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烹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92860
- 條形碼:9787506392860 ; 978-7-5063-928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烹詩 本書特色
詩人永遠是語言和藝術的探索者和創新者。因為有詩人,詩歌技術永遠在變化和流動之中。詩歌的*佳狀態是喜新厭舊。先鋒的新鮮的一旦靜止就會變得平庸僵化,就會遭到遺棄和不屑。從這個角度來說,詩歌永遠在路上,永遠是后來趕上者的藝術。 ——李犁
烹詩 內容簡介
《烹詩》的作者李犁借鑒了中國古代詩話的形式,詩之源下分情火、靜火、舊火、失火、本火,詩之術下分造術、素術、直術、拓術、戲術,詩之味下分情味、意味、況味、禪味,詩之境下分超境、志境、真境、璞境、智境,此外另有一章詩之見,以四章十九品,對當下中國的詩歌創作進行了從作品到詩人的品評,是一本以談詩為意趣,以論道為旨歸,有個性、中國味道十足的隨筆集。
烹詩 目錄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之源
(寫詩是詩緣。探討詩歌產生之源)
【開火】·我熱愛的詩歌是布衣
情火
(情感是詩之胚,與生活擦了下肩,燃起詩火)
詩是燒紅的心在淬火
激情燒紅詩歌
詩歌是愛在引爆
感動的程度決定詩歌的速度
詩人故意和生活找茬
詩人是無緣無故流淚的人
詩人要有大傻精神
靜火
(靜觀與沉思之火)
論靜與思
詩人的愛與痛
氣賁氣勻氣韻
詩是思的家·說是聲音的意象
清澈與深邃
舊火
(記憶之火)
鄉愁詩與皈依故鄉
沉湎回憶是善感而敏感的詩人
懷舊詩歌與青春記憶
淡遠與樸素
自然與浩然
失火
(情感失諧之火,以及衍生出的缺失和幻覺)
精神創傷成就藝術創作
情感爆破與心靈渴求
苦難的心在寫幸福的詩
寫詩就是卸下心靈的重負
優雅與愛情
本火
(生命本能。包括原欲、夢幻、潛意識、第六感、
遺傳,都是身體里的熊熊大火)
拒絕烏托邦與暴力美
種族地域與詩歌的原型和氣質
詩之術
(術乃技藝,創新之方式,屬寫作者的功力)
【開術】·從詩言志到詩言智
……
詩之味
詩之境
詩之見
烹詩 節選
《烹詩》: 讀這樣的詩歌,會有氣賁的感覺。賁有兩個讀音,讀“奔”時,有奔流的意思;讀“憤”時,是氣勢旺盛之意,有沸騰的意思。我用氣賁來形容這樣的詩歌,是說氣脈充盈的詩歌氣血賁張,而且其中奔流著一股氣,急促連貫,并越來越旺盛蒸騰。這說明詩人在寫詩時,情感像高壓鍋里的水,不斷地升溫沸滾。 為了防止爆炸和燙傷自己,他必須通過寫作來散熱。 這讓詩歌像奔流的巖漿,不僅散發著熱量,而且汩汩連綿,詩人自己不停下,任何讀者都無法弄斷。如果強制扭斷它,就等于一個人缺了胳臂和腿。于是,那完成的詩行,就成了燃燒后的洪流和凝固的閃電。而這新奇和美妙的光芒也一次次刷新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對詩歌本身充滿了沉迷和敬仰。 這就是詩歌文本的魅力。詩人對文本的建設、深化和開拓標志著自己是一個純粹的詩人,天生的詩人,甚至天才。這樣的詩人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在雜亂的生活中逮到詩,在很多人都翻耕過的題材中變化出令人驚奇的新意,在熟悉的地方弄出陌生的風景來,把詩歌推上極致,甚至人從沒涉足的地步,讓讀者生了銹的思維突然被電了一下。譬如劉立云把十七個跳舞的女孩比喻成十七個蝴蝶,并說成是遞給天堂的名片;把膽固醇、甘油三酯、或紅或白的血球看成恐怖分子;還有《新的呈現:劍》中:“我要讓一個身穿白袍的人/住在我的身體里/我要讓他懷劍,如天空懷著日月/大地懷著青山和江河”。 這顯然是化虛為實,化靜為動,轉感覺為視覺,而且有呼吸起伏,因為這懷劍的白衣人其實是詩人的雄心和志向的擬人化、具象化和視覺化。而且一切來得都那么迅疾,像從滑梯上不由自主地出溜下來,隨著內心的“興”起,沖動的同時,喻體自動生成了。 猶如水來了,渠恰好完成。這也不是技藝,甚至不是語言,詩歌不等于語言,但詩歌要借助語言顯形。詩人依賴的是直覺,直覺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籟也是天才。 天才屬技術范疇,要想有大格局,還要有情懷。 在心智相同的詩人中,情懷高于一切。有天才再有情懷,詩人就能一下子捅到生存和生命的根。這讓詩人能寫出大江東去的氣勢,同時還能在像履帶一樣鏗鏘與鋼硬的詩殼下,儲藏一顆溫軟與悲憫的心。這種溫軟像插在發熱的槍膛里的鮮花,讓詩歌多了分嫵媚和更刻骨的關懷。在別人摸到了心跳的時候,他卻觸到了白骨以及萬物的結局。這樣的詩人會甩掉很多名字上的標簽,成為有熱度有深度更有熱愛的人道主義詩人。 還有一種“氣勻”的詩人,寫出的詩歌從容淡定,但氣韻宏大而經久不息。像平原上漸漸漫開的大河,而且是月光下的平靜肥沃的江水。這樣的詩人不追求速度,但要寬度,還有詩歌的神采與韻味。為此,要過濾掉詩歌和心靈里的雜質,并拓展詩歌的邊界,讓詩歌變得純凈和寧靜,讓詩歌的外延廣闊到無法望到邊際。而且神閑氣定,無窮又無限。這也讓詩人從灰塵滿面的生活中超拔出來,以神的眼光俯視萬物,耐心地把瑣屑的事物提煉成詩,化零碎為完整的大美。這讓表面看似都是一些片段狀的詩歌,其實暗中正在勾連著天地的縫隙,像漫過無數島嶼的潮汐,逐漸拼合成讓人望洋興嘆的大水。這樣脫脂的詩歌超越了社會的實際功能,而面對的是天地以及整個大自然,這就增加了詩歌的無限和永恒性。這也是一個安詳的時代詩人的必然選擇,也是古今中外詩人們共同面對的大生命的命題。這讓寫詩變成一種個人的修為,一種禪化和參悟。寫詩之于詩人就成了一種信仰,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而且是唯一的方式,是整個生活,是命運。 ……
烹詩 作者簡介
李犁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詩歌和評論。2008年重新寫作,評論多于詩歌。出版詩集《黑罌粟》《一座村莊的二十四首歌》《大風》,文學評論集《拒絕永恒》,詩人研究集《天堂無門——世界自殺詩人的心理分析》;有若干詩歌與評論獲獎。為某詩歌與藝術雜志主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