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0789
- 條形碼:9787544790789 ; 978-7-5447-90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本書特色
《浮動的海岸》是關于白令陸橋的首部綜合性環境史著作。芭絲謝芭??德穆思根據自己與該地區原住民一起生活與采訪的經歷,并結合豐富的檔案資料,展現了在這一有限的空間中所發生的社會、政治和環境的沖突。作者通過自然界的透鏡,將人類的生活與經濟視為基本的能量循環,從而為人類歷史的書寫提供了新鮮而富有遠見的視角。 本書是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圖書館雜志》、《科克斯書評》、《自然》雜志年度☆佳圖書,獲得了美國環境史學會☆佳環境史圖書獎、西方歷史學會哈爾??K.羅斯曼圖書獎、西方歷史學會W.圖倫汀??杰克遜獎、美國歷史學會約翰??H.鄧寧獎、埃里克??岑西生態經濟學獎、喬治??珀金斯??馬什獎、茱莉亞??沃德??豪獎、威廉??米爾斯獎等獎項。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內容簡介
浮動的海岸》是首部關于白令海峽——從俄羅斯到加拿大的北極陸地和海域——的綜合性歷史著作。自19世紀以來,人類在白令陸橋這片極北之地開啟了一場極具現代意識形態的試驗。作者通過講述白令陸橋動物和礦產資源的歷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來人類如何將這一偏遠地區的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增長與國家力量的過程。作為一部講述人類開發與北極生態之間關系的開創性著作,《浮動的海岸》打破了以往人們所熟悉的環境史敘事,而以一種新鮮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白令陸橋這一被忽視的景觀。 在本書中,德穆思根據自己與當地人一起生活的經歷,并利用對當地人的采訪資料及相關檔案,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深刻而迷人的故事,揭示了人類的巨大需求與野心給這個資源有限的星球帶來的且將繼續帶來的動態變化和無法預見的后果。與許多環境史學者一樣,面對人類對地球系統所造成的影響,德穆思不再認同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在20世紀30年代所提出的觀點,即自然和人類必須擁有不同的歷史。在德穆思的筆下,自然與人類的歷史是相互交織的,人類及其觀念與地域、動植物、礦藏資源等非人類部分彼此互動,相映成趣。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目錄
序曲??北遷
**部分??大海,1848—1900
**章 鯨魚的國度
第二章 鯨落的消逝
第二部分??海岸,1870—1960
第三章??浮動的海岸
第四章??行走的海冰
第三部分??陸地,1880—1970
第五章??變動的苔原
第六章??氣候的變化
第四部分??地下,1900—1980
第七章??不安的地球
第八章??救贖的元素
第五部分??大洋,1920—1990
第九章??熱量的價值
第十章??覺醒的物種
尾聲??物質的轉換
致 謝
資料來源注釋
注 釋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節選
