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垃圾DNA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17498
- 條形碼:9787229117498 ; 978-7-229-11749-8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垃圾DNA 本書特色
《垃圾DNA》在寫作上繼承了內莎•凱里一貫的風格:內容翔實、風趣幽默。她基于自己進行科學研究的成果與經驗,在本書中明確而令人信服地為讀者全面介紹了“垃圾DNA(非蛋白編碼DNA)”的涵義,及其與遺傳性疾病、病毒感染、哺乳動物性別和進化的關系。為證明“垃圾DNA”在基因表達的調控中起著重要且多樣的作用提供了不可辯駁的證據。與《遺傳的革命》一樣,本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新穎性,可作為生物學、醫(yī)學和遺傳學等學科的學生及科研人員拓展知識的學習材料。 《垃圾DNA》全書共分20章。第1章:為何暗物質是有意義的;第2章:當暗物質事實上變得更黑暗;第3章:所有的基因都去哪兒了;第4章:不速之客;第5章:隨著我們變老一切都在減少;第6章:二才是完美的數字;第7章:用垃圾來涂抹;第8章:玩?zhèn)長時間的游戲;第9章:給暗物質加點顏色;第10章:為什么父母愛垃圾;第11章:有任務的垃圾;第12章:啟動,上調;第13章:無人之地;第14章:ENCODE項目——走向垃圾DNA的大科學;第15章:無頭的皇后、奇怪的貓和肥胖的小鼠;第16章:非翻譯區(qū)中的迷失;第17章:為什么積木比模型好;第18章:迷你也能很強大;第19章:有用的藥物;第20章:黑暗中的一絲光亮。
垃圾DNA 內容簡介
垃圾DNA? 探索非編碼基因的遺傳密碼, 解讀基因組中“暗物質”存在的意義! 數十年來,我們基因組里有98%的DNA因為沒有編碼蛋白質而被稱為“垃圾”。直到*近,這些垃圾區(qū)域重要且顯著的功能才開始為人們所了解。 從罕見的遺傳疾病到唐氏綜合征,從常見的病毒感染到衰老過程——還沒算上六個指頭的貓(以及人類中的同癥狀者)——由基因組中暗物質導致的影響是常見、多樣和本質性的。 科學家們在這個備受爭議的領域中快速增長的知識已經提供了治療失明的成功療法,并挽救了被DNA指紋宣判了死刑的無辜的人,而且很可能帶來對包括肥胖在內的很多醫(yī)學疾病的治療方法的革命。 在內莎•凱里,也是暢銷書《遺傳的革命》的作者看來,這是一本面對大眾讀者的一個可能會奠定人體復雜性觀念的圖書。 《垃圾DNA》對非編碼基因作了深入介紹。展示了科學家們在學術領域逐漸發(fā)現(xiàn)的證據,提示這些所謂的“垃圾DNA”的變異和調節(jié)與一些難治性疾病有關。并用不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了“垃圾DNA”在基因的表達調控中起著重要且不可預料的作用,其作用覆蓋從單個基因的微調到整個染色體的關閉。這些功能迫使科學家們重新審視關于“基因”的定義。 《垃圾DNA》是內莎•凱里續(xù)《遺傳的革命》出版之后又一部具有高學術性的相關遺傳學經典力作。作者以令人信服的筆觸為讀者全面介紹了“垃圾DNA”的涵義,及其與遺傳性疾病、病毒感染、哺乳動物性別決定和生命進化的關系。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緊跟科學家的腳步迅速進入“垃圾DNA”的領域。而這個具有快速發(fā)展的且頗受爭議的領域,還有廣袤的未知在等著我們去開發(fā)與探索。
垃圾DNA 目錄
垃圾DNA 相關資料
你基因組里只有2%的部分能夠編碼并產生蛋白質——生命依賴的基本分子。那么你基因組里其他的98%的部分是干什么的呢? ——內莎·凱里,《遺傳的革命》一書作者 引人入勝、內容翔實、風趣幽默,讀者們會非常喜歡內莎•凱里的《垃圾DNA》。 ——莎朗•Y. R.登特(Sharon Y. R. Dent) 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凱里明確了兩點內容:我們(對自然)的理解總是暫時的和不斷發(fā)展的,以及染色體的功能遠超我們的想象。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垃圾DNA》為變化迅速且越來越神秘的基因組提供了一個前沿且詳盡的指南。 ——琳達•格迪斯(Linda Geddes)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幽默而全面的《垃圾DNA》,為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閱讀本書的讀者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復雜的主題。 ——《圖書館雜志》(Library Journal) 凱里為她闡述的主題付出了富有感染力的熱情,對一個我們將來肯定會不斷接觸到的主題進行了完美的介紹。 ——馬克•迪斯托(Mark Diston) “登記”網站(The Register) 《垃圾DNA》是一本很好的與生命科學、遺傳學相關的入門讀物。 ——《科學家》(The Scientist) 該領域的*本科普概述……(凱里)對垃圾DNA的歷史及其在基礎和應用科學方面的影響都有著很好的把握。她具備將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比喻成形象事物的天分,而這使非專業(yè)人士可以讀懂這本書成為可能。 ——埃爾夫•阿克塞爾•卡爾森(Elof Axel Carlson) 《生物學評論季刊》(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與《遺傳的革命》一書一樣,作者以自己的研究經驗為基礎,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帶領讀者對基因組中的‘暗物質’進行了一次探索之旅。盡管這些‘暗物質’在學術領域仍有巨大的爭議存在,但這個快速發(fā)展的領域仍不失為我們探索基因組秘密的一個有用的新視角。” ——韋亞東,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副研究員 “本書成功地對一個快速發(fā)展而且頗具學術爭議的領域進行了全面的科普介紹,即使讀者沒有該領域的背景知識也能讀懂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會發(fā)現(xiàn)基因組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所以,只要對生命科學感興趣,這本書就很適合你閱讀。” ——孫明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博士后
垃圾DNA 作者簡介
《垃圾DNA》由英國人內莎•凱里編寫。內莎•凱里,愛丁堡大學病毒學博士,曾任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分子生物學高級講師。她在生物技術和制藥領域工作了13年,現(xiàn)為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客座教授。她的學習背景非常豐富:免疫學學士、病毒學博士、人類遺傳學博士后和分子生物學教授。復合的學術背景也給予了她比普通專攻一門的研究者更廣泛的眼界和行業(yè)經驗,同時從女性視角觀察和描述問題也使其著作更加細膩易于理解。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