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美國文明的興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1767
- 條形碼:9787100121767 ; 978-7-100-12176-7
- 裝幀:5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文明的興起 本書特色
《美國文明的興起》由美國20世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查爾斯•比爾德和他的夫人合著,是一部引人入勝之作。它的內容包羅宏富,筆鋒雄健,大大拓寬了傳統(tǒng)歷史著作的狹窄的視角,把文化史看成是整個社會生活的歷史,力圖展現文明這個“成長中的有機體的全貌,而不只是拼湊憲法、法令、演講、新聞、回憶錄與外交照會等等”,描繪出一幅五色斑斕的美國歷史畫卷。這部巨大的歷史綜合之作是對學院式的歷史著作的一個突破,出版后對讀者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一再重版并增訂。在比爾德逝世以后,有的美國報刊曾投票推選這部書為闡釋美國民主制的*著作。 美國文明特別是它的民主政治,雖源于歐洲,但它并不是歐洲文明的簡單的延長,而是歐洲文明與美洲荒原的新的歷史結合。現代美國文明建立在過去的復雜的文化遺產的基礎之上,既是一種高度的物質文明,又有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本書把美國文明的演進過程解釋為從農業(yè)時代向工業(yè)時代的升進,突出了工業(yè)、技術和應用科學在現代文明發(fā)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并著力于展現美國人民巨大的集體能量和對進步的勇敢的追求。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飛快發(fā)展,美國的政治與經濟生活及它的現代商業(yè)文明也相應地改變與擴展。工業(yè)革命不僅給美國人的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帶來迅速的巨變,它所釋放的巨大經濟能量也改造著整個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對文化、知識的興趣、美術欣賞、哲學觀點等都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
美國文明的興起 內容簡介
短短幾百年,一片蠻荒的美洲殖民地相繼從農業(yè)帝國發(fā)展為工業(yè)帝國,后竟成為*影響的超級大國,是什么給了美國文明興起的動力? 由美國20世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查爾斯•比爾德和他的夫人合著的《美國文明的興起》,帶我們重返歷史之途,一覽美國文明的發(fā)展軌跡。 作者查爾斯·比爾德是美國新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美國憲法的經濟觀》即從社會經濟的背景來分析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批準。這種對社會史和經濟史的關注也影響到了他對于美國歷史的編撰。《美國文明的興起》其中的一條主線即美國從農業(yè)帝國發(fā)展為工業(yè)帝國的歷程。工業(yè)、技術、科學是作者闡釋的重要方面,同時比爾德也關注社會文化的演變,從對殖民地時期“文化和神學”的論述到共和國時期“神學和科學”的論述可見一斑。因此,雖然有評論說這部通史是為美國民主制度投票的杰作,但它卻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而是從社會史和文化史的多元視角去展現美國歷史的多層次的長卷。此書拓展了傳統(tǒng)史學的視野,關注美國人的社會生活,歷史中的普通人成為比爾德書寫的對象,書中有章節(jié)專門論述婦女在美國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這是新史學的一個突破。雖然近些年有關美國史的著作不斷涌現,但本書的敘事內容獨樹一幟,很有特色,全面展示出四百年來美國文明的歷史畫卷。 此次商務印書館推出的120年紀念精裝珍藏本《美國文明的興起》,首次配以展現美國社會生活的歷史圖片十幾幅,比如與平民主義運動、反托拉斯和工業(yè)革命等主題相關的場景;每章章首并配以反映所述時代和內容的插畫。本書裝幀設計精美,采用皮面精裝,加以燙金熱壓工藝;函套設計新穎美觀,選用圖片與本書主題契合,色彩和諧,立體感強,每冊書并配以藏書票一張,限量3000冊。
美國文明的興起 目錄
美國文明的興起 作者簡介
查爾斯·A.比爾德((Charles Austin Beard,1874—1948),20世紀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史學經濟學派創(chuàng)始人、也是美國進步主義史學的代表人物。190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4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07起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15至1917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1917年起任紐約市公共事業(yè)訓練學校校長五年。曾與杜威、凡勃倫和羅賓遜共同創(chuàng)辦社會研究新學院。1926年當選美國政治學學會主席,1933年當選美國歷史學會主席。比爾德一生寫了60部著作(包括與別人合作),他的史學思想與進步主義史學派共命運,支配美國史學界近30年之久。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