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4649
- 條形碼:9787512714649 ; 978-7-5127-1464-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本書特色
學成語,品歷史,習國學,成大器。在成語中明歷史,在歷史中研成語。貫通《詩經》《楚辭》《史記》及諸子百家等典籍脈絡,架起成語通往歷史的橋梁。大語文學習、閱讀、作文寫作**。 ★內容豐富。全套書近400個經典成語故事,近1000張珍貴史料插圖,以嚴謹正確的歷史知識、孩子能讀懂的經驗和語言,呈現中國歷史上影響后代*深遠的人、事、時、地、物,給孩子清晰的正史概念,讓孩子有親歷歷史感。 ★閱讀體驗舒適。版面舒朗,設計精致,字號適中,充分考慮孩子的閱讀習慣,有助于保護孩子的視力。故事長短、語言難易符合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發展。 ★按歷史脈絡學習。本套書中的成語按《詩經》《楚辭》《史記》及諸子百家等典籍脈絡選取,將中國歷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統性地呈現。在學成語、讀故事的同時,習得祖先智慧。 ★版塊設置層次清晰。4大板塊——典籍簡述、學成語、讀故事、小提示,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成語出處、典故、含義以及如何使用。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內容簡介
為了使小讀者能夠更好地學成語、讀成語故事,并且能切身地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溫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文化強勁的生命力,“中國成語故事”這套書特意挑選了出自《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列子》《荀子》《韓非子》《墨子》《晏子春秋》《詩經》《楚辭》《史記》這12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成語,并借助成語典故和故事,把古老、晦澀、深奧、難讀的古籍進行通俗易懂的演化。以這些成語為線索,小讀者便可以縮短和這12部經典之間的距離。 “中國成語故事”系列套書包括: 1.《詩經》先秦的詩與歌 2.《楚辭》屈原的浪漫與情懷 3. 百家爭鳴 4. 諸子智慧 5.《史記·本紀》帝王霸業 6.《史記·世家》王侯家世 7.《史記·列傳》合縱連橫 8.《史記·列傳》大秦崛起 9.《史記·列傳》秦漢風云 10.《史記·列傳》文景之治 11.《史記·列傳》漢武盛世 12.《史記·列傳》大漢傳奇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目錄
伯夷列傳篇
叩馬而諫賢人伯夷和叔齊003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首陽山中的采薇歌008
管晏列傳篇
管鮑分金慷慨的鮑叔牙017
管鮑之交鮑叔牙識拔人才020
因禍為福轉敗為功管仲理國有方028
意氣揚揚車夫當上齊國大夫033
司馬穰苴列傳篇
人微權輕穰苴斬莊賈立軍威041
孫子吳起列傳篇
三令五申孫武練兵051
圍魏救趙孫臏出奇制勝060
因勢利導添兵減灶孫臏誘敵深入065
同舟敵國吳起諫魏武侯072
伍子胥列傳篇
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伍子胥復仇079
懸門抉目伍子胥自刎而亡087
仲尼弟子列傳篇
利口巧辭能言善辯的子貢095
冠雞佩豭孔門勇士子路101
結駟連騎一心向道的子思106
頓首再拜子貢游說列國109
以言取人以貌取人孔子的失誤117
商君列傳篇
疑事無功公孫鞅三諫秦孝公127
徙木為信商鞅建立威信131
庶民同罪商鞅處罰太子的老師135
千夫諾諾趙良勸諫138
作法自斃商鞅變法失敗142
蘇秦列傳篇
前倨后恭蘇秦成功游說六國151
毫釐不伐,將用斧柯韓國和魏國加入抗秦聯盟158
恫疑虛喝齊國加入抗秦聯盟164
心旌搖曳楚國加入抗秦聯盟168
抱柱之信失而復得的燕國城池174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節選
伯夷列傳篇 《史記·伯夷列傳》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記述了伯夷、叔齊的事跡。伯夷和叔齊都是商末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孤竹國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沒有接受,叔齊也不愿即位。他倆先后都離開了孤竹國,并一同來到周國。在周國,當他們得知文王剛死,武王就要伐紂時,他們便一左一右扣住武王的馬頭,冒死勸諫武王不要討伐商紂王。周朝建立后,他們為堅守仁義而誓死不吃周朝的糧食,不接受周朝的俸祿,*后餓死于山中!妒酚·伯夷列傳》通過伯夷、叔齊的這些事跡,贊頌了伯夷和叔齊的賢明和氣節。 叩馬而諫 賢人伯夷和叔齊 學成語 “叩馬而諫”(kòu mǎ ér jià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愛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shì)君,可謂仁乎?’” 叩:通“扣”,指牽住、挽住。 叩馬:扣住馬頭。 諫:對君主、尊長等人的言行提出規勸,使其改正錯誤。 叩馬而諫:扣住馬頭,阻止馬匹前行來進行規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讀故事 有個叫孤竹國的小諸侯國,位于商朝北部的邊境上。 商朝末期,孤竹國的國君亞微有三個兒子,長子是伯夷,次子是亞憑,三子是叔齊。 亞微很喜歡賢良的小兒子叔齊,他生前一直希望叔齊將來能繼承他的王位。 亞微死后,按照其遺愿,叔齊應該繼位。但叔齊堅持不當國君,他認為王位應由長子伯夷繼承。 伯夷知道后說,叔齊繼位是父親的遺命,不遵從是不對的。他認為叔齊是礙于自己而不繼位,于是逃走了。叔齊知道后仍不肯繼位,認為是自己迫使伯夷逃走的,于是也逃走了。 那時,商朝的君王是紂王。