的工作原理
2.6.2 二級輕氣炮的數學模型
2.6.3 二級輕氣炮參量對發射性能的影響
第3章 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理論
3.1 概述
3.2 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2.1 整裝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2.2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3 液體燃料的物理化學性能
3.3.1 液體燃料的分類及其理化性能
3.3.2 液體燃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3.4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再生噴射結構
3.5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零維模型
3.5.1 內彈道模型應考慮的因素
3.5.2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設
3.5.3 基本方程
3.5.4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封閉方程組
3.5.5 初始條件
3.6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拉格朗日問題
3.6.1 氣動力數學模型和速度分布
3.6.2 彈后空間壓力分布
3.6.3 彈后空間的平均壓力
3.7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氣液兩相流內彈道模型
3.7.1 物理現象和基本假設
3.7.2 數學模型
第4章 電磁發射原理及內彈道模型
4.1 電磁發射概念、意義及應用前景
4.1.1 電磁炮的發展概況
4.1.2 電磁炮的優點及應用前景
4.1.3 電磁炮的關鍵技術
4.2 電磁炮的分類
4.2.1 導軌炮
4.2.2 線圈炮
4.2.3 重接炮
4.3 電磁導軌炮的內彈道模型
4.3.1 固體電樞內彈道方程組
4.3.2 等離子體電樞內彈道方程組
4.4 箍縮電磁炮
4.4.1 箍縮電磁炮的概念
4.4.2 箍縮電磁炮的理論模型
第5章 電熱化學炮發射原理
5.1 電熱炮的基本概念
5.2 受約束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的基本特性
5.2.1 等離子體存在的基本條件
5.2.2 等離子體狀態方程
5.2.3 等離子體的宏觀方程
5.3 化學工質的選擇及其熱化學性能
5.3.1 化學工質的分類
5.3.2 工質的熱化學特性
5.4 等離子體與化學工質的相互作用
5.4.1 化學工質的反應速率
5.4.2 影響化學工質反應速率的因素
5.4.3 化學工質反應速率對內彈道性能的影響
5.5 電熱化學炮內彈道經典模型
5.5.1 放電管等離子體數學模型
5.5.2 燃燒室內彈道數學模型
5.6 電熱化學炮內彈道一維兩相流模型
5.6.1 物理模型
5.6.2 放電管內等離子體一維流動數學模型
5.6.3 燃燒室一維兩相流數學模型
第6章 隨行裝藥發射原理
6.1 隨行裝藥基本概念
6.1.1 隨行裝藥效應
6.1.2 隨行裝藥的類型
6.1.3 隨行裝藥研究發展現狀
6.2 隨行裝藥關鍵技術
6.2.1 隨行技術
6.2.2 點火延遲時間控制技術
6.2.3 高燃速火藥技術
6.3 固體隨行裝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6.3.1 內彈道過程的物理描述
6.3.2 建立固體隨行裝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6.4 液體隨行裝藥內彈道一維兩相流模型
6.4.1 物理模型
6.4.2 數學模型
6.4.3 計算結果及分析
第7章 埋頭彈藥發射原理
7.1 埋頭彈藥基本概念
7.1.1 埋頭彈藥特點
7.1.2 埋頭彈藥研究發展狀況
7.2 埋頭彈藥發射原理
7.3 埋頭彈藥關鍵技術
7.3.1 二次點火技術
7.3.2 旋轉藥室技術
7.3.3 高壓動態密封技術
7.4 埋頭彈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7.4.1 埋頭彈藥內彈道過程的主要特點
7.4.2 基本假設
7.4.3 數學模型
7.5 埋頭彈藥內彈道兩相流模型
7.5.1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設
7.5.2 數學模型
7.6 埋頭彈藥內彈道優化設計
7.6.1 內彈道優化設計過程
7.6.2 模式搜索法
7.6.3 模擬退火算法
7.6.4 遺傳算法
7.7 埋頭彈藥結構設計
7.7.1 裝藥結構設計
7.7.2 旋轉藥室結構設計
7.7.3 高壓動態密封結構設計
第8章 沖壓加速發射原理
8.1 概述
8.2 沖壓加速原理及工作模式
8.2.1 沖壓加速原理概述
8.2.2 沖壓加速工作模式
8.3 混合氣體工質
8.3.1 混合氣體種類及熱力學性質
8.3.2 混合氣體的燃燒實驗
8.3.3 混合氣體的高壓不穩定燃燒分析
8.3.4 頻譜分析
8.3.5 混合氣體工質的C-J爆轟速度
8.4 亞聲速燃燒熱節制推進一維內流場數值模擬
8.4.1 基本假設
8.4.2 平衡化學一維數學方程
8.4.3 計算結果分析
8.5 亞爆轟推進一維模型的解析解
8.5.1 無量綱推力表達式
8.5.2 彈道效率與推力壓力比
8.6 沖壓加速過程的測試技術
8.6.1 測試方法
8.6.2 三種工作模式實驗結果分析
8.6.3 沖壓加速氣動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1章 內彈道流體動力學理論基礎
1.1 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1.1.1 質量體和控制體
1.1.2 局部導數和隨體導數
1.1.3 雷諾輸運定律
1.1.4 質量體上的動力學方程
1.1.5 控制體上的守恒方程
1.1.6 流體動力學微分型基本方程
1.2 氣體超聲速流動的特征線
1.2.1 特征線的基本概念
1.2.2 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線理論
