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悲慘世界(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04668
- 條形碼:9787519004668 ; 978-7-5190-046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悲慘世界(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內容簡介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侖戰爭和之后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悲慘世界(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目錄
**卷 正義者
第二卷 沉淪
第三卷 1817年
第四卷 寄放,有時便是斷送
第五卷 下坡路
第六卷 沙威
第七卷 尚馬秋案件
第八卷 禍及
第二部 珂賽特
**卷 滑鐵盧
第二卷 奧里翁戰艦
第三卷 履行對死者的諾言
第四卷 戈爾博老屋
第五卷 夜獵狗群寂無聲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第七卷 題外話
第八卷 墓地來者不拒
第三部 馬呂斯
**卷 從其原子看巴黎
第二卷 大紳士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孫
第四卷 ABC朋友會
第五卷 苦難的妙處
第六卷 雙星會
第七卷 咪老板
第八卷 壞窮人
第四部 普呂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詩
第五部 冉阿讓
悲慘世界(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節選
《悲慘世界》: 不妨回顧一下幾年前的情況: 米里哀先生就任主教不久,就和另外幾個主教同時被皇帝封為男爵。眾所周知,教皇是在1809年7月5日至6日被拘捕的;為此拿破侖召開了法蘭西和意大利主教聯席會議,讓米里哀先生參加了。聯席會議于1811年6月15日在巴黎圣母院召開,首次會議由斐許紅衣主教主持;包括米里哀先生在內共有九十五位主教出席。不過,他只參加一次大會和三四次專題討論會。他是山區的一位主教,過慣了簡陋貧苦的生活,十分接近大自然,因此到了那些達官貴人中間,似乎帶去了改變會議氣氛的見解。他很快返回迪涅。有人問他為何來去匆匆,他回答說:“我妨礙他們。外面的空氣是我帶給他們的。我對他們就像一扇敞開的門。” 另外一次他說道: “有什么辦法?那些大人全是王公貴戚,而我不過是一個可憐的農村主教。” 他的確討人嫌,說話做事都很怪,有一天晚上,在一個地位很高的同事的府上,他居然脫口講出這樣的話: “如此漂亮的座鐘!如此華麗的地毯!如此漂亮的號服!這些東西一定煩人。我可不愿意讓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終日沖我耳邊嚷:有人在挨餓!有人在受凍!還有窮人!還有窮人!” 順便說一句,仇視豪華的物品并不見得明智。這種仇視隱含對藝術的敵意。不過。對神職人員而言,除了顯示身份和舉行儀式之外,就不應該講排場,那種習慣會暴露行善濟貧未免徒有虛名。身為教士而養尊處優,就是倒行逆施。教士應當靠近窮人。要勞作就必然沾些塵土,而一個人日夜接觸種種苦難、種種不幸、種種貧困,自身怎么可能毫無圣潔的清寒之色呢?能夠想象一個人站在火堆旁邊而不感到熱嗎?能夠想象一個工人終日在冶爐旁干活,連一根頭發也沒有燒焦,連一個指甲也沒有熏黑,臉上沒有流下一滴汗,沒有沾上一點爐灰嗎?教士,尤其是主教,他的慈悲心懷的首要證據,就是清苦的生活。 自不待言,迪涅主教先生就是這樣考慮的。 同樣,我們也應當相信,在某些敏感點上,他不會附和那種所謂的“時代思潮”。他不大參與當時的神學爭論,在牽涉教會和國家的問題上,他也諱莫如深;不過,有人若是真的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會看得出他傾向于羅馬教派,而不大推崇法國教派。我們描寫一個人而又不想隱諱,就不能不補充一句,他對逐漸失勢的拿破侖的態度極為冷淡。從1813年開始,凡有抗議政府的行動,他不是參加就是贊成。拿破侖從厄爾巴島卷土重來,經過本地區時,他也拒不迎駕;在“百日政變”②期間,他還拒不指示本教區為皇帝做彌撒。 除了妹妹巴蒂絲汀小姐之外,他還有兩個親兄弟:一個是將軍,另一個任過省督。他時常給他們寫信。有一段時間,他對頭一個兄弟口氣嚴厲,因為在戛納登陸那時候,那個當將軍的兄弟在普羅旺斯地區是一方指揮官,率領一千二百名士卒追擊皇帝,就好像有意放行。而當過省督的兄弟為人忠厚本分,回到巴黎在珠寶匣街隱居,他給這個兄弟寫信的語氣就親熱多了。 可見,卞福汝主教也有表示政見的時候,也有心酸的時候,也有陰云。一時情緒的陰影,還會掠過他這片只容永恒事物的溫和而偉大的腦海。當然,這樣一個人還是沒有政治見解為好。請不要誤會我們的意思,我們絕不想把所謂的“政治見解”,混同于對進步的強烈渴望,混同于愛國的、民主的和人道的信念,而在當今時代,這種信念應該是任何慷慨心靈的底蘊。僅僅間接涉及本書內容的問題,在此就不深入討論了;一言以蔽之,卞福汝主教如果不是保王派,在靜穆的瞻仰中,他的目光如果一刻也沒有走神兒,那就更加出色了。須知這種靜穆的瞻仰能超越人間的風云變幻,清晰地望見真理、正義和慈善這三道純潔之光閃耀。 ……
悲慘世界(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國白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杰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綬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于此時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并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后,拿破侖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后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于潘德拉舉行國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