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意志力:海明威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691426
- 條形碼:9787531691426 ; 978-7-5316-914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志力:海明威傳 本書特色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筆鋒犀利,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在本書中,斯科特•唐納森帶領讀者對海明威的經典傳世之作進行了幕后解讀。這是一部舉足輕重的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書中對這位1954年諾獎獲得者的作品以及生活的書寫,讓讀者見證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作家的人生。
意志力:海明威傳 內容簡介
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具聲望的巨匠。在1953年獲得美國普利策獎。1954年,海明威因其 “精通現代敘事藝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開創(chuàng)了一代電報體文風。他的“冰山理論”影響深遠。
海明威是一個手握著一把鋒利板斧的作家,他用手中的斧子,坎盡了一切英語小說中的敘事上的浮華、花哨和啰嗦,追求一種作品和讀者之間的直接的溝通。
從現代的文學,特別是小說的文體來看,隨處可見海明威的影子。從古至今,從未有一個作家能像海明威那樣,突然爆發(fā),然后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后世的諸多作家,改變著他們創(chuàng)作的方法,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征。
本書是一部舉足輕重的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書中對這位1954年諾獎獲得者的作品以及生活的書寫,讓讀者見證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作家的人生。
意志力:海明威傳 目錄
**章 名望 / 001
第二章 金錢 / 015
第三章 金錢(續(xù)篇) / 062
第四章 運動 / 086
第五章 政治 / 133
第六章 戰(zhàn)爭 / 179
第七章 愛情 / 205
第八章 性愛 / 249
第九章 友誼 / 271
第十章 宗教 / 317
第十一章 藝術 / 344
第十二章 本領 / 369
第十三章 死亡 / 404
致謝 / 439
附錄/443
參考文獻 / 443
索引 / 486
意志力:海明威傳 節(jié)選
名望
作為社會名流的作家
歐內斯特·海明威在去世時是世界上*著名的人之一,他的名望跨越了政治和地理的邊界。正如菲利普·揚指出的那樣,海明威在1961年7月2日的自殺,不僅引得白宮發(fā)表官方悼詞,而且梵蒂岡羅馬教廷和蘇聯的克里姆林宮也做出了同樣的行動。海明威是為數不多的一類作家中的一位,他的小說不僅吸引了普通公眾—這使他變得富有,而且它們也是學術領域的守門人—這使他受人尊敬。對于作品的*終價值,如同對于同時代人的作品的*終意義一樣。后人們還一直沒有做出*后的判斷,但是我們可以預見到一個相當公正的評判。沒有哪一位作者像海明威那樣:當下正在高等院校中“被講授著”,大學生們正廣泛地閱讀著他的作品,而且,他也正被如此詳盡全面地分析、闡釋著。
在關于他的文章中,大部分都聚焦于他的人生,究竟是什么為他帶來了作為一名作家所能享有的名望—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在他60年多一點的生命的后半程,一直是一位聲名遠揚的名人。人們知道他是誰,知道他的綽號,而且知道他長什么樣子。盡管已經知道這么多了,但是他們還應該知道得更多。像瑪麗蓮·夢露或者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一樣,在他所處的時代成為了一位真正的社會名流,任何微不足道的冒險經歷都具有新聞價值。更為引人注意的是,他一直都是一位知名人士,他的大名甚至為兩位孫女的事業(yè)帶來了迷人的魅力—其中一位是作家,另一位是世界知名模特。
對于海明威在奧林匹斯山這一帶的名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直存在著兩個疑問:他的名望在多大范圍內是由他培育出來的?他的名望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什么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海明威幾乎不需要任何幫助就能夠成為公眾人物。據阿齊博爾德·麥克利什看來,海明威擁有“極其出色的儀表”,這使他具有舞臺上或者政府議會大廳里的領導人物特質。“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唯一”,麥克利什說,“能夠像海明威那樣,當他走進一間房間,所有的氧氣似乎都被他吸走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馬爾科姆·考利也展示了海明威的這種特質,只是他時髦地將這稱為“超凡的個人感召力”,這樣的力量對于許多沒有,而且永遠也不會擁有它的人發(fā)揮作用。考利稱,即便是海明威*早期的照片,也顯示出他卓越不凡地將自己突出出來的力量,從而使照片上的其他事物都淡化為背景。當然,在伊利諾伊州橡樹公園高中的實際情況是,他在那里度過了平凡無奇的4年,既沒有成為引人注目的運動員,也沒有成為非同一般的聰穎、勤奮的學生或學生干部。不過,在這一時期的*后18個月里,海明威的名字在校報《空中飛人》(TheTrapeze)的版面上被提到了59次—這還不包括出現在他投稿中的。在巴黎的歲月里,海明威立即就在小圈子中贏得了名望,人們將他看作作家,盡管他還沒有出版什么作品。正如莫利·卡拉漢所寫的那樣,海明威“擁有一種奇特的,而且我認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特質。使得人們希望與他交談”。人們開始談論他,而且從此就沒有停下來。