**章:鯨魚的國度 18世紀末的某一天,一頭弓頭鯨寶寶出生了。時值深冬,數月以來太陽低照,溫度也很低,使得白令海遠至南部的海面也結上了冰。鯨魚媽媽找到浮冰上一塊開闊的空間用以分娩。在倒轉的藍色晶瑩的冰層間有一塊是空心的,灰白色的寶寶被鯨魚媽媽放在上面,呼吸了它的**口空氣。沿著這塊浮冰薄薄的邊緣,其他的弓頭鯨媽媽也產下了它們的寶寶。伴隨著一股血流,鯨魚媽媽安靜地產下了寶寶,小鯨魚游入了海中,這片海是兩萬多頭鯨魚的家園。 在春日暖陽下,白令海表面的冰層向北漂移。鯨群也跟隨著冰層向北遷徙,穿過了白令海峽,鯨魚寶寶一會兒自己游,一會兒趴在媽媽的背上休息。海洋里不時有浮冰融化成水,它們與其他小弓頭鯨群相會合,頭鯨一路上吐出串串水泡,引領著鯨群。到了6月,鯨魚媽媽、鯨魚寶寶和它們的鯨群,一起向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波弗特海游去,其穿行的脊背標示著海冰的下緣。在沒有夜晚的漫長慵懶的日子里,鯨魚媽媽給寶寶喂食,寶寶嬉戲玩耍,有時短暫地游散開去,然后成環形向前游。夏日漸去,進入9月和10月,鯨魚又一次向西游入楚科奇海,鯨魚寶寶游動時抓緊媽媽的鰭。初冬的寒冷黑暗使浮冰加厚了很多,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有缺氧而呼吸困難的危險,這時候鯨魚會游向南方。此時,鯨魚寶寶已經出生半年多了,它更加勇敢,能夠在更深的地方潛水,在水面呼吸的時間也更長了。 從海面上看,白令海顯得空曠蒼涼—夏季藍灰色的海面不時會有風暴,不見太陽的冬日里,海上覆蓋的是厚厚的冰層。然而,白令海峽是世界深海環流的終點。源于北大西洋的水流在幾個世紀后到達白令海,在此匯集了大江大河沖刷而來的營養物質。在海峽處,兩個大陸向彼此靠攏,由于風和海底地形,產生了渦流。溫暖的海水和冰冷的海水匯流,將鐵、氮、磷等元素帶到海洋表層。在海洋表面,這些元素遇到了夏日充足的太陽能,遇到了大氣中的碳元素,形成了有機生命體。海水接觸了空氣,加上太陽的照射,二百多種光合浮游生物成形了。這些浮游生物和藻類是白令海*原始的生命形式。億萬的浮游生物和藻類就這樣在這片世界上*為豐饒的海洋生態系統安家了。 浮游生物所做的事情是所有生命體都會做的*基本的事情——不斷繁殖。它們不斷地將太陽光轉化為淀粉組織,使海洋充滿能量,這些卡路里需要供養三百多種脂肪豐厚、成群成堆的浮游動物,它們形色各異,從小蝦、仔稚魚到神話的縮影——水螅、觸角怪以及由體刺、液囊和膠狀組織構成的生物。鯨魚的任務是把這些分散的能量聚集起來,以此供養其上百噸的巨大身體。嘴巴是它們的工具,它們有著和小船一樣長的下巴和薄板狀的胡須,它們的胡須比牙齒還多,進食時能夠幫助它們從水中過濾出來磷蝦。在浮游生物密集的地區,鯨魚能在六周時間吃下去一個季度需要的食物。弓頭鯨媽媽也就是這樣用十四個月的時間在體內孕育出一個一噸重的寶寶。寶寶出生后,媽媽還要勞累一年多,捕食海洋生物,產出滋養寶寶的奶水。鯨魚無不如此。在二百多年前,鯨魚吃掉了白令海里一半的初級生物。 正是因為汲取了海洋中的能量,鯨魚具有了自己的力量。弓頭鯨在海洋世界里能做好多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和其他鯨魚共同生活在一起。即使獨自遨游時,它們的歌聲也時而輕快、時而婉轉、時而低沉,有時刺耳如咯咯吱吱的鉸鏈作聲,有時是低沉的轟隆聲,有時如鳥鳴一樣高昂。當它們發現成群的磷蝦時,它們會唱歌示意其他鯨魚,一小群鯨魚會像大雁一樣形成V字隊形,它們一邊向前游,一邊張開大嘴捕捉成群的橈腳類動物。