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17688
- 條形碼:9787558117688 ; 978-7-5581-176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本書特色
本書是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對中國上古至近代時期的文學史作斷代研究,論及詩、史、文、論,對某些專題還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在宏觀上涉及文學史研究之方法論,頗具啟發之效,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教科書,在各大院校是必修課。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內容簡介
本書是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對中國上古至近代時期的文學史作斷代研究,論及詩、史、文、論,對某些專題還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在宏觀上涉及文學史研究之方法論,頗具啟發之效,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教科書,在各大院校是必修課。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目錄
敘語
泛論
思想和語言——一個文學界說
語言和文字——所謂文言
成文的文學和不成文的文學
文人的職業
史料論略
論伏生所傳書二十八篇之成分
詩部類說
風
雅
頌
*早的傳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辭余音
賈誼
儒林
《詩》
《書》
《禮》
《禮記》
《樂》
《易》
《春秋》
《論語》、《孝經》
五言詩之起源 / 139
一 論五言不起于枚乘
二 論五言詩不起于李陵
三 論五言不起于一人
我們宜注意下列幾件事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節選
從來治哲學而談心理的人,每每把思想當做內體,把語言當做外用,以為思想是質,語言是具,語言是所以表思想者,思想卻不即是語言。我們在很多地方早已為這一說所化了,所以時時感覺著文辭之用是先想著,后說出,雖然有些平常事實已經和這個“成見”反背,例如我們“沖口而出”的話,還不是我們先說出來后再想到呢?我們想時還不是等于不說出口,自言自語呢?然而決然斷然以思想為語言之收縮,不以語言為思想之表達者,初不曾聽到,直到一些人擴充生理學的方法于心理學之界域,才有一個人直以思想為語言之內斂習慣。(看J.B.Watson:Psychology from the Behaviorist 及其 Behaviourism)這本是心理學中一個實驗問題,解決和發展應是實驗室中的事,不消我們去談論,但有一點卻和我們做文學的定義時相涉,這一點如下。假如語言是思想之向外者,則思想是大名,或前名;語言是小名,或后名。文學縱是以語言為質料,卻實在以思想為體。假如文辭是藝術,文辭之學是一種藝術之學。一種藝術因其所憑之材料(或曰“介物”Medium),而和別一種藝術不同。例如音樂所憑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以及喉腔所出之聲音;造像所憑是金屬、石、石膏、膠泥等所能表示出來的形體;繪畫所憑是兩積空間上光和色所能襯出之三積的乃至四積的(如云飛動即是四積)境界;建筑所憑乃是土木金石堆積起來所能表示的體式。文詞所憑當是語言所可表示的一切藝術性。我們現在界說文學之業(或曰文詞之業)為語言的藝術,而文學即是藝術的語言。以語言為憑借,為介物,而發揮一切的藝術作用,即是文學的發展。把語言純粹當做了工具的,即出于文學范圍。例如,一切自然科學未嘗不是語言,然而全是工具,遂不是文學;若當做工具時,依然還據有若干藝術性者,仍不失為文學,例如說理之文,敘事之書,因其藝術之多寡定其與文學關系之深淺。這個假定的界說,似乎可以包括文學所應包括的,而不添上些不相干的。 有通達的文學,有鄙陋的文學,有大文學,有小文學;正和音樂中有通達的音樂,有鄙陋的音樂,有大音樂,有小音樂一樣;正和其他大藝術有這些品類分別一樣。疏通致遠者為達,局促于遺訓或成體或習俗而無由自拔者為鄙,能以自己之精靈為力量以運用材料者為通,為材料所用者為陋,能自造千尋華表者為大,從固有之成就,更復一腔一面堆積者小。八股不能成大文學,因為大文學之品質在這一體中無所附麗:連珠箴銘不能成大文體,因為這些體裁里只有微末的小技可以施展。一種文學之高下即等于在此文學中藝術作用之大小而已。 寫文學史應當無異于寫音樂史或繪畫史者。所要寫的題目是藝術,藝術不是一件可以略去感情的東西,而寫一種的史,總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設施做根基。所用的材料可靠,所談到的人和物有個客觀的真實,然后可得真知識,把感情寄托在真知識之上,然后是有著落的感情。不過所談者僅是一切考核比例,也不算完全盡職的,必有感覺,才有生命。宋人談古代,每每于事實未彰之先,即動感情,這是不可以的;若十足的漢學家,把事實排比一下就算了事,也不是對付文學的手段,因為文學畢竟是藝術。必先尋事實之詳,然后成立說者與所說物事相化之情感,如此方能寡尤,方能遂性。我在這里本不是著文學史,只是作些文學史題之卮言,但也希望諸君能發乎考證,止乎欣感,以語學(大陸上謂之Philologie)始,以“波濤動蕩(Sturm und Drang)”終 ……
傅斯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著作有《詩經講義稿》、《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性命古訓辨證》、《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等。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