紂王大肆修建亭臺樓閣,又為擴大疆土而連年征戰,使得商朝很多諸侯國的日子都不好過。 商朝西部有個人稱“西伯昌”的諸侯長,他為人寬厚善良,勤政愛民。他所治理的周國經濟繁榮,百姓生活穩定,社會風氣也很好。 叔齊和伯夷相繼離開孤竹國后,在流浪的途中相遇了,他們一起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有一天,他們聽說西伯昌禮賢下士,為人寬厚,會對老人施以特殊的照顧,就打算去投靠西伯昌。 當叔齊和伯夷終于趕到了周國,卻失望地得知西伯昌已經去世。叔齊和伯夷站在路邊正感嘆他們來得太晚了,卻看見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向他們走過來。聽百姓們議論說,那是西伯昌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西伯昌的靈位,率領軍隊要去征伐商紂王。 伯夷和叔齊感到很氣憤,他們認為武王帶著亡父的靈位去征討商紂王的行為既不孝又不義。他們就上前去扣住武王的馬勸諫道:“您的父親死了,您不馬上安葬他,卻領兵征戰,這算得上是孝道嗎?您身為商朝的諸侯臣子,卻率軍以下犯上去討伐君王,這算得上是仁義嗎?” 武王左右的軍士們見伯夷、叔齊不僅扣住武王的馬阻止他行軍,還說出這些冒犯武王的話,就上前押住叔齊和伯夷,準備殺了他們。 武王身邊有一個輔佐他的人叫姜太公。太公見此情形,趕緊過來詢問。當他得知向武王勸諫的是伯夷和叔齊后,太公趕緊說道:“這兩位是有氣節的人!”于是扶他們離開了武王的馬旁。 伯夷和叔齊覺得周國也不是理想的生存之地,便離開了這里。 成語小提示 伯夷和叔齊“讓國、讓位”的舉動,不僅是《史記·伯夷列傳》的作者司馬遷所贊頌的一種美德,也是歷代儒家學派所贊賞和推崇的美德。古代一些王朝中,君臣、父子、兄弟間為爭奪王位而引發殺戮的事情屢見不鮮。王室內部為爭權奪位而相互殘殺,引發政局動蕩,內亂不止,外患不斷,使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伯夷、叔齊讓國、讓位的行為,和那些殘殺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百姓渴望過上好的生活,他們視伯夷和叔齊為美德的典范,對他們進行頌揚。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 首陽山中的采薇歌 學成語 “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食:吃,食用。 粟:小米,泛指糧食。 不食周粟:伯夷、叔齊于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后,(為表氣節)不吃周朝的糧食;后用以形容氣節高尚,誓死也不愿與非正義或非仁德的人有瓜葛;比喻忠誠堅定,很有骨氣,不因生計艱難而放棄對仁義的堅守。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用。 暴:殘暴。 易:改變,更換。 以暴易暴:紂王的統治雖然很殘暴,但用同樣殘暴的方式奪取政權也是不可取的,等于是用暴力來代替暴力;現也指用暴力去對付暴力。 讀故事 商朝末期,西伯昌的兒子武王率軍向商紂王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征討。 商朝原本就因為紂王大肆修建奢華的亭臺樓閣和對外擴張的征戰,而國庫空虛、兵力不足。面對武王的一次次征戰討伐,紂王根本無力招架。為了補充兵力,紂王不得不給奴隸和朝廷對外征戰時抓回的俘虜發放武器,讓他們加入商朝的軍隊,去抗擊武王的軍隊。 約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再次聯合了多個部族對紂王所在的朝歌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 商朝的百姓對紂王的統治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們對商朝早就失去信心。那些被強行編入軍隊的奴隸和俘虜也無心作戰,他們在面對武王率大軍而來的強勢進攻時,紛紛倒戈,不戰而降。 商朝敗局已定,商紂王被武王的軍隊逼得走投無路,*后在鹿臺自焚而亡。 武王一舉拿下朝歌,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各國順應大勢,都歸順了周朝。 那時,伯夷和叔齊仍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當得知商朝覆滅,武王已經創建周朝的消息后,他們認為武王不尊崇君臣的節義,用殘暴的手段取代了殘暴的統治,還不自知犯了什么錯,而感到恥辱。 雖然天下都已歸順了周朝,伯夷和叔齊卻發誓不做周朝的臣民,決意不吃周朝的糧食。他們隱居到首陽山中,靠采野果和野菜來充饑。 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里餓得饑腸轆轆,卻既不肯接受周朝給予他們的幫助,也不接受百姓送給他們的食物。 在伯夷和叔齊餓得奄奄一息時,他們作了一首《采薇歌》。通過這首歌,他們感嘆世事的變化無常,發泄對武王以暴易暴的不滿,惋惜歷史上那些清明朝代的轉瞬即逝,也向世人表達了他們寧死不改變意志的決心。 伯夷和叔齊至死不吃周朝的糧食,*后餓死在首陽山中。 成語小提示 不食周粟 近義詞 忠貞不渝忠心耿耿 反義詞 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合縱連橫-中國成語故事《史記.列傳》 作者簡介
周玉潔,湖北房縣人,湖北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已發表文學作品上百萬字。作品曾入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兒童文學》《2013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精選集:美文卷》《2015中國年度兒童文學》《2016中國年度兒童文學》等。散文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模擬試卷和高中語文期中、期末考試卷的閱讀分析題中;還作為課外閱讀教輔資料,在多省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