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一代兵圣:孫武 本書特色
《安邦武將系列》叢書為名人傳記類,選取中華歷史十位武將臣,從他們生平奮斗和成功中,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積極進取、獨立創新的精神;感受他們渴望變革、勇于突破、善于發現機會的品質;每一位有志于走向成功的人都會受到啟發。《一代兵圣:孫武/安邦武將系列》為其中一冊,為國內較為全面記述孫武的傳記。
一代兵圣:孫武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兵圣孫武、傳奇家世、摯友子胥、生死之謎、兵圣遺蹤、世界遺產、春秋局勢、亂世出生、巧解遺囑、勤奮好學等。
一代兵圣:孫武 目錄
兵圣孫武
傳奇家世
摯友子胥
生死之謎
兵圣遺蹤
軍事巨著
世界遺產
第二章 將門虎子
春秋局勢
亂世出生
巧解遺囑
勤奮好學
第三章 少年立志
景公賜姓
喬遷新居
軍事演習
結識穰苴
積蓄力量
第四章 潛心著作
自創篇法
考察戰地
鉆研名著
初步編訂
著作兵法
第五章 軍事生涯
避亂奔吳
結識子胥
踏人仕途
怒斬兩姬
登壇拜將
懲治腐敗
富國強兵
吳楚恩怨
疲楚誤楚
巧除腹患
討伐越國
第六章 進攻楚國
結交盟友
拉開戰幕
生死決斗
破楚入郢
安全撤軍
第七章 隱居山林
闔閭之死
吳越爭鋒
黃池會盟
隱退江湖
勾踐滅吳
一代兵圣:孫武 節選
《一代兵圣:孫武/安邦武將系列》: 這個時候,費無極又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不殺掉他們,他們將成為楚國的禍害。可以用他們父親做人質,把他們召來,不然這將成為楚國的后患。”楚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把你兩個兒子叫來,就能活命,不叫來,就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叫他,一定能來;伍子胥為人桀驁不馴,忍辱負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來了一塊被擒,勢必不來。”楚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來,我使你父親活命;不來,現在就殺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們兄弟,并不打算讓父親活命,擔心我們逃跑,產生后患,所以,用父親做人質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要和父親一起處死。對父親的死有什么好處呢?我們不如逃到別的國家去,借助他國的力量洗雪父親的恥辱。一起去死,沒有意義呀。”伍尚說:“我知道去了*后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生,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要舍身去死。” 伍尚被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趁機逃跑了。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前去追隨他。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跑了,說:“楚國君臣將要苦于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后,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 伍子胥到宋國與太子建會合,恰逢宋國內亂,于是兩人逃奔到了鄭國,接著又去了晉國,晉國卻要太子建去鄭國做內應,幫助滅鄭。事情敗露,太子建被殺。于是伍子胥逃奔到了吳國。 在伍子胥九死一生的逃難過程中,產生了兩個流傳千古的民間傳說。 相傳伍子胥因宋國有亂投奔吳國時,路過陳國,東行數日,便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此時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并有重兵把守,過關可謂難于上青天。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也愁白了。幸虧遇到扁鵲弟子東皋公,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便蒙混出了關。 另一個民間傳說發生在富春江畔。一日,伍子胥來到富春江邊,見江中有漁船,船上有一漁翁,伍子胥便招呼他過來,讓他將自己擺渡過去,漁翁邊歌邊渡,到了對岸,見伍子胥面有饑色,便讓他藏在蘆葦叢中,回家為其取食。酒足飯飽后,伍子胥將自己所佩的白金劍送給漁翁以作報答,老翁拒不接受,問其尊姓大名,也不回答。伍子胥萬分感慨,只好辭行,未出幾步,忽聽江中有聲,回頭一看,小船已翻,漁翁投江自盡。如今,在七里瀧岸邊有一石碑,上刻“子胥渡”三個醒目的大字。后人還把他當時住過的村稱為胥村,把大畈溪稱為胥溪,匯入富春江處稱為胥口。此外,這一帶還有胥源、胥嶺、胥嶺洞等與伍子胥有關的遺跡。 伍子胥在桐廬境內的一座山上,得知自己已到吳國,脫離險境時,不禁拔劍高歌:“劍光燦燦兮生清風,仰天長歌兮震長空,員兮員兮脫樊籠!”邊歌邊舞,歌聲響徹云霄。后人把這座山稱為歌舞嶺。 在歷經艱辛到達吳國后,伍子胥依靠在市中吹簫賣藝以解決溫飽。有一天,伍子胥被善于相面的人發現,帶到了吳王僚跟前。吳王僚見他身材偉岸,眉間英氣逼人,和他連說了三天的話,發現其沒有一句重復的,不由得喜歡起來。于是伍子胥講述了自己的深仇大恨,吳王僚便決定興兵為他報仇。公子光知道了,擔心伍子胥阻礙他奪權,就進讒道:“伍子胥要你伐楚,是為了報私仇,對吳國無益,不要用他。”伍子胥隱隱感覺到了公子光有異志,就請辭于吳王僚,投靠到了公子光帳下,從此如魚得水。 ……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