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03855
- 條形碼:9787520103855 ; 978-7-5201-03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 本書特色
本書對2014~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總體評價與比較分析,同時,還開辟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新動能培育”專題,分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塑、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優化、中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構建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深入追蹤研究了省域經濟發展與中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關系,為提升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 內容簡介
本書對2014~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總體評價與比較分析,同時,還開辟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新動能培育”專題,分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塑、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優化、中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構建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深入追蹤研究了省域經濟發展與中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關系,為提升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 目錄
1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001
一 全國各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評價/001
二 全國各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區域分布/005
三 全國省域宏觀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10
四 全國省域產業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14
五 全國省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評價分析/018
六 全國省域財政金融競爭力評價分析/022
七 全國省域知識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26
八 全國省域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030
九 全國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評價分析/034
十 全國省域發展水平競爭力評價分析/038
十一 全國省域統籌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042
十二 2014~2015年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的基本特征及啟示/046
十三 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本路徑、方法和對策/052
Ⅱ 分報告
2 1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62
1.1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62
1.2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68
3 2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75
2.1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75
2.2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80
4 3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88
3.1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88
3.2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93
5 4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01
4.1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01
4.2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06
6 5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14
5.1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14
5.2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19
7 6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27
6.1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27
6.2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32
8 7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40
7.1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40
7.2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45
9 8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53
8.1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53
8.2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58
10 9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66
9.1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66
9.2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71
11 10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79
10.1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79
10.2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84
12 11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92
11.1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92
11.2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97
13 12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05
12.1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05
12.2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10
14 13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18
13.1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18
13.2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23
15 14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31
14.1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31
14.2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36
16 15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44
15.1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44
15.2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49
17 16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57
16.1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57
16.2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62
18 17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70
17.1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70
17.2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75
19 18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83
18.1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83
18.2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88
20 19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96
19.1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96
19.2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01
21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09
20.1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09
20.2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14
22 21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22
21.1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22
21.2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27
23 22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35
22.1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35
22.2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40
24 23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48
23.1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48
23.2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53
25 24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61
24.1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61
24.2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66
26 25 云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74
25.1 云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74
25.2 云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79
27 26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87
26.1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87
26.2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93
28 27 陜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00
27.1 陜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00
27.2 陜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05
29 28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13
28.1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13
28.2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18
30 29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26
29.1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26
29.2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31
31 30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39
30.1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39
30.2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44
32 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52
3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52
31.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57
Ⅲ 專題分析報告
33 專題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塑研究/465
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重塑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465
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積極進展/468
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著力點/472
四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對策思路/475
34 專題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優化研究/481
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區域生態環境優化的關系分析/481
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生態環境優化的切入點和重點/484
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生態環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487
四 環境保護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501
35 專題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研究/504
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504
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出的要求/506
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現狀與困境/509
四 當前中國區域產業轉型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517
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中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520
36 專題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524
一 我國區域創新能力的內涵與影響因素/524
二 區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與方向/527
三 創新驅動我國區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困境/533
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區域創新能力協同發展的策略建議/537
37 專題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構建研究/543
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格局的轉變/543
二 中國區域對外開放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方向/549
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我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的成效/552
四 依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我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對策建議/558
Ⅳ 附錄
38 附錄一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564
39 附錄二 2015年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得分和排名情況/570
40 附錄三 2015年中國31個省、區、市主要經濟指標數據/581
41 參考文獻/585
42 后記/589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 作者簡介
李建平,男,1946年11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溫州人。從1984年起,歷任福建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經濟法律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現任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術帶頭人,福建省特色重點建設學科與省級重點建 設學科理論經濟學學科負責人。同時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資本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學方法論、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撰寫、主編學術著作、教材60多部。其專著《〈資本論〉第一卷辯證法探索》獲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頒發的第七屆“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學杰出成果獎”。福建省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第二屆杰出人民教師。 李閩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澤人,經濟學博士。現為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福建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起任正處級職務;2004年1月起任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2005年1月起任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廳務會議成員;2007年8月起任福建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廳務會議成員。2011年至2015年7月15日任省新聞出版(版權)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競爭力、現代物流等問題研究。已出版《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報告(1998~2004)》等20余部(含合著),在臺灣出版《海西經濟區與臺灣》,并在《人民日報》《求是》《管理世界》等*報紙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科研成果曾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屆、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以及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屆至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10多項省部級獎勵(含合作),并有20多篇論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報告榮獲其他省廳級獎勵。高燕京,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社長、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秘書長。著有《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等。 李建建,男,1954年5月出生,福建仙游人。1979年進入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學習,1983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89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年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晉升為教授。曾任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主要從事《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思想史、城市土地經濟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社科規劃基金以及福建省發改委、福建省教育廳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20余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合作)、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合作)、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福建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勵。曾獲福建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教學名師和學校教學科研先進工作者稱號。 蘇宏文,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村勞動力開發研究會秘書長。黃茂興,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獲福建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士學位。2004年獲福建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福建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開始留校任教,2007年晉升講師,2008破格晉升副教授,2011年破格晉升教授,2012年破格聘任博士生導師。現為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常務副主任、福建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任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常務理事等。主要從事技術經濟、區域經濟、競爭力問題研究。科研成果分別榮獲教育部第六屆、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福建省第七屆至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近20項省部級科研獎勵。入選“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社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福建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等多項人才獎勵計劃。2015年榮獲人社部授予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并榮獲2014年團中央授予的第1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等多項榮譽稱號。他帶領的科研團隊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