它們的語言只有自己同類能明白,其他物種是無法理解的。 能夠跨越物種分野的是能量。弓頭鯨也用它們的肉體供養著其他生物。一些小鯨魚寶寶成為虎鯨的口中之物。一些鯨魚也成為人類的食材。每磅弓頭鯨的肉比任何其他北極陸地或海洋的物種所含的卡路里都要高。連一頭一歲的小弓頭鯨都夠一個村莊吃半年的。尤皮克人、因紐皮亞特人以及沿岸的楚科奇人是*早捕獵小鯨魚的人。 對鯨魚的捕獵一直存在著。弓頭鯨能活到二百多歲,當這頭鯨魚寶寶出生時,美國還沒有購買路易斯安那州,沙皇俄國也未曾擁有阿拉斯加,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剛剛問世幾十年,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將在五十多年后出版。在小鯨魚的一生中,它將見證人類如何夢想烏托邦的到來,如何發展核能招來災禍,人類如何利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性所帶來的意識形態和技術力量來重塑世界。 小鯨魚能幸存下來是令人驚嘆的,并不只是因為二百年對于哺乳動物的生存來講確實很長。鯨魚是將工業革命及其意識形態吸引至白令陸橋的重要因素。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人類對能量的控制利用。商業捕鯨船就是其中的先鋒軍,船上所載的未必是革命者,而是意圖將鯨魚的軀體變為商品來獲取利益的人們。他們殺戮鯨魚,獲取利潤,是基于市場在不斷增長的預期。在他們到來之前,這里的鯨魚不是用來販賣的,而是被尤皮克人、因紐皮亞特人和楚科奇人看作生靈。這些人也捕獵鯨魚,但是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有轉世輪回,萬物難以久長。在商業捕鯨船出現后的幾年中,鯨魚自己也認識到了美國船只的危險,并學會了一些行為來躲避這些捕鯨船,以對抗商業對它們的渴求。 一 1852年的9月底,兩個捕鯨團隊在楚科奇東北海岸相遇了。一對白令本地的捕獵者在他們帳篷附近的海邊搜尋時,發現了三十三個衣衫襤褸的男人跨過苔原向東南方向緩緩前行。一開始,本地捕獵者并沒有接近這些人。他們人數眾多,而且語言也不通。然而,北極的絕望境地超越了語言。船員們打撈的物資—餅干、朗姆酒、糖漿、面粉、寵物豬的殘糧和臨時帳篷—不足以讓他們熬過已從群山之中呼嘯而來的冬季。本地捕獵者經過觀察和思考,選擇了憐憫。 本地捕獵者對外來者還是有所了解的,他們在其冬季村莊的海象皮帳篷中分成不同家庭。俄國探險者謝苗??德茲涅夫曾在1648年路過此地。八年后,維圖斯??白令率領他的隊伍在辛哈克沿岸登陸。詹姆斯??庫克和約瑟夫??比林斯在18世紀末帶著大英帝國的重托探索了這片海峽。分別由奧托??馮??科策布和米哈伊爾??瓦西列夫率領的兩支俄國隊伍在19世紀初來到這里。哥薩克商賈在更遠的西邊的奧斯特羅夫諾聚集點做著生意。在過去的幾個夏季里,更多的船只經過這片海岸,他們的出現就好像海市蜃樓一樣神奇。但是,這些遭遇了海難的水手面色蒼白、行動緩慢,他們既不想與本地人開戰,也不想做交易。他們蹲坐在自己的冬季帳篷里,行動古怪。每天清晨,他們都會刮胡子。他們不喜歡本地人有著狂野手勢的儀式活動。他們的歌聲很滑稽。村里的女人需要幫他們縫皮衣,教他們如何穿皮衣。他們帶來的糖漿和餅干很好吃,但是快不夠了。村民們給他們提供了住所和衣服,還把村莊里的食物分給他們吃,這食物便是鯨魚肉。 這些人是遭遇海難的“市民”號的幸存者。“市民”號從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出發,趕著第五個商業捕鯨季而來。