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88231
- 條形碼:9787205088231 ; 978-7-205-0882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解讀中國數十年的政治、經濟、國家戰略問題
★飽含深情地描述了以拓荒者為樣本的科學家群像,為這一高科技“史記”提供了真實新鮮的原材料
★通過梳理新松機器人的成長史,對中國制造和遼寧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借鑒作用,其中提出了諸多前沿性的觀點
★對機器人這一科技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知識普及,對智能制造這一高科技領域在戰略層面和科技倫理層面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
★獲2016中國年度好書獎與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本書對中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歷史做了引人入勝的介紹,中國機器人成長的過程也是中國經濟由弱到強的歷程。追尋著中國機器人的成長足跡,作家王鴻鵬與馬娜經過一年多對沈陽新松公司的實地采訪,匠心書寫,將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機器人》呈現給廣大讀者。作者用鮮活生動的事例,飽含深情地描述了以拓荒者為樣本的科學家群像;以新松為藍本的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以機器人為骨架的中國智能制造成長史;以人工智能為底色的時代科技進步史。
作者將中國機器人研發歷史放在了世界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坐標上進行全景式書寫,展現出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忘我拼搏奮斗、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謳歌了他們為國效力、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書中對機器人這一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科技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知識普及,對智能制造這一當今世界*受關注的高科技領域在戰略層面和科技倫理層面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通過梳理新松機器人的成長史,對中國制造和遼寧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借鑒作用,其中提出的諸多前沿性觀點引人深思。
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多重可能性,本書對想了解中國當代與未來發展戰略的讀者是難得的讀本,對智能制造這一當今世界非常受關注的高科技領域在戰略層面和科技倫理層面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其中提出的諸多前沿性觀點是全球都將面對的問題,對中國科學家們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客觀記錄。作品同時揭秘了新松公司品牌建立的一些關鍵細節,其中每一位主人公的經歷并不是簡單地回顧挫折、成功,而是勾勒出了創新者們的經驗教訓,為想要追隨他們步伐的人提供了指導和建議,對創業者和創新者具有很好的引導和啟發。與新松公司同時起步的有很多科研機構建立的公司,但大多數創業者都失敗了。為什么新松能堅持下來且越來越好?在機制、團隊建設、文化和價值觀的策略上他們有什么讀到之處?對有志于中國市場的企業家有諸多啟示。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內容簡介
人類將不可避免地迎來一個嶄新的RT時代一一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時代。機器人的智能會超過人類嗎?未來的機器人是人類的幫手還是對手?是人類的朋友還是公敵?有人期待,有人憂慮; 有人歡欣,有人恐懼。但是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張開雙臂勇敢地擁抱這個時代。我們堅信愛因斯坦曾經給出的答案:“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 從業者和創新者具有很好的引導和啟發。與新松公司同時起步的有很多科研機構建立的公司,但大多數創業者都失敗了。為什么新松能堅持下來且越來越好?在機制、團隊建設、文化和價值觀的策略上他們有什么讀到之處?對有志于中國市場的企業家有諸多啟示。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目錄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節選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相關資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當代著名作家 何建明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們*重要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超越自身,完成我們做不了的事,機器人就這樣應運而生,而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史,則是我國科技發展“從高原走向高峰”這一重要歷史使命的*實踐。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 宋曉剛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制造業水平上有了極大提升,中國制造已經成了一個響當當的中國符號。在這個異常艱難、曲折的過程中,無數優秀的企業領導者和基層技術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就包括了以新松公司的科技工作者為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所作的貢獻。在《中國機器人》這本書里,對此有著生動的講述,其中的很多人和事我是很熟悉的,但翻閱一遍還是感慨萬千。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理論處處長、文學評論家 李朝全 這本書是中國作協的重點扶持作品。它描寫了一個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工業4.0時代。它是一部時代發展的宣言書,宣揚了在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后,人類終于迎來了智能化時代。它亦是一部人類進化記錄書,記載著我們人類從遠古時代走來,從猿人到直立人、現代人再到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新的人類,那就是智能人。 《中國機器人》這部作品不僅把握了這個時代的風氣之先,也走在了科技發展的*前沿,它不僅是一部嶄新的作品,*重要的是它展現出的科技人的一種偉大的精神——產業報國、科技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原“863”計劃“十五”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王田苗 人的情感以及創造性的智能,還有人類的帶有生物和機械特性的機體,從技術角度來講是機器無法達到的,但機器人可以晝夜不斷地學習,甚至不斷地“喂”數據,以達到人類無法達到的學習效果,又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90%的人都在用小數據、小概念、小知識來判斷大數據、大概念,但當需要處理大到一定程度的數據時,人類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機器人的應運而生,幫我們解決了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與人、人與社團的關系,逐漸轉變成人與機器、人與媒體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越緊密,我們就對機器代替人類是否會對社會的形態造成顛覆越擔心,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期待《中國機器人》這本書是否可以給出一份清晰的答案。 中國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曲道奎 這本書描述了中國機器人全面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在科技上,特別是高科技領域,也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成果,在機器人這個高端領域,新松作為中國機器人的龍頭,我們的研發,我們的創新,我們的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本書也是全面地描述了新松從研發創新,到*后產業化,一直到走到國際舞臺,來同臺競技這么一個艱苦的歷程,這也是中國機器人的一個發展縮影;也描述了幾代知識分子艱苦努力,奮發有為的創新精神。
中國機器人:長篇報告文學 作者簡介
王鴻鵬:山東魚臺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入伍后任職于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1986年畢業于空軍雷達(現為預警)學院自動化系統工程專業;1997年轉業至濟寧市委宣傳部。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獲獎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國的天空》《壓不彎的脊梁》《神奇的藍天驕子——空軍八一飛行表演大隊改裝紀實》《十三億人樂了——中國醫改新模式》《生命線上的奇跡》等。
馬 娜:軍旅女作家。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碩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獲得者、徐遲報告文學優秀獎獲得者、解放軍總后軍事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報告文學《滴血的乳汁》入選2013年度十大優秀報告文學排行榜;報告文學《天路上的吐爾庫》入選2014年度十大優秀報告文學排行榜。責輯的《國旗阿瑪拉》獲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