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融合之跡-佛教與中國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4811
- 條形碼:9787208144811 ; 978-7-208-1448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融合之跡-佛教與中國傳統 本書特色
佛教究竟是什么?鑒于佛教自身的不斷演變,這似乎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就能回答的問題。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來,它不斷與儒家、道教等本土信仰碰撞、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大乘傳統。佛教在民間的流傳,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民俗宗教。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一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中國佛教呢?本書從中國道家、儒學與佛教的比較研究、中國文學與佛教的互動、中國社會政治與佛教的關系三個方面入手,以關鍵概念、代表人物、典型案例等為切入點,全面運用中文、梵文、日文、英文等資料,靈活使用佛學、比較宗教學、哲學、闡釋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考據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期望捕捉到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的軌跡,勾勒出中國佛教在新時代的全新面貌。
融合之跡-佛教與中國傳統 內容簡介
本書從大處著眼,細處分析,既全方位地觀察佛教與中國傳統在思想、信仰、語言、文學、社會、政治等方方面面的互動互融,又選擇具體的個案范例展開細致入微的分析探討,尋找和發現佛教與中國傳統融合的微妙痕跡。大多數論文的選題和結論皆新穎獨到,發人所未發;少數“舊”的題目也都能挖掘出新意和深度。在研究方法和資料運用方面,本書注重學術規范,全面參考引用中文、梵文、日文、英文等資料,詳盡地注明出處;并且不拘一格地運用跨學科和比較的方法,涉及佛學、比較宗教學、哲學、闡釋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學、文化學、女性及性別研究、考據學等多個領域。
融合之跡-佛教與中國傳統 目錄
**部分.佛教與中國思想信仰…………………1
無與空、無為與涅槃:道家與佛教哲學的比較研究………姚治 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3
重塑理想人格:小品般若經遠離說與郭象朝隱論比較研究…………賈晉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19
“不相應行法”與“執的存有論”:論牟宗三哲學以儒攝佛和援西入中……………王興國 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43
作為“知識”的近代中國佛學之書寫:以民國時期佛學概論和通史為例…………………龔雋 中山大學哲學系77
第二部分.佛教與中國語言文學………………109
漢傳佛教注疏與中古漢語文法學………鄧偉仁 臺灣法鼓文理學院111
柳宗元與佛教……………………孫昌武 南開大學中文系133
柳宗元之佛教宗派意識及其背景…………陳引馳 復旦大學中文系151
歷代僧傳中“感通夢”的意義與作用……………………梁麗玲 臺灣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167
貞信堅節:彭際清《善女人傳》的女性典范……………………李玉珍 臺灣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185
第三部分.佛教與中國社會政治………………211
家族紐帶與唐代女尼:兩個案例的研究………………陳金華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213
僧人、地方社會及宮廷:“晚明佛教復興”視野下的妙峰福登(1540—1612)………張德偉中山大學哲學系243
暴力之辯:以中國佛教為例……………學愚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278
當代佛教發展的兩面體:從社會學和人本主義分析………鄭慶云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295
融合之跡-佛教與中國傳統 作者簡介
賈晉華,廈門大學文學碩士,科羅拉多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及宗教學教授。曾任哈佛大學神學院客座研究員、美國全國人文中心院士(Fellow)及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士(Member)。已出版GenderingChinese Religion: Subject, Identity, and Bod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4)、《古典禪研究:中唐至五代禪宗發展初探》(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TheHongzhou School of Chan Buddhism in Eighth- through Tenth-Century China(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6)、《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2015年第2版)
等十多部著作,《初唐詩》等三部譯著,及一百多篇中英文論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