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56885
- 條形碼:9787539656885 ; 978-7-5396-568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本書特色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是我社“當代學術名家精品典藏系列”的一種,是一部系統、全面梳理唐詩流派的著作。
以唐代著名詩人作品為中心,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生動描述了唐代近三百年間主要詩歌流派的形成背景、過程與精神風采,展示了唐詩與作家個人風格美、時代風格美平行的群體美。
該書還力求從唐代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解讀唐詩獨有的熱情、外向、富有想象力的文化個性和精神魅力。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內容簡介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是一部研究唐代詩歌流派演變發展的學術作品,從宏觀著眼,概述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時期詩歌發展的歷程,并將唐朝各個時期政治文化等大環境對詩歌流派、詩人創作的影響和關系,納入詩歌體系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和獨創性。同時書中也采用了大量的精美的圖片,圖文并茂,更加生動形象。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目錄
緒論: / 001
一、唐詩的豐富性與個性美 / 002
二、唐詩流派與大唐文化精神 / 010
三、唐詩流派與唐詩美感的流變 / 023
**章霞景煥余照 鐘鼓震巖廊
——唐太宗與唐初宮廷詩風
/ 029
一、政治革新與文風依舊 / 029
二、風云人生與艷麗詩風 / 031
三、宮體詩與宮廷詩的時代差異 / 034
四、詩藝的進步與落后 / 040
第二章上官體興添秀色 風霜自在詩篇外
——上官儀詩歌及宮廷詩派
/ 042
一、宮廷政爭的激烈與宮廷詩風的平和 / 042
二、上官儀與宮廷詩風發展 / 044
三、人格與詩格的偏離 / 048
四、詩藝的發展與詩史的轉折 / 050
第三章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唐四杰” /
052
一、宮廷斗爭與寒士文人崛起 / 052
二、獨立人格與不幸命運 / 056
三、從臺閣到江山與塞漠 / 058
四、“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 064
第四章上林苑里花徒發 細柳營前葉漫新
——“文章四友”與“沈宋”
/ 066
一、 宮廷詩風的發展與宮廷詩人的兩面性 / 066
二、文人的結群與分化 / 071
三、“文章四友”的豐富性 / 073
四、沈、宋的歷史貢獻 / 079
第五章吳越多才士 風流入中原
——“吳中四士”及吳越詩人群體 / 085
一、盛唐文化的形成與吳越文化的脫胎換骨 / 085
二、清新浪漫的吳越風神 / 091
三、宮體詩的洗心革面 / 096
四、“吳中四士”的標志意義 / 099
第六章愁因薄暮起 興是清秋發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
100
一、“盛唐之音”的和諧與變奏 / 100
二、山水、田園的文化意蘊 / 103
三、田園的寧靜與動蕩 / 116
四、山水的恬淡與超越 / 123
五、山水田園詩的多樣性及發展 / 134
第七章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
——盛唐邊塞詩派 /
142
一、邊塞戰爭與邊塞詩派 / 142
二、愛國豪情與陽剛之氣 / 146
三、戰爭的復雜性與高適之詩 / 150
四、邊地生活與岑參詩的新奇 / 155
五、盛唐邊塞詩的豐富性與中晚唐邊塞詩的發展 / 162
第八章荒村帶返照 落葉亂紛紛
——8世紀后半葉的詩歌流派 / 171
一、“氣骨頓衰”與眾脈分流 / 171
二、感時怨世與《篋中集》詩人群 / 174
三、大歷十才子的幸運與不幸 / 178
四、“竊占青山白云、春風芳草”的詩人群體 / 185
五、皎然與吳中詩人群 / 193
第九章狂波心上涌 驟雨落筆前
——韓孟詩派 / 195
一、中唐政局與文人活動的群體性 / 195
二、“不詩之為詩” / 202
三、“郊寒島瘦” / 206
四、“鬼才”的生前與身后 / 211
第十章文章歌詩系民生杯酒光景亦逍遙
——元白詩派 / 216
一、“詩到元和體變新” / 216
二、以元、白為領袖的創作群體 / 218
三、新樂府運動與新樂府詩 / 221
四、通俗詩潮的興起與影響 / 225
第十一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晚唐三大詩派 /
232
一、時移世衰與文人群體分化 / 232
二、傷感萎靡的時代主調 / 234
三、唯美與艷情 / 237
四、隱逸與罵世 / 244
修訂后記 / 249
展開全部
詩國花開-唐詩美感的流變 作者簡介
吳懷東,1966年6月出生,安徽廣德人。先后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1987年)、北京大學(1993年)、山東大學(2000年)并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安徽師范大學博士后(2007年),現為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著作《唐詩流派通論》《杜甫與六朝詩歌關系研究》《唐詩與傳奇的生成》《杜甫大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