就像約翰·雷伯恩在他的一篇有關海明威廣受歡迎現象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他被看作是美國作家中**個*為純正的名流,盡管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廣為人知而且倍受尊重”的知名作家,但是讀他們著作的人卻遠遠少于知道并且尊重他們的人。當朗費羅游覽英國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室成員,從后門偷偷向這位“爐邊詩人”瞥去。吐溫繼朗費羅成為他那個時代的知名作家,后來又有其他人接替了他。僅是大眾傳播的發(fā)展,就使得知名作家有可能變身為社會名流。雷伯恩將大眾媒介與社會名流之間的關系象征性地描繪,為了感謝大眾媒介所“賜予他的”名望,“社會名流允許他的私生活—他的個性特征、他的品位和他的態(tài)度—成為可以被大量受眾消費的商品。”在雷伯恩看來,海明威愿意進入這個象征性的網絡,然后用各種方式廣為傳播自己—這些方式預示了后來的諾曼·梅勒(NormanMailer)的出現。但是,雷伯恩忽視了一個關鍵點,即當一位藝術家成為社會名流之后,他將會被描寫為無可奈何而為之的。
就以好萊塢對待海明威的方式為例。從1932年到1972年,他的短篇小說或中長篇小說被14次改編成電影。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制作人員不僅將小說中的許多部分改編得面目全非,完全脫離原作,而且還努力從這些小說作者的名聲中獲得金錢收益。正如制片人戴維·O.塞爾茲尼克所承認的那樣,與其他作家不一樣,“海明威自己(就是)明星,他(擁有)票房。”媒體經紀人們致力于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位明星,為自己謀取利益。他們清楚,海明威對大眾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他展現出來的舉止粗獷的男人形象,與撰寫作品時具有女子氣息和男人之間的顯著對比的矛盾性。《紐約客》繪制了臂膀健壯且多毛的海明威溫柔地拿著一朵玫瑰花的圖像,這是一個精密而恰當的詮釋。自拜倫以來,海明威是又一位大量地將自己在常規(guī)世界之外的經歷寫到文學作品中的著名作家,他所描寫的是一個布滿危險的戰(zhàn)爭、不倫之戀、巨大野獸的世界。正如塞爾茲尼克在他所拍攝的《永別了,武器》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聲稱的那樣,海明威再現的是“美國男子氣概的某種半人半神的形象。”
好萊塢的公關傳播中,削弱了這種硬漢形象,而是將他所寫的故事改編成了虐待狂式的冒險和性愛的傳說。等待著電影觀眾的是他們所談論的“無情的魅力”。他們將“海明威式的愛情”描述為“殘忍的”“冷酷無情的”“低等原始的”,盡管海明威的小說與薩德侯爵的作品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或者說基于他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才具有這方面的特點。廣告宣傳者也大肆傳播有關這位作者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是杜撰的逸事,其中有一則就是關于他有職業(yè)拳擊運動員的資質:“幾年前在巴黎舉行的中等重量級別拳擊冠軍賽上……當冠軍衛(wèi)冕者一再對他的對手犯規(guī)出拳的時候,他被激怒了。海明威離開他在場邊的座位,爬到了拳擊臺上,給那位冠軍衛(wèi)冕者一記重拳,便將他打暈在地了。”海明威給出了這個出格的故事令他反感的理由:任何人—除了傻瓜之外—都知道“作家是無法擊倒中等重量級拳擊冠軍的,除非這位作家的名字恰好是吉內·滕尼”,并且他總結道:“盡管海明威先生非常感謝宣傳家們努力將他塑造為一個像弗洛伊德·吉本斯或湯姆·密克斯的駿馬那樣具有獨特魅力的人物,但是他反對這樣做,并且請求電影界的人們別再干擾他的私人生活了。”但是,這卻是媒體不打算做的,因為正是他的私生活,激起了公眾對于由他的作品所改編的電影的興趣。另外,公允地說,對于散播這些經不起細致檢驗的傳奇逸事,他們在良心上會略微比海明威本人更不安一些。
盡管他生來就充滿魅力的特質,以及媒體宣傳引發(fā)的饑渴,使得他成為社會名流,但是,作家本人,更確切地說是他的某個部分,也參與了這個制造過程。本·菲尼記錄了他在1935年與海明威到“21”餐館吃午飯,然后在這家曼哈頓的餐館中,出現了一群到處搜尋親筆簽名的人們的情形。這些人立即圍住了菲尼,因為他們錯將他當作演員帕特·奧布萊恩了。“你們不會想要我的簽名的,”菲尼對他們說,并且建議他們應該去索要他同伴的親筆簽名。“他是誰?”人們問道。“歐內斯特·海明威”,菲尼回答說。“他是誰?”人們接著問。菲尼記錄到這個意外的小插曲,使海明威陷入沮喪之中,直到喝了好幾杯加冰的威士忌之后才緩過來。似乎是為了防止這類事件再度發(fā)生,在那之后,海明威很少被新聞界遺漏。他在西班牙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冒險行動,使他的名字一直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當他回到紐約之后,他要么在公眾場合與人爭執(zhí),要么被報道他在這樣做。他的離婚和結婚也在報紙上被津津樂道,而且廣受歡迎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雜志,討論著他所參與的體育運動和他所調制的熱帶冷飲的秘方。
