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13964
- 條形碼:9787514613964 ; 978-7-5146-139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本書特色
★美國文學名著的精縮版:“精縮”與“原汁原味”兼顧。 ★重量級編委會:由當前西方文學研究界的重量級專家組成,確保選目的精度和成文的質量。 ★涵蓋美國文學經典作品,選目兼顧“代表性”和“可讀性”,綜合了學術標準和通俗標準。共收錄了18位名家的20部體現美國文學特征與成就的經典之作,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索爾·貝婁等作家的作品。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內容簡介
文學是社會現實的產物,在歷史發展中孕育形成。美國的歷史,是“美國夢”不斷實現、不斷更新、不斷深化的歷史,美國文學浸潤在“美國夢”的精神營養之中,并對其進行著梳理和純化,二者相得益彰。 本書入選了《紅字》、《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蘆笛集》、《湯姆叔叔的小屋》、《瓦爾登湖》、《白鯨》、《小婦人》、《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歐·亨利短篇小說集》、《野性的呼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夜色溫柔》、《了不起的蓋茨比》、《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洛麗塔》、《赫索格》、《麥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等作品,通過文學作品體現著浸潤其中的美國文學的一種獨特的氣氛,一種精神特質。 美國文學的特質,是多元化,平民化的。即使反映社會黑暗或個人荒誕境遇的作品,其底色仍然是對于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在大部分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底色,它若隱若現,張力十足,充滿力量。美國文學深深影響了世界文學的格局及發展進程。這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一個奇跡。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目錄
緒論
紅字
失竊的信
蘆笛集
湯姆叔叔的小屋
瓦爾登湖
白鯨
小婦人
湯姆·索亞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
野性的呼喚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夜色溫柔
了不起的蓋茨比
永別了,武器
老人與海
洛麗塔
赫索格
麥田里的守望者
在路上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節選
納撒尼爾·霍桑(1804—1864),美國小說家,19世紀美國影響*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和心理小說家。代表作有《紅字》《帶有七個尖角樓的房子》。 《紅字》創作于1851年,以17世紀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還被稱作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小說中,主人公海絲特成為道德的化身,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牧師丁梅斯戴爾,還感化著整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她的丈夫齊林沃斯,以復仇為生活目的,在小說中幾乎是一個影子式的人物。 一個夏日早晨,新英格蘭地區波士頓監獄前的草地上,擠滿了一大群當地居民。他們的眼睛都緊緊盯著監獄的大門,他們的神情冷峻、漠然,好像在等著什么莊嚴的儀式。 從幾個主婦的議論中,我們得知這群人在等一個人,一個有罪的女人。 監獄的門終于打開了,先出來的是身挎腰刀、手持警棍的獄吏,接著出現了一位年輕女子,她懷里抱著一個嬰孩,大概三個月大。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她的胸前,佩戴著一條印有A字的鮮艷紅布。這個年輕女子長相漂亮、身段完美、氣質優雅,然而她正是那個被人群議論、因犯通奸罪被判刑、永遠要佩戴代表恥辱紅字的罪人——海斯特。 在獄吏的帶領下,海斯特來到廣場西頭的絞刑臺旁,而絞刑臺在波士頓*早的教堂的屋檐下。海斯特明白自己將要扮演什么角色,便主動站到高處,讓自己暴露在人群面前。上至總督、法官、將軍、牧師,下到老人、孩子都來當觀眾,只有她是“舞臺”上的焦點。 底下的人們陰沉、肅靜,無動于衷。現場一派肅穆。 在人群中,海斯特注意到了一個穿衣奇怪,相貌奇特的男人,他矮小蒼老,左肩比右肩高出一些,正在用陰晦的眼神注視著她。她認出他來了,他正是自己失散兩年之久的丈夫齊林沃斯——那個才智超眾、學識淵博的醫生。 海斯特在想齊林沃斯為何到了這里時,身后某人的喊叫打斷了她的思路。接著,波士頓總督貝林翰的一句話將眾人的目光移向另外一位年輕牧師丁梅斯戴爾:“善良的丁梅斯戴爾牧師,你對這個女人的靈魂負有重大責任,因而你應該努力說服她,讓她悔悟。