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鑒往知來: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評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01988
- 條形碼:9787219101988 ; 978-7-219-101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鑒往知來: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評述 本書特色
本書以時間為序,兼顧理論的學科視野和內在關聯,系統梳理和呈現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的研究內容、歷史演進及理論貢獻, 對中國減貧思想的發展、減貧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分析, 并對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以及國際反貧困理論的本土化等內容進行深度探討,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
鑒往知來: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評述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和呈現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的研究內容、歷史演進及理論貢獻, 對中國減貧思想的發展、減貧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分析, 并對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以及國際反貧困理論的本土化等內容進行深度探討。
鑒往知來: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評述 目錄
一、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的內容概述
二、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的歷史演進
三、本書框架結構
第二章 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初期的貧困觀
一、繁榮與貧窮:18-19世紀英國經濟社會發展圖景
二、慈善、懲貧與濟貧: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英國濟貧思想及實踐,
三、自由主義與制度批判:古典經濟學的貧困觀及馬克思主義貧困理論
(一)古典經濟學的貧困觀
(二)馬克思主義貧困理論
第三章 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中期的貧困理論
一、認知與轉化:中產階級開展資本主義貧困的社會調查
二、批判與繼承:西方福利主義反貧困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一)19世紀初福利思想的奠基:空想社會主義與功利主義
(二)自由主義批判與國家福利主義:新自由主義、費邊社會主義與集體主義
三、福利國家與反貧困:西方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章 發展的效應:20世紀中期經濟學領域的貧困研究
一、均衡發展理論中的貧困研究
(一)羅丹的“大推進理論”
(二)納克斯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
(三)納爾遜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
(四)萊賓斯坦的“臨界*小努力”理論
二、結構主義發展理論下的貧困研究
(一)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
(二)赫希曼的“經濟增長不平衡模式”
(三)繆爾達爾的“循環積累因果關系”
(四)庫茲涅茨“增長、不平等與貧困”
三、區域發展理論中的貧困研究
(一)沃勒斯坦的“中心一邊緣”理論
(二)拉關學派的“依附理論”
(三)佩魯的“增長極理論”
第五章 個體與結構:20世紀中后期貧困的社會學解釋
一、貧困文化理論
二、貧困代際傳遞理論
(一)代際流動與貧困
(二)貧困代際傳遞的相關研究
(三)貧困代際傳遞的介質和載體
三、社會情境理論與貧困研究
(一)底層階級研究
(二)貧困處境論
四、社會結構理論中的貧困觀
(一)功能主義的貧困觀
(二)沖突學派的貧困觀
第六章 微觀視角下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
一、人力資本與貧困:教育與制度
(一)人力資本投資與傳統小農經濟的改造
(二)現代人力資本理論與經濟增長
(三)文化資本與教育
二、社會群體與貧困:排斥與剝奪
(一)社會歧視論
(二)社會排斥論
(三)文化剝奪論
三、社區及參與式發展:增權與參與
(一)社區發展戰略,
(二)參與式發展理論
(三)增權賦權理論
第七章 綜合視角下的貧困與反貧困研究
一、貧困概念的拓展以及阿瑪蒂亞·森的權利貧困理論
(一)貧困解釋的新框架:權利分析方法
(二)貧困概念的拓展:基于能力、權利和福利的能力貧困
二、可持續生計的分析框架
三、社會資本的減貧范式
(一)社會資本的嵌入性理論
(二)社會資本與收入不平等
(三)社會化進程與社會資本
第八章 貧困與反貧困及發展研究的進一步反思
一、多維貧困的測量和概念拓展
(一)主觀貧困的拓展
(二)信息貧困理論
(三)空間貧困理論的拓展
二、多元發展觀下的反貧困理論
(一)益貧式增長理論
(二)包容性增長理論
(三)綠色增長理論
三、社會質量及治理理論中的反貧困研究
(一)社會質量理論
(二)治理理論及其在反貧困領域的應用
四、資產建設以及家庭經濟學的微觀反貧困理論
(一)資產建設理論
(二)家庭經濟反貧困理論
第九章 中國扶貧思想的演進與研究評述
一、中國古代扶貧思想及實踐
(一)先秦貧困及濟貧思想的淵源
(二)秦漢至南北朝時期民間互助、救助思想及宗教慈善的興起
(三)隋唐政府救助的制度化及倉儲思想的發展
(四)宋元理學泛愛思想及宗族慈善理念的系統化
(五)明清時期政府及民間慈善救助思想的演進
二、中國近現代貧困與反貧困思想
(一)孫中山的民生及救助思想
(二)民國時期社會學者的貧困認知及鄉建思想
(三)民國時期經濟學領域對農村貧困問題的討論和思考
三、西方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的本土化探索
(一)基于經濟增長視角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
(二)基于個體視角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
(三)基于制度和文化視角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
(四)基于組織視角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
(五)基于區域、系統視角的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研究
四、新中國扶貧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新中國扶貧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八大
(二)習近平對中國扶貧思想的發展與貢獻
第十章 總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后記
鑒往知來:十八世紀以來國際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評述 作者簡介
黃承偉,男,廣西靈山人,1965年生。現任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事減貧發展領域的研究及管理工作。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部委委托課題等各類研究項目五十余項。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主編“中國扶貧攻堅前沿問題研究叢書”等多套叢書獲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每年主持完成各類扶貧理論政策研究、咨詢項目多項。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扶貧重大專題調研及政策制定、國家精準扶貧方略頂層設計、有關重要文稿起草。發表學術論文《習近平扶貧思想論綱》《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拓展》等理論文章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中國精準扶貧方略》《一諾千金——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理論思考》《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貧困問題》獨著合著、主編學術著作等近百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