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75756
- 條形碼:9787562275756 ; 978-7-5622-757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內容簡介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為2015年11月在廈門召開的“第十二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所收61篇論文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及美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的科舉學研究者,圍繞科舉文化與中華文明、科舉制度創立1410周年的影響、科舉廢停110周年的影響,科舉學研究及其他相關專題進行了論述,不僅內容宏富精深,而且視角開闊多樣,充分體現出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目錄
科舉蓋棺何須論定(開幕式發言)
鑒古知今研究科舉(開幕式致辭)
科舉學界的一件盛事(開幕式致辭)
科舉停廢110年祭
知今宜鑒古——論科舉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試論科舉博物館的“專門性”與科舉學
科舉活動史:科舉學研究的新維度
我國科舉學領域博士生導師h指數研究——基于CNKI的科舉計量學視角
何炳棣教授與《明清社會史論》:中文譯注本的出版
二十世紀以來鄉試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科舉、憲制與制度理性
將選官權關進制度的籠子:科舉制度與法治
科舉法:底線正義與有限公平
科舉文學與主體性的制造:八股文里瞥見的“吾”和“自己”
從科舉制的功罪看高考改革的價值導向
中國的“狀元之鄉”為何出自徽州
隋唐時期多樣化科舉模式與現代高考多元錄取
唐代孫逖科舉家族成因初探
繩鋸木斷,重構宋代四萬進士檔案——《宋代登科總錄》(14冊)出版
宋初進士行卷的具體內容
從狀元家世看兩宋科舉
宋真宗仁宗朝狀元釋褐職任考
論宋代的舉官制度——以崔與之的舉人為中心
宋季元初科舉存廢的文學史意義——以詩歌為中心之考察
元代科舉試賦的文學史意義
元代涉金登科石刻輯校
明代科舉搜檢制度考論
明代流動人口異地科舉考試政策探論
明朝宣德、正統期鄉試解額制度的影響
明代庶吉士考選制度的萌芽、確立與發展
明朝北京富戶籍的讀書應舉之路
明代莆田的《書經》學——福建的學術與舉業關系的一個考察
明代江西舉人的地理分布及其特點研究
明代福建科舉家族的規模、代數構成及空間分布
唐順之四書文研究
歸有光以古文為時文的思想體系及其內涵
南明隆武朝開科取士鉤沉
八股文與明清小說創作的相似性辨析
明清云南回族科舉家族與文學探析
《科場條例》對考試立法研究的啟示
清代科舉殿試制度及傳臚謝恩
清朝雍正年間對新進士培養方式的探討
乾隆年間江蘇地區詩人的科舉仕途——以沈德潛、趙翼、黃仲則三位詩人為例
清代八旗科舉制度述略
清代土司教育、科舉制度述略
清代召試概述
清代私學教育與科舉關系探析
科舉考試與清代臺灣教育
清代廣東貢院修建考
清代江西進士會試次數研究
清代徽州寄籍進士群體的規模與分布
清代順天鄉試各字號舉人的名次與競爭力分析
論清末科舉改革的歷史教訓
科舉制與日本的福祚和禍患
再論琉球的“科”:以現存琉球漢籍為線索
朝鮮時代的成均館和科舉
中韓科文比較研究試論
從不規范到規范——黎朝科舉制度之特色
承前啟后又添新章——第十二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附錄我國歷代紀元表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節選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由于清初的西南局勢尚未穩定,因此,盡管允許上司子弟考試入學,但真正考取儒學生員者并不多。三藩之亂平定以后,西南地區的形勢逐漸穩定,土司子弟入學問題再次提上議事日程。康熙二十一年,時任云貴總督的蔡毓榮以“土司世相承襲,不由選舉,罔識禮義”,建議:“嗣后,土官族屬子弟內有通曉經義、志圖上進者,請就郡邑一體應試。”所謂“應試”是指參加童生試,即地方儒學的入學考試,而且是在就近的府縣考試。次年,清廷派往云南籌劃土司事宦的刑部侍郎庫勒納再次重申蔡毓榮的建議,終于引起了重視,禮部經討論決定:“云、貴二省應各錄取土生二十五名。其土司隸貴州者附貴陽等府學,隸云南者附云南等府學。不準科舉,亦不準補廩出貢。”④這一規定使士司子弟入學成為制度化,順應了土司家族子弟的求學愿望。府州縣學每屆錄取新生,都有固定的“學額”,能夠為土司子弟入學新增“土生”名額,體現了清政府對土司子弟的優惠政策。另外,撥人府學者,一般是官員子弟及州縣中考試成績優秀的士子,土司子弟一律入府學,也是很高的待遇。但是,這一時期尚不允許土司子弟外出做官,因此規定,不準科舉,即不準參加鄉試;亦不準補廩出貢,即不能做貢生而得到做官的機會。 ……
科舉學的系統化與國際化 作者簡介
劉海峰,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教育史分會副理事長等。鄭若玲,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兼任中國高教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與考試》副主編,《中國考試》編委,《考試研究》編委。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