在20世紀中期,兩篇長篇的雜志特寫文章,與其說滿足了,不如說是激起了公眾的好奇心。**篇文章是考利發(fā)表在《生活》雜志(1949年1月)上的,它展現了一幅私密的“爸爸先生的肖像畫”,背景是他早期的生活,他當時在瞭望山莊的狀況,以及他在哈瓦那擁有游泳池和游艇的家。另外一篇文章是莉莉安·羅斯為《紐約客》雜志(1950年5月)所撰寫的專欄,這篇文章以非常滑稽的筆觸,記錄了有關海明威在紐約休假的粗野,而且充滿挑釁氣息的談話。在對想象的對手的佯裝攻擊和掩飾他們存在的過程中,海明威大量飲酒,用混雜著其他語言的英語,詳細描述著未必真的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的冒險活動,并且將他自己判定為斗士和藝術家的界限—極度模糊的混合體—他與來自舊日的競爭對手對抗著:“我非常安靜地出拳,打倒了屠格涅夫先生。然后,我繼續(xù)刻苦地訓練,并且打倒了莫泊桑先生。我與司湯達先生打了兩個平局,而我覺得我在*后那局中領先了。但是,沒有任何人打算把我?guī)У脚c托爾斯泰先生對局的拳擊場上,除非我瘋了,或者我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技藝。”這場談話是有關藝術成就的,表現了海明威強硬而堅定的態(tài)度。
1954年,當海明威在非洲兩天之內連續(xù)兩次從飛機失事中幸存下來的時候,他似乎挑戰(zhàn)了必死的命運。盡管這兩次事故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毀滅性的后果,但是它們的確也為他帶來了相當的樂趣,這種愉快來自于閱讀自己的訃告,也來自于探查大量有關對海明威研究的專欄作家,因此所寫下的往事回憶錄—他們利用有關海明威死訊四處散播的機會,來引起公眾對他們與后者的親密關系的注意。正如理查德·瓦茨觀察所發(fā)現的那樣,“我似乎是唯一一個不是歐內斯特·海明威密友的專欄作家”。事實上,海明威在他人生的*后15年里,的確與幾位專欄作家保持著來往,其中包括里昂納德·里昂斯和厄爾·威爾遜。由此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在1950年,將海明威稱為自莎士比亞以來*偉大作家的約翰·奧哈拉在飛機失事事件后,通過媒體斥責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對于那些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表現出了過于熟悉的姿態(tài),這些人當中不僅有那些喋喋不休的饒舌者,也包括餐館老板、好萊塢的制片人、民間團體、大學教授、劇場經紀人、好事者、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拳擊運動員、政客,甚至還有上帝,他們似乎都對他無所不知”。奧哈拉寫到,重要人物海明威,吸引了比他應得的那份更多的關注,而現在是擺脫它們的時候了。“聽著,”海明威告訴奧哈拉,“可能我也不喜歡你的那些朋友。”
在1959年和1960年的夏天,海明威在西班牙各地參加了一個又一個的宗教狂歡節(jié),在那里,他被西班牙居民看作是已經完全適應當地生活的同胞、斗牛專家,以及每一次出場都無一例外地召集起人群的國際名流。1960年,約翰·克勞斯拜曾在阿蘭胡埃斯與海明威一起共進午餐,當時他發(fā)現,坐在相隔幾個餐桌之外的“一群美國女孩,正興致勃勃地盯著這位老爹在看,后者即便是在狂歡節(jié)的西班牙小鎮(zhèn)中,也是一道相當別致的風景”,雪白的絡腮大胡子和蓋住前額的頭發(fā),使他看起來“像是蒙帕納斯的披頭士”。老爹享受著所有的關注,對此克勞斯拜深信不疑。“他是一位非常惹人喜愛,但演技拙劣的演員,他隨時準備著被凝視,這就是海明威先生。”如果海明威細細品味這些話,他會發(fā)現,名望也是會帶來害處的。
……
意志力:海明威傳 作者簡介
斯科特·唐納森是美國最著名的文學傳記作家之一。他曾出版過多位作家的傳記,包括《美國的詩:溫菲爾德·湯利·司各特》(Poet in America: Winfield Townley Scott)、《愛中癡兒:F.斯科特·費茲杰拉德》(Fool for Love:F. Scott Fitzgerald)、《約翰·契弗傳》(John Cheever: A Biography)、《阿齊博爾德·麥克利什:一個美國人的人生》(Archibald MacLeish: An American Life)等。他還曾憑借《海明威與菲茨杰拉德》(Hemingway vs. Fitzgerald)一書獲得了1993年度的大使圖書獎(Ambassador Book Award for Biography)傳記類獎項。
【譯者簡介】
董璐,博士學位,國際關系學院文化與傳播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多項科研項目,發(fā)表論文20余萬字。專業(yè)著作有《傳媒并購新論》《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媒體營銷》等;英文、德文譯著有《傳播的歷史》《生活中的傳播》《沉默的螺旋》《商品美學批判》《何為道德》《家庭中世代間的照顧》等;并著有短篇小說集《誰在幸福地生活》。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