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道德情操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18771
- 條形碼:9787515818771 ; 978-7-5158-187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情操論 本書特色
英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傳世名作!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從人類的情感和 同情心出發,討論了善惡、美丑、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秘密。它對于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圣經”,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道德情操論 內容簡介
《世界人文經典譯叢:道德情操論》共分七卷,主要闡釋道德情感的本質和道德評價的性質。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征,并對各種道德哲學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書中列舉了支配人類行為的各種動機,包括自愛、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義感、勞動習慣和交換傾向等,認為一個人的同情心與思維構造是形成其獨特的道德情操、道德判斷及美德的基礎;闡述了人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是形成其道德取向的基礎,是人類正義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形成根源,由此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以此為基礎表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征,并向世人強調:道德和正義對于社會乃至市場經濟的運行是非常重要的。
道德情操論 目錄
**章 論合宜感
第二章 達到合宜性的各類激情的程度
第三章 順境和逆境對行為和同情心的影響
卷二 優點和缺點,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章 認識優點與缺點
第二章 正義與仁慈
第三章 命運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卷三 自我評價的基礎,兼論責任感
**章 自我認同和不認同的原則
第二章 贊揚及值得贊揚的品質,譴責及理應譴責的品質
第三章 良心的影響和權威
第四章 自我欺騙的天性及一般原則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道德普遍原則的影響和權威
第六章 責任感是不是我們行為的唯一原則
卷四 效用性對贊同感的作用
**章 美感來源于效用性的表現
第二章 效用的表現賦予品質和行為以美感井使之成為一種贊同原則
卷五 道德贊許評價標準中風尚和習慣的作用
**章 刁慣和風尚對美與丑看法的影響
第二章 道德情感受刁慣和風尚的影響
卷六 與美德有關的品質
**章 個人品質對自身幸福的影響,或論謹慎
第二章 個人品質對他人幸福的影響
第三章 自我克制
第四章 結論
卷七 道德的學說
**章 與美善品性相關聯的深刻問題
第二章 有關美德品性的各類學說
第三章 探討贊許原理的學說
道德情操論 節選
《世界人文經典譯叢:道德情操論》: 我們根據對別人情感的認同感來判斷其是否恰如其分。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我們與當事人和激發感情的事物都沒有特殊的關系;二是我們當中的某人受此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在那些與我們雙方都沒有任何瓜葛的客觀事物面前,如果對方認同我們的感覺,我們就會覺得他品位高雅,見識不凡。那些有關科學和品位的一般事物,比如壯麗的河山、華美的建筑、繪畫的構圖、演說的謀篇布局、第三者的所作所為、數字的奧妙、宇宙大體系中各個構件神秘的運轉,跟我們都沒有任何特殊關系。我們從相同的角度觀察它們,并不報以同情,因為我們與之不需要感情上的和諧一致。但是我們通常對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我們各自不同的思維習慣會使得我們關注復雜事物的不同部分! ∥覀儾⒉粫䦟δ切┖臀覀冇邢嗤惺軈s沒有特殊見解的人產生欽佩之情,*多只是內心表示贊同。但是對那些不僅與我們感受相同,而且可以指出我們的不足之處,指引和點撥我們的人,我們會表現出無限的仰慕之情,驚嘆之余,贊不絕口。我們仰慕那些品位不凡的鑒賞家、頭腦清晰的數學家,因為這些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天才為我們開拓了一個廣闊的視野。 也許人們會覺得我們贊賞這種才氣的原因是因為它有用,它的實際效果賦予了它特殊的價值。但是我們在*初贊同別人的見解時只是覺得它正確得當,這和我們覺得別人有眼光是因為他贊同我們的觀點是一樣的,別無其他原因。同樣,我們對別人的品位的看法也是如此,評價其功用只不過是事后的想法! δ切┡c我們和對方都有特別關系的事物,我們很難做到心平氣和。我們的朋友肯定不會從我們的角度去看待我們所遭遇的厄運和傷害,不像欣賞一幅畫、一首詩或者討論哲學理論那么簡單,所以我們的感覺必然會不同,而我們所受的影響更為直接。我們不會介意朋友對我們所欣賞的一幅畫、一首詩甚至一套哲學理論不以為然,因為這對于我們來講無關緊要,即使看法不一致,也沒必要為此傷了和氣。但是如果事情與我們和朋友都有關,就不大一樣了。我也可以接受朋友在理性上的見解與我截然相反,在興趣愛好上與我格格不入,如果碰巧我的心情不錯,還能與之討論這些問題。但是我接受不了在我厄運纏身、悲慟欲絕時朋友既不同情,也不愿與我分憂;接受不了我蒙冤受屈、滿腔激憤時朋友毫無同感,更不用說仗義執言。這樣只能使我們變得無話可說,互相受不了對方,甚至連對方的朋友都看不慣! ”M管如此,旁觀者和當事人之間的心靈溝通還是可以做到的。旁觀者應該從*微小的細節上考慮對方的痛苦,盡可能地體諒對方的處境。只有從*細小處了解對方的情況,才能真正進入對方的世界! 〖幢闳绱,旁觀者與當事人的感受還是有差距的。但是人們不會為了別人的痛苦而使自己深陷同樣的困擾之中,當事人明白,即使旁觀者設身處地地想象并產生同情,也不會長久,而且由于旁觀者沒有真正地遭受折磨,所以旁觀者還是安全的,并且感覺也不會那么深切。但是當事人還是想得到一種更完美的同情;而他能得到的唯一慰藉只能是在內心激烈的掙扎中所看到的旁人與自己的心意相通;但他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讓旁觀者接受。實際上,為了照顧旁觀者的心情,旁觀者并不能任性而為。旁觀者覺得設身處地地體驗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潛意識導致同情程度的降低,也改變了同情的性質,所以他人的同感和自己的悲傷從來都不是一回事。但是兩者的協調卻能夠維系社會的和睦,即使無法嚴密合拍,我們也別無所求了。出于人類的本能,旁觀者會設身處地地體察當事人的情緒,而當事人則會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位置。旁觀者想象如果倒霉的是自己會有什么感受,而當事人則時常顧影自憐。當事人因為旁觀者對自己公正無私的眼光而深深感動,內心的波瀾因此而平息不少。 朋友可鎮定我們心亂如麻的心,知己可慰藉我們的心靈,同情會使我們一想到他人正在關心自己的處境而變得顧影自憐。不要指望普通相識像至交一樣聽我們不厭其煩地嘮叨,因此對他鎮靜、簡短地說個大概情況就可以;更不要指望素不相識的人的關心,因此更應該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在他們能夠接受的范圍內。這樣的自我控制是必要的,因為普通相識比知己更能使我們安寧,而陌生人比熟人更能使我們平靜! ∷,如果哪天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參加社交和談話活動,它能讓你恢復平靜和愉快,自得其樂。那些離群索居、愛好苦思冥想的人,因為常常閉門憂郁,即使他們慷慨仁慈、自尊自愛,還是很難獲得凡人常有的平和心態。 ……
道德情操論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同時他也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又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傾注在《道德情操論》的修訂上,從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對《道德情操論》先后進行了6次修訂,正是在修改過程中完成了《國富論》,甚至《國富論》首頁上還強調“《道德情操論》的作者”。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