對招待他們的村民,船員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船長托馬斯??諾頓后來這樣描述村民:“當我們孤立無援、處境艱難時,他們出乎意料地給予我們很多同情和幫助,這讓我們始料未及。”但是,感激之情也不能讓這些船員喜歡上鯨魚的味道。美國船員難以忍受滑滑的且嚼不爛的肉,特別是當生吃的時候,“即使時間長了也還是無法適應這討厭的東西”。就像他不會與村民們分享他對洗浴、性、所有權、衣服和宗教的看法一樣,諾頓船長沒有告訴村民們他對鯨魚肉的反感。諾頓和他的船員們在村民的住所度過了冬日幽暗的日子,透過海豹油燈冒出的煙霧,他們相互審視著對方,由此也開始了一段博弈,博弈的中心就是,白令人的生活應受何種價值觀的引導。 從新英格蘭來的捕鯨者與白令本地的捕鯨者價值觀相異,并不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勞動不同,他們都是靠捕殺鯨魚為生。他們的差異在于對以下幾個基本問題的看法不同:什么是人?什么是鯨魚?鯨魚的價值在哪里?未來會怎樣?諾頓將鯨魚看作供養村民們的“食材”,但對其他一無所知。他甚至不知道鯨魚的語言。 棲身于自己帳篷里的諾頓,也不知道在白令陸橋生活要面對不斷的變化。某一年,大雁群沒有來到它們經常棲息的湖里。某個冬天,風暴潮將海洋上的冰塊卷起,把它們帶入幾百英尺外的內陸,所經之處一切盡毀。某一時刻,一個蹲在冰面上等海豹上浮喘氣的獵人卻意外地遇到了北極熊。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生活,尤皮克人、因紐皮亞特人和楚科奇人認為,世界是沒有固定形態的,鮮有東西能一成不變,但是大多數東西都有靈魂。就像未來可能被突然侵襲陸地的海洋冰塊改變一樣,靈魂可以改變他們生活的土地。薩滿可以變成鯨魚,再變成人;人*開始可以是一頭海象,然后慢慢長成一個男孩;一個強大的咒語可以讓人在五天里變為一只北極熊;馴鹿可以有人類的面孔。人和其他事物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土地和海洋是鮮活地存在著的,有感覺和判斷力,也會一時興起做出危險的事情。在這個充滿各種意志的世界里,生存依賴于相互合作。 弓頭鯨和人類的合作需要經歷一種特殊的變化,它們需要奉獻出生命。出生于19世紀90年代的因紐皮亞特人阿薩特查克在八十年后說:“鯨魚從自己的國度觀察著人們。鯨魚會說,‘我們游向照顧窮人和老人的人們,我們把自己的肉身奉獻給他們’。”它們會根據捕獵者的道德品行以及在儀式上對鯨魚的重視來決定是否獻身。女人們會通過一些安靜的儀式來和鯨魚對話,儀式上有魔力的薩滿的舌頭會變成鯨魚的尾巴。在斯烏卡克,尤皮克人會把肉帶到海里,一邊喂給一直用身體供養人類的弓頭鯨,一邊低聲歌唱。倘若沒有這些儀式,鯨魚會告訴彼此,人類在道德上和行為上都不足以讓它們為之獻身。它們不愿為不值得的人而死,它們寧愿留在自己的國度。 如果鯨魚離開了自己的國度,它們會在春天游弋于阿拉斯加附近,春秋季節活動于楚科奇海灘和岬角附近,一些楚科奇的村民在夏天也會捕獵灰鯨。在鯨魚出沒的季節,船員們準備好能裝載六到八個人的海象皮小船,小船漂蕩在冰冷的海上。每條船上都有一位船長,這位船長一般和他的妻子一樣,能夠和鯨魚進行靈魂上的溝通,同時還具有熟練的捕鯨技巧。他還得確保魚叉、繩子、浮標及魚槍等都是干凈潔白的,那是鯨魚們*喜歡的顏色。然后,船員們開始在冰的邊緣觀察鯨魚。有人需要一直盯著水面,以便發現突然露出水面的黑色脊背。一隊人可能會觀察幾周的時間。