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1811
- 條形碼:9787100121811 ; 978-7-100-1218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本書特色
利用簡牘生動、準確地還原漢代河西地區社會原貌的大家之作《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一書視野開闊、方法嚴謹,所涉及皆為史學重大課題:全面分析了漢代河西的社會環境、社會構成、社會身份、社會控制,也對前人研究河西的成果給予中肯的評價,同時準確指出河西制度與內地制度之異同。作者對傳世文獻的應用固然得心應手,對簡牘資料的理解也有許多過人之處。因此,該書的出版不僅對秦漢史學,對簡牘研究的深入也必將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內容簡介
漢武帝時代置河西四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提供了保障。這一歷史變化,可以說是東西文化交流史和世界文明進步史的幸事。河西因農耕開發、軍事建設和貿易繁榮,推進了中原文化和中亞地區文化的溝通。河西社會處于邊地,又屬于新開發區,軍事和外交任務承負沉重,人口構成和民族關系也非常復雜,行政管理方式也較內地特殊。漢簡文書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的史料價值。《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分別就漢代河西社會環境、漢代河西社會構成、漢代河西社會生活、漢代河西社會稱謂、漢代河西社會管理有所論述,又附有“簡牘學與漢代河西社會研究的學術史”,收錄若干相關學術評論。
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目錄
北邊交通與漢帝國的文化擴張
西北古代的交通與長城
“不和”與“不節”:漢簡所見西北邊地異常氣候記錄
漢代西北邊塞吏卒的“寒苦”體驗
“居延鹽”的發現:兼說內蒙古鹽湖的演化與氣候環境變遷
簡牘資料所見漢代居延野生動物分布
二 漢代河西社會構成
漢代西北邊地的“客”
漢代軍隊中的“卒妻”身份
漢代西北邊塞軍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漢代河西的長安人
河西漢簡“諸陵縣”史料
三 漢代河西社會生活
“酒”與漢代西北邊地社會生活
懸泉置《雞出入簿》小議
居延《鹽出入簿》、《廩鹽名籍》研究:漢塞軍人食鹽定量問題
漢代河西軍民飲食生活中的“醬”與“豉”
居延女子的婚齡
邊地未成年人生活
居延漢簡所見“戍卒行道物故”現象
肩水金關疑似“馬禖祝”簡文
四 漢代河西社會身份
行政長官“明府”
居延漢簡“寒吏”身份
居延漢簡“糞土臣”身份
居延漢簡“歌人”考論
關于居延漢簡“車父”稱謂
居延邊防體系中的“胡騎”
五 漢代河西社會控制
額濟納《尊部士吏典趣輒》簡冊釋名
漢代河西“客”與“客田”管理
漢代西北邊境的“亡人”及相關行政對策
居延漢簡“渠率”購賞文書
居延發現的“臨淮海賊”“購錢”文書
居延漢簡所見“拘校”制度
附錄:簡牘學與漢代河西社會研究的學術史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作者簡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爾濱。1982年1月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1984年12月西北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 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兼職教授。出版《秦漢交通史稿》、《史記的文化發掘:中國早期史學的人類學探索》、《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聞人肖像》、《秦漢文化風景》等學術著作。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