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803859
- 條形碼:9787518803859 ; 978-7-5188-03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 內(nèi)容簡介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系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內(nèi)中收錄參會的一系列著名相關專家學者的論文,從佛教的歷史、教義、著名人物、現(xiàn)代發(fā)展、國際交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是相關領域國際交流的重要作品集合,也對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 目錄
以三風精嚴自利,以慈悲濟世利他——淺析莊嚴觀音菩薩道場對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功與用
踐行菩薩精神,維護世界和平
菩薩信仰與人間生活——兼談佛教的三個主體性
棒喝聲中真佛子,鉗椎響處傳心印——菩薩信仰與人間生活
戒律計時與科技歷法——以唐代僧一行法師為中心
地藏信仰與人間生活——以九華山僧尼為例
論文殊菩薩的智慧精神
菩薩的度生特質(zhì)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論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
五臺山青琉璃世界:圣地信仰與人間凈土
菩薩信仰與人間生活——觀音菩薩教化世間眾生的因緣
菩薩信仰與人間生活——菩薩六度與生活實踐
佛教的世界傳播、演化與展望——以中國漢傳佛教的傳播為中心
《摩訶止觀》與文明交流
天臺智者大師的觀心論和現(xiàn)實人生修養(yǎng)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nèi)涵與特點
漢傳佛教的新探索
鏡中花:《求那跋摩傳》再檢討
全球化背景下的藏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研究
佛法與科學
科學視野中的佛教
慈宗(瑜伽行派)菩薩道思想與實踐對構建世界和平的意義
試論中國佛教的未來發(fā)展
南北兩傳佛教的菩薩觀
加拿大
佛教文化與文明對話
Bodhisattva Path and World Peace
菩薩精神與世界和平
美國
菩薩是和平使者
佛教與世界和平——佛教在美國的發(fā)展趨勢
圓融中道,持久和平
《楞嚴經(jīng)》中的般若思想與如來藏思想
日本黃檗宗開山祖師中國禪僧隱元隆琦東渡之謎再探——以長崎的禪宗與海外華人社區(qū)為中心
Sherab Tendar(Shes rab bstan dar):Contemporary Mahayana and Tantrayana Critic Of Economics
菩薩道才是人類和平發(fā)展的正道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 節(jié)選
《圓融中道 持久和平:2017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論文集》: 佛教是倡導和平、致力和平的宗教。佛教以智慧的教義,始終高舉慈悲平等、凈化人心、反對殺戮旗幟,一直推動人類和平相處、和諧共存,消除戰(zhàn)爭、維護世界和平。 佛教經(jīng)文卷帙浩繁、教義眾多。大乘信眾比較常見的彌勒和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菩薩,他們代表著大慈大悲、無私無我、平等友愛、利樂眾生、和平世界等理念,這種無私無我的慈悲利眾精神、以眾生脫離苦海為己任的擔當就稱為菩薩精神! ∑兴_以智慧慈悲的教法,告訴人們以平等心對待處理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用菩薩精神根除人們的占有欲望,凈化心靈、倡導慈悲、平等和平,有助于降低紛爭、減少爭端、消弭沖突、消除戰(zhàn)爭,維護世界和平。因此,我們佛教信眾要高舉佛教和平旗幟,秉承踐行菩薩道,倡導世界各國的人們充分尊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社會文明。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發(fā)揮各種文明的積極作用,促進人類共同進步,推動人類世界和平! ∫、佛教幾位常見菩薩的精神內(nèi)涵 漢傳佛教菩薩眾多,菩薩精神博大精深。但常見的有彌勒菩薩和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這幾位菩薩在中國家喻戶曉,是大乘信者的信仰對象,這幾位常見菩薩代表了不同精神,他們的精神能凈化人的心靈,其無有、包容、平等、慈悲等精神,契合和平理念,有助于推動世界和平! 浝掌兴_的包容心。彌勒菩薩身寬體胖,大耳垂肩,整天笑容滿面,非常親切,惹人心生歡喜。漢傳佛教多數(shù)寺院都塑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殿有副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睆浝掌兴_代表著包容慈悲、生平等心,呈喜悅相! ∥氖馄兴_的智慧和善巧精神。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又叫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薩在佛教中的職責是專司智慧,所以在諸大菩薩中,文殊被冠以“大智”的尊號,又稱大智文殊。由于智慧**、辯才**,所以被推為輔佐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的上首菩薩,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代表著大智和圓滿智慧。學習踐行文殊精神,斷煩惱障、所知障,有了大智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并把這種智慧和善巧應用到生活中,運用到處理人與人、公司與公司、群體與群體、種族與種族、國家與國家、文明與文明的關系中,必能從善如流,理智行事,自利利他,權宜得當,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普賢菩薩的應用和實踐精神。普賢又作遍吉菩薩。是華嚴會上的上首菩薩,是菩薩*高行門的代表。經(jīng)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而且純一妙善,所以稱作普賢。普賢菩薩以“理德”著稱,表“大行”。他發(fā)愿十種,要為弘揚佛法而盡力,既有廣大誓愿,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普賢菩薩代表實踐精神,是知行合一、解行相應。踐行菩薩道,就要把菩薩精神用到工作、生活和學習,待人接物中,用菩薩精神規(guī)范言行! ∮^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字面義即是“觀察(眾生的)聲音”的菩薩。觀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jīng)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觀音菩薩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以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積極的慈悲、無差別對待的慈悲以及無貪求的慈悲去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利益一切眾生,與之共存共榮、共享和諧。使他人快樂的“慈”,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的“悲”,正是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基礎! 〉夭仄兴_的孝親精神。地藏菩薩,又稱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兜夭仄兴_本愿經(jīng)》中記載,地藏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币虼说夭赜直环Q為“大愿地藏”。地藏菩薩代表孝敬父母、止惡向善、離苦得樂的精神。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