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耶路撒冷告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88843
- 條形碼:9787550288843 ; 978-7-5502-8884-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耶路撒冷告白 本書特色
這是一段在沖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成長于孟加拉國的利皮卡.佩拉漢,隨其英國籍猶太人丈夫里歐搬進耶路撒冷──一個蘊含豐富文化、備受爭議的神圣之地。面臨新環境的沖擊,兩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難解“以巴沖突”中的佩拉漢,從個人經驗出發,以婚姻生活為軸線,進而觀看周遭,體認當地人們的對立與仇恨、矛盾與誤解;記錄下文化之沖突,生活之齟齬。失根的靈魂試圖找到歸屬,在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交互激蕩中,盡管模糊,仍試圖在這座繁復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與希望之圖像。
耶路撒冷告白 內容簡介
一、三千年滄桑歷史凝成的一滴眼淚,數百萬失根靈魂化成的一句告白。在這里,你能看到過去所有歷史的側影,當下所有問題的癥結,卻*看不到未來。
耶路撒冷這座城市自誕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據了大部分軀體,每一次盛衰都會強化耶路撒冷獨一無二的神性,大概沒有哪座實體城市像耶路撒冷這樣見證過人類歷史的變遷。同時,它也是一座世俗之城,它充滿欲望且輾轉于多人之手,宗教、領土、財富、權力、血腥交相疊加。然而,它的未來在哪里,卻是身處其中的人都難以看透。
二、真人版《耶路撒冷三千年》,女性版《為你,耶路撒冷》,關于耶路撒冷,這是可讀性*強的一本書。
這本書不是像《耶路撒冷三千年》那種流水賬式的歷史資料堆砌,沒有那種諱莫如深的學術氣質,而是以個人的視覺對這座千年之城的觀察。大歷史縮到了小家庭,那種切膚的真實感能讓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耶路撒冷。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像《為你,耶路撒冷》那種新聞報道式的紀實文學,追求所謂“清明上河圖”式的全景概括,讓讀者毫無抓手。這是一個BBC女記者以異鄉人的見聞、情感、家庭為切入點寫的耶路撒冷,是她個人與這座城市的碰撞和糾纏,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與這座城市的碰撞與糾纏,能*程度地靠近讀者的立場,讀來更有親切感。
三、BBC女記者的移居生活實錄,一段在沖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以個人經歷為切入點,展現耶路撒冷這座宗教圣城的歷史與未來,讓中東沖突不再只是無關痛癢的國際新聞,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
四、臺灣誠品、博客來書店雙選書榜首,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感動推薦。
耶路撒冷告白 目錄
序幕/滿懷喜悅與責任的人生新頁-1
Contents
Part 1 愛與黑暗
1. 一個愛與黑暗的故事前傳-10
2. 母親不是猶太人-20
3. 今年在耶路撒冷-32
4. “無宗教”條款-47
5. 太多幸福-61
6. 也門的葫蘆巴醬-72
7. 我的“以色列”女兒-86
8. 艾梅克勒方街鬼魂的詛咒-106
Part 2 合法異鄉人
9. 一瓶安寧-124
10. 菲妲-129
11. 菲妲與塔瑪-143
12. 合法異鄉人-151
13. 猶太軍營大街-160
14. 撤退-173
15. 分居伴侶-182
Part 3 百年孤寂
16. 穆斯惹拉的棕櫚樹-192
17.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198
18. 拍攝紀錄片-208
19. 瑪亞上學去-217
20. 百年孤寂-222
21. 耶穌氣味之海-232
22. 公交車站的哈瑞迪猶太人-240
23. 成年禮-247
24. 渴望歸屬-254
Part 4 毀滅之城
25. 希望破滅-260
26. 崩潰-266
27. 菲妲與塔瑪的難題-272
28. 毀滅之城-283
29. “黑寡婦”來襲-29
30. “好”寶寶-304
后記/找到屬于我們的和平-312
致謝-314
耶路撒冷告白 作者簡介
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生長于孟加拉國與印度邊界,過去二十年來她曾住在英國、摩洛哥、約旦與以色列等國家。她自二十出頭便加入BBC 國際頻道,并曾在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北非、中東等地進行采訪。2005 年佩拉漢舉家遷往以色列,她在當地拍攝紀錄片并獲獎不斷,當中包括2010 年聲名卓著的地中海國際紀錄片影展的評審團特別獎。她目前往來于倫敦與耶路撒冷兩地之間。曾志杰從事翻譯多年。翻譯生涯截至目前為止,最煎熬卻也最滿意之作就是這本《耶路撒冷告白》。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