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43827
- 條形碼:9787507543827 ; 978-7-5075-438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行日記 本書特色
趙振武在擔任《月華》雜志編輯期間,隨阿訇馬松亭護送5名中國學生留學埃及。本書即為作者在往返埃及途中,記錄下的在東南亞、南亞、西亞以及北非諸國所見到的風土人情。全書用日記體寫成,自1932年11月28日開始,1933年5月19日結束。
西行日記 內容簡介
《西行日記》與《蘇萊曼東游記》《伊本·白圖泰游記》《中國紀行》同屬于“中外關系史典藏叢書”,是“絲路文庫”里很有分量且極具特色的版塊之一。《西行日記》作為該版塊成書*晚的一冊,收錄的是作者趙振武于1932年11月至1933年5月間的日記。趙振武在這段時間里,陪同阿訇馬松亭護送5位中國學生赴埃及留學。在往返埃及途中經過東南亞、南亞、西亞以及北非諸國,參觀考察了各個國家的清真寺以及穆斯林聚居區,了解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并特別注重考察了各地的穆斯林教育機構。同時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情況。《西行日記》這種從私人化的視角記錄下的文字,是現當代中外交流史上鮮活的一筆。既有一窺當年外國風貌的趣味性,又有真實記載*手資料的史學價值。
西行日記 目錄
第二章 長途的海洋和沿站
第三章 在開羅
第四章 拜圖洛·穆干代斯的一瞥
第五章 朝覲去
第六章 歸途
寫在《西行日記》的后面
西行日記 節選
《西行日記》:
一月八日 晴,風 (聚禮一) 上午九時,拜晤穆罕默德·濟夫扎夫先生。他是中國學生的阿文教授,年來馬子實、納子嘉等四君的阿文和阿語,能有若是長足之進步,都是他教導之功。在一日的清晨,曾在中國學生部會他一面,現在我們全體去拜會他,一方面是致謝他教導**批學生在過去的一切努力,一方面是托他在將來繼續著用他已經得的經驗誘導所有留埃的中國學生。
濟夫扎夫說:耶穌教的背影是帝國主義,弱小的回教民族的國家,都在他們的鐵蹄之下被蹂躪著。因此,我們只有團結起來與耶穌教對壘。
由他家里出來我們順便路到蘇勒壇·啥三大禮拜寺內去觀光,寺的建筑宏麗得很。由進殿起,天井、廓下、米合拉卜前后,一律是大理石砌成幾何圖案畫鋪地,宏軒高敞。米合拉卜墻上三面雕刻大字印那法臺合那的索勒,仰首以視,頭骨為酸,字為庫法體,高可四五尺。米合拉卜后為蘇勒壇·啥三陵,四壁刻阿業諦·庫爾西,字體古拙,大逾庫法體之半。屋頂是大圓鏇子,仰起頭來看,身子幾乎往后倒。
這寺的對面是魯法爾雅大寺,門外懸旗結彩,差不多每隔一丈遠,便是一桿綠旗。據說,今明夜內國王要在寺里做宗祭;我們要進去看看,門上的人說里面正在掃除,把我們都拒絕了。
說起埃及人的祭禮(就是提念亡人),自國王以至庶民,聽說死了之后,只有四十日之辰,要做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其余,像我們這里通行的七日、周年、冥紀等日,大概都不很大作。四十日的做法,大約是這樣:在自己家中做,或在寺內做都可。門外搭起很大的紅、綠、白,各色補綴的布的棚子,棚里面和棚的正面都懸著白素彩結,插著或懸著許多綠色國旗。棚內地上,遍鋪地氈,周圍設座,以待賓朋。舉行的時間,大要都在晚夕,宵禮既畢,賓朋們便絡繹惠臨,有的便按照臺直威德朗誦《古蘭經》,聲調悠揚,全棚人肅然而聽之。這樣,差不多直延到午夜,主人備有茶點,以餉賓朋。也有許多不是主人的賓朋而惠然肯來的,那便都是為聽《古蘭經》的了。
這里離穆罕默德·阿禮大寺不遠,所以順便也去看了看。寺在山之極頂,四周有很堅實的堡壘,是穆罕默德·阿禮·巴沙在這里作總督時的兵營,后來他離土而獨立了,這堡壘便變做他的紫禁城。現在,堡壘仍是從前的堡壘,然而,變成了英吉利②的兵營了。我們進了堡壘,一進到了寺中,寺里有人領著參觀,天井并不甚大,正殿正在修理中。據子實說,他到這里一年,并不會來過幾次,加以修理正殿,更沒有參觀的機會。正殿的內容,據領路的人說,完全仿照土耳其式,閔白爾高可二十五級尚不及殿高之半。穆罕默德·阿禮·巴沙的墳在正殿的右后角,與其他之在米合拉卜之后立墓者不同。墳以雕石為之,作穹窿形。若按照中國話說,這墳便是埃及當朝的太祖陵。
出正殿南門,便是穆罕默德·阿禮·巴沙的宮殿。到這里參觀的人,每人收五分錢的入門費。宮的面積并不甚廣,而建造很精巧,里面區分成許多廣大房間,間間都能得到充分的陽光。除去有寶座的一間,我們知道它是朝堂;有澡盆的一間,我們知道它是沐浴室以外,其余徒立四壁的大房,領路的人也不能確指當年的用途了。
他的宮是一層平房,沒有樓,這在開羅是罕有的建筑。開羅的房屋,不論是舊式的或新式的,差不多起碼三層,因而空氣陽光都感覺不充足。所以新埃及區的建筑便力矯此弊,雖也都是樓房,但總設法使它面面可以得到陽光,所以新埃及區又有太陽城之別號。
由故宮出來,領路的人把我們領到郁斯福井去參觀,傳說這井是當年郁斯福圣人被囚的所在,但是歷史家如阿合默德·扎克(Ahmed Zaki)一流,都否認之,蓋郁斯福圣人時代之國都,并不是開羅,至于被弟兄們所陷的井,那又該在巴力斯坦了,據史家推測是當年有一個人名叫郁斯福·撒里,他在這井汲過水,后人便附全到郁斯福圣人身上了。
我們每人花了一角錢的入門費(這算特別的客氣,因為我們是回教人;可是歐洲的耶穌教人,那要按官定的價格,每人二角哩),經看井的老者給了我們兩個洋燭,盤旋著往下走,石坎已經被人們踏平了,稍不留神,便要滾下去;我們戰戰兢兢地扶墻抹壁,很平安地走到井口了。那里有一個洞,據說是郁斯福住的。由平地至井口,據領路人說是九十米突;據我們步量是二百多單步。
……
西行日記 作者簡介
趙振武(1895-1938),回族,少年時跟隨牛街清真寺的土耳其教授攻讀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后入北平法政專門學校邊政系學習,畢業后赴新疆阿爾泰地區服務數年。1923年回北平,任燕京大學歷史系講師,后任北平市政府公務員。1928年兼任成達師范學校國文課教師,1929年10月《月華》雜志社成立,任編輯。著有《西行日記》、《懔齋筆記》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