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06145
- 條形碼:9787214206145 ; 978-7-214-2061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 本書特色
1955年首腦會議的舉行明顯降低了東西方大國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冷戰對抗的激烈程度,使得美蘇兩大國之間就相互對話的基本作用以及避免核戰爭的必要性達成基本共識。此后,冷戰的方式由過去的只對抗不對話走向既對抗又對話,冷戰的態勢由持續緊張轉變為在適度緊張與有限緩和之間來回擺動;國際關系的基本結構也由50年代初僵化的兩極結構日益走向松散的兩極結構。
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 內容簡介
葛騰飛著的《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通過冷戰史的研究方法,分析出美國和蘇聯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顯然絕對式的安全困境狀態中,一步步走向相互對話和舉行首腦會議的條件和動力,即通過美蘇兩大國政府決策的互動、對比研究來展現出一段特定時期的冷戰國際關系,進而揭示出國際關系運行的某種一般機理。本書力求全面展示冷戰初期美蘇之間**次緩和的過程,并揭示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以填補國內國際關系史學界以及冷戰史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欠缺,同時也希望通過本研究,為現實的大國對外決策提供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看法。
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 目錄
一 課題的提出與研究價值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章 冷戰初期的美蘇對抗僵局和面臨的緊迫問題
**節 漸入高潮的東西方冷戰
第二節 麥卡錫主義運動與美國的*端反共主義
第三節 美國推動西德重新武裝與《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
第四節 蘇聯的德國政策與主動外交攻勢
第五節 國際社會對冷戰緊張對抗的疑問
第二章 蘇美領導更迭與相互政策的初步調整
**節 斯大林去世與蘇聯新領導集體的緩和攻勢
第二節 美國新政府的對外新戰略
第三節 美英對蘇聯新政府緩和政策的*初反應
第四節 NsCl62/2號文件與美國對與蘇談判的消極態度
第五節 蘇聯新領導的對外政策爭論與傳統立場重申
第三章 西德重新武裝與美國“實力地位”政策
**節 美歐分歧與《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遇阻
第二節 美英協調與《巴黎協定》簽訂
第三節 核武庫建設與美國軍事實力的增長
第四章 赫魯曉夫掌權與蘇聯對美國實力政策的應對
**節 蘇共高層斗爭與赫魯曉夫政治領導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赫魯曉夫訪華與中蘇協調
第三節 **次臺海危機的緩解
第四節 核力量、核政治與蘇聯“火箭核武器”戰略
第五章 走向日內瓦:美國的決策
**節 NSC5501號文件出臺與美國對蘇“演變戰略”
第二節 美國政府確保《巴黎協定》生效
第三節 倫敦工作組會議及美英法外長協調
第四節 美國對四國首腦會議的基本政策
第六章 走向日內瓦:蘇聯的決策
**節 歐洲集體安全體系倡議與華約組織建立
第二節 奧地利國家條約:掃清四國首腦談判障礙
第三節 改善蘇南關系與赫魯曉夫確立外交ZHI名品牌權
第四節 蘇聯參加首腦會議的基本政策立場
第七章 日內瓦首腦會議:議題、爭執與結果
**節 談判的氛圍
第二節 歐洲安全與德國問題
第三節 裁軍問題與“開放天空”
第四節 *后的妥協
第五節 共同的遺產
第八章 轉變的邏輯
**節 初次緩和實現的條件
第二節 緩和與轉變的限度
第三節 日內瓦首腦會議的冷戰史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艱難的轉變-冷戰的初次緩和 作者簡介
葛騰飛,法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美國外交、大國戰略、冷戰史等。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軍隊和省部級課題,出版專著《美國政治發展與對外政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