去吧,讓你的努力有個結果。” 丁梅斯戴爾是一位年輕牧師,且是一個畢業于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從小便立志獻身宗教,而且已經贏得了很高的名聲。但此時的他卻是一副憂心忡忡、驚慌失措的樣子,好比一個人找不到自我,迷失在人生道路上。 年長牧師威爾遜和總督先后向公眾引見他,要他開口說話,說服海斯特。他不得不開口了。 “海斯特,請你說出那個與你一同犯下罪孽的罪人吧,那樣你才可以平靜自己的靈魂,讓你的救贖更有意義。不要心懷慈悲和憐憫,說出來吧,哪怕那個人高高在上,他也要與你站在一起,共同忍受恥辱。那樣,總比你一輩子遮掩好得多。”牧師以悅耳、深沉的聲音說出這段話,如同在做宣講一樣。 海斯特只是搖了搖頭。 無論丁梅斯戴爾怎么說,說什么,海斯特只有一句話回應:“我到死都不會說的。” 丁梅斯戴爾的說服顯然沒有成功,或許正如海斯特說的那樣:那個紅字已經深深烙在了她的身上,誰也取不掉。 受盡了屈辱,海斯特被帶回監獄,她方才面對公眾的那份鎮定、忍耐消失了,轉而興奮起來。為了防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獄吏請來一位醫生。 醫生剛進入牢房,海斯特便安靜下來。這個醫生不是別人,正是她的丈夫齊林沃斯。醫生先給海斯特和孩子配了藥并讓她們娘倆喝下,隨后開始同海斯特對話。 “海斯特,你已經走上了絞刑臺,掉進罪孽的深淵,至于為何會這樣,我不會去問你的,也是不值得我去問的。我萬萬沒想到,當我終于告別那陰森茂密的森林,踏上這塊基督教徒居住的殖民地時,雙眼首先看到的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像一尊不知羞恥的雕像一般站在眾人面前。而且,她的胸前還佩戴著一個大大的紅字。” 海斯特再次受到了侮辱,她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已經對你付出了一切,但我并沒有感覺到愛情。” “我承認是我糊涂。但現在,你應該告訴我,那個令你我受辱的男人是誰,他在哪里?” “我到死都不會說的。”還是那句話,同她在公眾面前對丁梅斯戴爾的回答一樣。 “盡管你不愿意說出他的名字,但他依舊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能隱瞞得住的。如果他甘心躲在表面的名譽而背后受折磨,那就讓他活著吧。 “還有,不要泄露我們的夫妻關系,我不能遭受一個不忠實女人的丈夫所要蒙受的恥辱,否則,我會讓你的那個男人名譽掃地。對了,毀掉的不僅僅是他的名譽、地位,還會有他的靈魂和生命。你知道的,這些統統都掌握在我的手掌心。”齊林沃斯的眼里燃燒著復仇的怒火。 海斯特答應了,并且發了誓。 拘留期終于到了,海斯特走出了監獄的大門。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沒有獄吏押送,外邊也沒有聚集眾人。她知道,她要開始自己的生活了,而且必須憑借自己雙手的勞動來維持自己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對于眼下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打算。在何處定居的問題上,海斯特給人一個令人費解的答案。她沒有離開波士頓這座城市,而是在城市的郊外離群索居,*終住在了偏遠的一座廢棄茅屋里。在靠什么生活的問題上,海斯特自有自己的方法。她擁有一門女人獨有的做針線活的好手藝,僅憑此,她和她的孩子便不愁吃喝。到后來,她的手工品成了當地時尚的物件,總督的領子上,軍人的綬帶上,牧師的領帶上,嬰兒的帽子上都可以看到她那獨特而漂亮的針線活兒。 盡管生活簡樸,海斯特卻從不苛求孩子,她盡量讓孩子的生活好一點兒,吃得好一點兒,穿得好一點兒。尤其在穿戴上,孩子的衣物都是她別出心裁的獨創,不僅得體,還讓孩子的可愛和靈氣*大限度地顯現出來。 對了,應該在這里說一下她的孩子玻爾,小玻爾生下來就有一種優雅,長得美麗脫俗,且有倔強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但這樣一個孩子,在清教徒的社會里,如同海斯特胸前的紅字一樣,每當暴露在世人面前,便是罪孽的標徽,恥辱的象征。 讓海斯特擔心的是,小玻爾漸漸注意到海斯特身上那特別的東西,即她胸口上的那個閃耀著的紅字。還未能說話時,小玻爾便用小手去觸摸那紅字;稍稍長大后,小玻爾采了一大把野花后,竟以那個紅字為靶子,不停地用野花瞄準靶子打。 言歸正傳,值得一說的是,除了在孩子身上的小筆花銷外,海斯特把賺到的錢財全部用來救濟那些比自己還要苦的人。 雖然人們依舊以異樣的眼光看著她和她胸前那塊紅字,但她那種懷著懺悔生活的態度,使人們漸漸接納了她。 與此同時,年輕牧師丁梅斯戴爾的狀況卻不怎么好。自從海斯特受審以來,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常常夜不能寐。聲音雖依舊豐滿、動聽,卻透出一種頹勢;每逢略微的驚嚇或者突發事件,他便趕緊用手捂住胸口,蒼白的臉上隨之一片潮紅,轉而更加蒼白。 丁梅斯戴爾身體的這些變化,全被齊林沃斯看在眼里,也因而得以使他以醫生的身份接近丁梅斯戴爾。不要忘了,齊林沃斯是來復仇的,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清教徒小鎮上住下來,是為了折磨和報復那個使他受恥辱的男人。 ……
美國文學-名著精讀 作者簡介
《精讀名著》編委會, 精讀名著編委會成員由國內多位西方文學研究界專家組成,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深耕多年,成績斐然。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