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15624
- 條形碼:9787569915624 ; 978-7-5699-156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本書特色
建筑不僅是凝固的音樂,還是凝固的社會生活整體——
如果說《營造法式》中的中國建筑是技術性的,《園冶》中的中國建筑是文學性的,那么這本《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中的中國建筑則是社會科學性的。從照屏變化中介紹官員體系與形制規定、從亭子中看到“山水”這種獨特的中國景觀,在室內的細節里描述社會地位的分寸,從塔和臺的關系猜測統治階層的信仰和理想……
宏觀布局+微觀細描,亦真亦幻——
工具—磚瓦—墻—照屏—亭子—橋—塔;住宅的單層—雙層—三層—室內—臺。從小到大,由簡至繁,宏觀的布局+局部的細描,彩繪圖資料來源多樣,圖面信息綜合。畫中建筑是真實與想象并存的,這樣能夠展示的是更具有典型意義和足夠內涵的“中國建筑”。
換個視角,感受時間與空間的有趣變化——
今天,我們在大量研究與輸入“西方建筑”,而在十八世紀,富庶廣闊的中國是歐洲人想象中的文明世界與神秘古國。三百年前的作者站在法國看中國,而我們站在三百年后的中國看他們眼中的自己。感受時間與空間的有趣變化。
向匠人和匠人精神致敬——
發現詩意的棲居之所,享受視覺的盛宴,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探尋生活與藝術的真諦。
尊重原著,原味呈現——
翻譯過程本著盡量保留歷史信息的原則,盡可能保留原書的表達,讓讀者明白不同文明階段、不同思考范式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模式的差異以及可能的出現的結果,并由此知道,我們看到的事實和因果在不斷演進,發現科學真相是無限逼近的過程。
工藝精湛,追求卓越——
雙封裝幀,精美四色印刷,再現中國古典建筑之美。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內容簡介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是一本介紹中國建筑的畫譜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紀,作者是姓名、履歷已不可考的法國傳教士。原書分上下兩冊,共包含188幅繪畫。上冊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磚瓦墻、照壁、亭子、橋和塔。下冊主要是大型整體建筑結構和住宅內部擺設、臺等。在沒有影像的時代,來自西方的傳教士(或學者)通過繪畫這種方式記錄著他們了解的東方世界。通過這些繪畫也讓西方世界對于東方古國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另外,書中的彩畫制作精美,內容豐富,哪怕僅僅當作裝飾畫冊來看,也是美不勝收。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目錄
前言
上 冊
一、建筑工具/003
二、磚瓦墻/023
三、照壁/049
四、亭子/065
五、橋/125
六、塔/141
下 冊
一、住宅/161
二、內廳/191
三、臺/205
附:滿族八旗兵營軍官的住宅平面/223
后記/226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節選
我們用以下幾點重要內容來結束本書。
1. 中國各省的平民百姓居住條件都非常差。這并不單純是因為勞動力不足,也不是材料不夠。那是什么呢?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國家政府一直在促使社會風俗這樣發展,如果不算那些商鋪林立的大街道,即使在北京也有很多像在鄉村里一樣的土坯房屋。這說明什么呢?留待智慧的學者們去研究和發現,一個政權所承諾的社會效應到底是否能夠出現,抑或只是空頭遠景。
2. 那些需要做到足夠堅固以實現其功能的公共建筑和大型工程設施在中國都建造得很完備,不必細數長久以來沿用各朝代的橋梁、堤壩、城樓、水渠等,但那些純粹為了用光鮮亮麗表現華美浮夸的建筑卻都很短壽,不過是當了幾年的裝飾物而已。這一點中國人自己應該更加清楚。他們本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建造所有的建筑物,但為什么他們沒有?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政權從中看到了什么價值?值得深思。在這一點上要建立起兩個事實的聯系,一個是建筑的修繕費用來自每年的財政收入,第二個是建筑修繕的組織需要占用物料資源及相關領域的專業工匠。同時修繕還需要王公官員們竭智盡力以獲取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包括被政府需求波及到的百姓、被物料征斂壓迫的地主富戶等。還是讓學者們去研究其中的問題和后果吧。我們越是審視中國王權及其運作,就越覺得一切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3. *后一點,建筑藝術的頂峰之作都用于宗教建筑,或是受到皇權庇護的偶像崇拜功能的建筑。天壇在所有寺廟里是獨有的,它是中華帝國的寺廟。只有天壇的圍墻可以傳達這一信息。同時其內部的一切都富麗精致、巧奪天工。天壇的設計平面不允許在任何其他地方使用,哪怕是皇宮也不可以。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 作者簡介
女,1986年生。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學博士、建筑學學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城市規劃碩士。曾于2015年代表中國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在法國里昂參加全球氣候峰會總統論壇并與時任總統奧朗德進行對話;于2013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際為來北京訪問的巴黎副市長擔任翻譯;另有多篇譯作發表于不同出版物,促進城市與建筑領域的中法交流。
- 主題:
被書名和封面吸引到,對古代建筑感興趣。但是說實話,內容有點失望,可能期望太大了,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總感覺色彩方面有點怪怪的,也沒有太多細節。可能外國人眼中的,總歸跟我們自己眼里看到的不太一樣吧。
- 主題:
我不理解為什么拿這么好的紙來出版這樣的書。 是畫冊,畫給我的感覺和小時候拿麻麻手機滴滴按的《仙劍奇俠傳一》的畫面差不多(人家還有街道還有點立體)。譯者在序里把它和《營造法式》《園冶》比較,說這本書是社會科學性的,雖然沒有將三者相提并論的意思,但把這三本書放一起寫出來還是讓我目瞪口呆。優點是可以了解多種形態各異的同類建筑,本書確實把知識帶入社會生活,讓讀者對(當時)建筑的社會性有更深切的感受,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我不知道華文哪來的勇氣一頁一張圖。作為一個只是對建筑感興趣的學生,不建議購買,也希望更專業的朋友可以給我解釋這本書定價68的原因。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