他們不但不能點火,也不能多說話。每個船員都穿著嶄新的淺色衣服,這樣水下面的鯨魚就會以為看到的是天空和冰面。在斯烏卡克,女人們送丈夫們去海里捕獵時,會祈禱“獵手們就像透明人一般,人過不留影”。 鯨魚靠近的時候,捕獵者們只有幾分甚至幾秒的時間做出反應。他們知道弓頭鯨的聽力很敏銳,所以輕手輕腳、不聲不響。有經驗的船長可能會等到鯨魚呼氣噴出的水花聲掩蓋住船和冰面的摩擦聲再做出行動。當船只偷偷接近鯨魚時,尤皮克獵人會觀察鯨魚的肢體動作,人們相信通過它們轉身和下潛的方式可以預測出船長的壽命,以及鯨魚是否愿意獻身于人。當鯨魚將要再一次潛入水中時,捕獵者開始行動了。20世紀30年代,從小就在斯烏卡克以捕鯨為生的保羅??薩魯克描繪道,船長“呼喊著船員們的名字,讓他們到鯨魚前面攔住鯨魚”。因紐皮亞特獵手一邊放出魚叉,一邊歌唱。 如果他們距離一只大鯨魚很近,船長會等到它上來水面呼吸,露出側脊時再行動。猛然一擊,每個魚叉的曲形后鉤都在弓頭鯨皮膚下面的肉里扎出一個深深的口子。人們把這些魚叉用粗繩綁在海象皮小船的浮板上,幾十個魚叉一起將鯨魚掙扎的身體拖出水面,鯨魚越想掙扎逃脫,鉤子陷入其心臟和脊椎的位置越深。殺掉抓到的鯨魚需要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周圍是冰冷的水和熱血形成的泡沫。這是很危險的工作。大鯨魚會從船底躍起將船掀翻,把船上所載全部拋入冰冷的水中。楚科奇獵人所捕獵的灰鯨個頭很小卻很危險。所以獵人們會捕獵一歲的灰鯨,以及弓頭鯨和灰鯨的幼崽。只需將魚叉扎入其心臟,小鯨魚很快就會死掉。雌性小弓頭鯨*受獵人的喜愛,在因紐皮亞特語中它們有自己的名稱,叫作“因尤塔克”。有時候,鯨魚會跑掉。生于18世紀末的那頭弓頭鯨在其出生后的幾十年里,身上被扎下的魚叉不止一個,在它的整個余生都會帶著這種古老的捕魚工具游走于海洋。 鯨魚死后,捕鯨者們把鯨魚的鰭肢綁在其身體上,然后把它拖向冰面或是陸地來進行宰割。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要來幫忙將鯨魚從水里拖出。到了陸地以后,鯨魚的身體成了深藍的一堆,冰上滿是浸入的鮮血,全村一起出動將鯨魚的皮、鯨脂、肉和骨頭相分離,空氣中滿是血腥之氣。光是鯨魚的舌頭就有一噸重。孩子們也在宰殺現場,嚼著小塊的鯨脂,臉上泛著油膩膩的光。除了骨頭,弓頭鯨的每個部位都進了人類的嘴巴,從心臟到腸,再到據說能夠預防壞血病的魚皮。女人們把肉埋入凍土層里以便能夠儲藏度過夏日。鯨脂也被保存起來,可以食用,也可用以燈盞的燃燒,為半地下的房子供暖;一些房子的梁架就是用弓頭鯨的腭骨做的。 當鯨魚巨大的身體被肢解開,就要按照社會等級進行分配了:上好的尾鰭上的肉屬于*先下魚叉扎住鯨魚的船只,鰭肢屬于**只和第二只船,鯨魚下巴低一點的位置歸第四只和第五只船。還有一些人沒有分到,比如老人、弱者和寡婦,豐裕的家庭就需要照顧他們了,就像鯨魚將自己奉獻出來一樣,他們需要把得到的鯨魚分給這些需要的人。這樣的做法既現實,又能獲得別人的尊敬,這樣能使捕獵者和他的妻子在群體中獲得領導地位,也值得未來更多的鯨魚為之獻身。捕到鯨魚后的幾天中人們大擺宴席,并舉行其他儀式活動,每個部落都會唱歌跳舞,供奉祭品。斯烏卡克的尤皮克獵人,將鯨魚扎破的眼睛流出的液體與木炭混合在一起作為涂料,在他們的捕鯨船上繪出神圣的圖案。提基格阿克的提基格阿格繆特人在將弓頭鯨的頭骨倒入海里之前,會在上面澆上新鮮的水,這樣它的靈魂會找到回家的路,并且能轉世再次成為鯨魚。就在前文所提到的那頭小弓頭鯨出生那年,大約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時候,提基格阿格繆特部落差點滅絕。