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76070
- 條形碼:9787514176070 ; 978-7-5141-760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本書特色
袁華萍*的這本《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共分八章。**章導論,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并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形成全書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任務。第二章是全書的理論基礎部分,首先對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和解析,明確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其次,分析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間環境污染治理相關理論,包括公共財政理論、財政分權理論、外部性理論、政府博弈論及公共治理理論,為全書的寫作奠定理論基礎。第三章是現實依據部分,沿著財政體制的縱向線索,從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及環境污染治理出發,剖析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歷史根源,指出我國地方政府在環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原因分析,為全書研究奠定現實基礎。第四章是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的理論框架,深入揭示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之間的互動機理。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全書的實證部分。第七章是國外發達國家環境污染治理的經驗借鑒部分。第八章是全書的對策建議部分。
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內容簡介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列入“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治理環境污染是實現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然而,長期以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污染問題逐年累積,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已經迫在眉睫。然而,在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經濟增長的短期、顯性政績,而在環境污染治理這種收效緩慢的領域動力不足,這是我國環境污染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背景和原因,本書著力探索在財政分權體制下,提高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積極性,形成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相協調的機制,*終實現環境污染治理目標,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書總結歸納了與研究對象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公共財政、財政分權等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沿著縱向線索,剖析財政分權體制變遷中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根源,對我國當前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環保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不完善,跨界污染治理局面沒能形成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運用博弈論揭示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行為選擇,探討環境污染治理形成的傳導與倒逼機制;從理論上對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行為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規范研究。本書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環境污染治理缺乏效率,與全面環境質量管理有較大差距。因此,在借鑒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環境污染治理經驗的基礎上,從完善環境污染治理法律制度體系,促進地方政府財政體制改革,完善環境保護稅費體系,促進地方政府環境污染跨界治理模式的形成等方面提出我國財權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路徑。本書在公共財政理論框架下,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與方法,提出通過有效的激勵與約束形成傳導與倒逼機制,以提高地方政府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積極性,促成地方政府之間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的具體方案;對提高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水平,改善我國環境質量,實現生態文明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研究。
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目錄
財政分權下的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研究 作者簡介
袁華萍,1982年生于四川隆昌,經濟學博士;現就職于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經濟學、財政理論與政策。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