1.2.3 一維非定常等熵流動的特征線
1.3 內彈道一維兩相流基本方程
1.3.1 基本假設
1.3.2 一維變截面管內兩相流基本方程
第2章 輕氣炮內彈道理論
2.1 影響彈丸初速的基本因素
2.2 彈丸*大可能速度
2.2.1 定常假設下的極限速度
2.2.2 經典內彈道理論的彈丸極限速度
2.2.3 非定常等熵假設下的逃逸速度
2.2.4 三種極限速度的討論
2.3 膛內氣體壓力擾動的傳播
2.3.1 膛內氣體壓力擾動傳播的定性分析
2.3.2 聲慣性
2.4 提高彈丸初速的理想工質
2.4.1 增大逃逸速度
2.4.2 減小聲慣性
2.5 一級輕氣炮
2.5.1 一級輕氣炮的工作原理
2.5.2 一級輕氣炮內彈道模型
2.6 二級輕氣炮
2.6.1 二級輕氣炮的工作原理
2.6.2 二級輕氣炮的數學模型
2.6.3 二級輕氣炮參量對發射性能的影響
第3章 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理論
3.1 概述
3.2 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2.1 整裝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2.2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內彈道循環
3.3 液體燃料的物理化學性能
3.3.1 液體燃料的分類及其理化性能
3.3.2 液體燃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3.4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再生噴射結構
3.5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零維模型
3.5.1 內彈道模型應考慮的因素
3.5.2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設
3.5.3 基本方程
3.5.4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封閉方程組
3.5.5 初始條件
3.6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內彈道拉格朗日問題
3.6.1 氣動力數學模型和速度分布
3.6.2 彈后空間壓力分布
3.6.3 彈后空間的平均壓力
3.7 再生式液體發射藥火炮氣液兩相流內彈道模型
3.7.1 物理現象和基本假設
3.7.2 數學模型
第4章 電磁發射原理及內彈道模型
4.1 電磁發射概念、意義及應用前景
4.1.1 電磁炮的發展概況
4.1.2 電磁炮的優點及應用前景
4.1.3 電磁炮的關鍵技術
4.2 電磁炮的分類
4.2.1 導軌炮
4.2.2 線圈炮
4.2.3 重接炮
4.3 電磁導軌炮的內彈道模型
4.3.1 固體電樞內彈道方程組
4.3.2 等離子體電樞內彈道方程組
4.4 箍縮電磁炮
4.4.1 箍縮電磁炮的概念
4.4.2 箍縮電磁炮的理論模型
第5章 電熱化學炮發射原理
5.1 電熱炮的基本概念
5.2 受約束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的基本特性
5.2.1 等離子體存在的基本條件
5.2.2 等離子體狀態方程
5.2.3 等離子體的宏觀方程
5.3 化學工質的選擇及其熱化學性能
5.3.1 化學工質的分類
5.3.2 工質的熱化學特性
5.4 等離子體與化學工質的相互作用
5.4.1 化學工質的反應速率
5.4.2 影響化學工質反應速率的因素
5.4.3 化學工質反應速率對內彈道性能的影響
5.5 電熱化學炮內彈道經典模型
5.5.1 放電管等離子體數學模型
5.5.2 燃燒室內彈道數學模型
5.6 電熱化學炮內彈道一維兩相流模型
5.6.1 物理模型
5.6.2 放電管內等離子體一維流動數學模型
5.6.3 燃燒室一維兩相流數學模型
第6章 隨行裝藥發射原理
6.1 隨行裝藥基本概念
6.1.1 隨行裝藥效應
6.1.2 隨行裝藥的類型
6.1.3 隨行裝藥研究發展現狀
6.2 隨行裝藥關鍵技術
6.2.1 隨行技術
6.2.2 點火延遲時間控制技術
6.2.3 高燃速火藥技術
6.3 固體隨行裝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6.3.1 內彈道過程的物理描述
6.3.2 建立固體隨行裝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6.4 液體隨行裝藥內彈道一維兩相流模型
6.4.1 物理模型
6.4.2 數學模型
6.4.3 計算結果及分析
第7章 埋頭彈藥發射原理
7.1 埋頭彈藥基本概念
7.1.1 埋頭彈藥特點
7.1.2 埋頭彈藥研究發展狀況
7.2 埋頭彈藥發射原理
7.3 埋頭彈藥關鍵技術
7.3.1 二次點火技術
7.3.2 旋轉藥室技術
7.3.3 高壓動態密封技術
7.4 埋頭彈藥經典內彈道模型
7.4.1 埋頭彈藥內彈道過程的主要特點
7.4.2 基本假設
7.4.3 數學模型
7.5 埋頭彈藥內彈道兩相流模型
7.5.1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設
7.5.2 數學模型
7.6 埋頭彈藥內彈道優化設計
7.6.1 內彈道優化設計過程
7.6.2 模式搜索法
7.6.3 模擬退火算法
7.6.4 遺傳算法
7.7 埋頭彈藥結構設計
7.7.1 裝藥結構設計
7.7.2 旋轉藥室結構設計
7.7.3 高壓動態密封結構設計
第8章 沖壓加速發射原理
8.1 概述
8.2 沖壓加速原理及工作模式
8.2.1 沖壓加速原理概述
8.2.2 沖壓加速工作模式
8.3 混合氣體工質
8.3.1 混合氣體種類及熱力學性質
8.3.2 混合氣體的燃燒實驗
8.3.3 混合氣體的高壓不穩定燃燒分析
8.3.4 頻譜分析
8.3.5 混合氣體工質的C-J爆轟速度
8.4 亞聲速燃燒熱節制推進一維內流場數值模擬
8.4.1 基本假設
8.4.2 平衡化學一維數學方程
8.4.3 計算結果分析
8.5 亞爆轟推進一維模型的解析解
8.5.1 無量綱推力表達式
8.5.2 彈道效率與推力壓力比
8.6 沖壓加速過程的測試技術
8.6.1 測試方法
8.6.2 三種工作模式實驗結果分析
8.6.3 沖壓加速氣動力分析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