一個夏天,滿載提基格阿格繆特人的一艘小船被科尼金的一隊人伏擊。隨后又被從諾塔克河沿岸來的一群內陸人攻擊。第二次的攻擊更為慘重。一半的提基格阿格繆特人,差不多一百多人,死于弓箭之下,他們出事的地點后來被他們稱為“因紐克塔特”,意思就是“很多人殉難之地”。幸存者不得不將他們之前的大量領地拱手讓與他人。 像提基格阿格繆特大屠殺這樣的事件并不鮮見。不久之后,斯烏卡克島被海對面不到四十英里楚科奇半島上的翁加齊克人襲擊。謝苗??莉娜說,一個叫奈格帕克依的男人帶著一千人坐著皮船過來,“屠殺了所有人,連孩子們都不放過”。政治爭奪一直在白令地區上演,無論是爭奪領地、貿易、奴隸,還是為了復仇或是因為信仰的差異。當鄰近部落一個法力高強的女薩滿將戴著手套的手伸進火中把武士的心臟從胸膛中扯出,當楚科奇的牧民為了奴隸洗劫了尤皮克村莊,除了開戰還能做什么呢?有些戰爭是在有著同樣語言的部落間爆發的,因紐皮亞特的凱塔格繆特部落的老婦人曾被卡內格繆特的男人切成碎條,放在魚架上曬干。有的戰爭是在說不同語言的部落間展開的,比如楚科奇、尤皮克和因紐皮亞特三個部落之間也是戰火連連。沿著阿拉斯加海岸,大陸對岸五十英里之外說楚科奇語的部落也會過來偷婦女。從19世紀白令陸橋本地流傳的歷史和外來者的記述中,我們知道這片區域并不是和諧寧靜的,而是不斷發生著劇烈變化。 因紐克塔特大屠殺的八十年后,提基格阿克地區的居民告訴一個外來捕鯨者,在這場劫難之后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辛,因為“所有的領袖、厲害的捕鯨者和有技巧的獵手”都被殺死了。在弓頭鯨出沒的海岸沿線生活的族群中,各個村莊里的權力分配要基于對鯨魚的捕獵和再分配。一個人如果可以讓鯨魚為之獻身,就會獲得道德上的權威和食物充足的實在好處,他的政治影響力就會增加,也就能夠占據領地、獲得俘虜。因紐克塔特的幸存者需要重新證明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們做到了。年輕的獵手每到春天都會外出捕獵鯨魚。捕獵就是“每次帶著肉安全歸來時也獲得了知識。靠著祖先們流傳下來的智慧保駕護航,他們一路向前”。捕鯨時,薩滿把鯨魚喚到岸邊,拿著魚叉的丈夫正在那里等待,縱然時光流逝,這一切依然世代相傳。他們的一舉一動代表了整個民族的過去,他們為了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如果托馬斯??諾頓在1852年發問什么是鯨魚,那么這就是白令人可能給出的很長答案的一部分。它使人們在北極的夜晚也能看見光明,使人們能夠忍受酷寒、填飽肚囊。它有著鮮活的靈魂,它是自然給人類的饋贈,因為它死后的軀體能夠供養人類生存,它能夠使一部分人獲得權力,它使人類共同勞作;因為它,人類有了諸多期許和儀式,有了關于歷史的看法。 ……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精裝) 作者簡介
芭絲謝芭??德穆思(Bathsheba Demuth),美國布朗大學環境與社會史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北極地區的能源史與氣候史。她曾在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各地的北極社區生活多年,其性格形成期就是在白令陸橋度過的,親身經歷了與遷徙動物比鄰而居的生活。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