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天下一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22679
- 條形碼:9787519022679 ; 978-7-5190-226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一心 內容簡介
天下一心是人物統一的子學體系。天下一心,雖以天下思閾為基礎,卻不同于封建社會的天下秩序,而是子學學子、求是問真的學習體系。天下一堂,一家人骨肉親。天下同學,學不遠人,問根本自照自心,問真是正道直行! 短煜乱恍摹,是對“天下為公”和《為人民服務》等知識的粗淺學習與體會。
天下一心 目錄
二、本人問性,本實問命
三、人物統一,無產有恒
四、西東合生,古體新用
五、天下一堂,四海同修
六附
天下一心 節選
《天下一心》: 三、人物統一,無產有恒 人物統一,人統一物。知性得真,順性得正。應時得生,化性得成。宜人為經,開用為濟。以物濟人,資性人用。天下大物,天地人心。天下大是,仰觀光明。天下大勢,今古同心。天下大產,地利獨尊。天下大方,資性為人。天下大有,百命賴今。人物統一,創新之根。崇本問命,學習用性! ∥镏谌耍钥深惙;物產產物,人物物人。物產,有以動物為產的天產和以植物為產的地產。產物,即人造之事物,其中物態的為文物,理態的為文化,合稱為文明。核心概念之于人,核為物質之實在,心為精神所寄存。將精神與物質統一在人物一統之上,將物產產物統一在人倫序列之內,則天下有道,自歸心于天人倫理之中,同心相聚,同命相親。舍天人倫理而獨論物質與精神之統一,如似杯水浮茶難以遠航。人之于產物是主動的,人之于物產是被動的。明辨物產產物之關系則難易分明,順時乘勢,事半功倍。正如,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鐓基,不如待時,此“時”便是分清了被動與主動,知順識逆之時空關系,以*簡易的方式成就人生作為。因此,天產地產,物態理態都在人物關系的范疇之內,全在人物統一的范圍之中! ∷籽裕呵榫萍t人面,財寶動人心。直抵人心者,莫過義系利;直抵人命者,莫過病成災。西學重物,所言資本,資物計算。東學重產,資性本人。資物私有雖暫富勝于資性,其必歸于本物利人之常規。以物性益人而不關物利,乃“烏托邦”。以物利屈人而不法物性,即資物之悔。資物屈人,必催生出強權之心而不自知,縱欲無度,破壞平衡,唯利是圖,必造成人吃人的結果而不知“齊人攫金之錯在何處。唯論資本,必傷人情。資物之本,終歸資性。物性無不待人,有不知物性之人,無不待人之物性。以性觀用為哲學之命,以用觀性為哲學之理! ∥ㄎ镂ㄐ闹谖ㄐ。唯物以人用為本,唯性以明道為根,唯心與唯物統一即萬古不移的為人用所服務的哲學。往復人、物、性、用之間,得失盡是學人的自學自考自答案,福禍全是心行的自檢自驗自判斷。道由人定,德在人為。用始于學,明開于悟! ‘a之于人,初始為產生,再續為生產,不可續生為絕產。例如建筑,古代建筑為產物之一,秦磚漢瓦,鳳毛麟角,殘而不廢,遺跡為寶。今日建筑,一旦時至產權期或使用年限,不但難有藝術與文史意義,而且統稱為建筑垃圾。如則無異今日之時人,尤其是城鎮人口大多居住在明日的建筑垃圾之中!古代許多生活用品今日多被視為古董,珍懷寶藏。而今的一次性物品,歷時少至幾分鐘多至若干小時便成了廢品。這種滋味好像給時間裝上巨大的翅膀,如同將鐘表安裝上飛機的引擎。試想,天下道器多是絕產死產之廢物,那么身居其中的人心中情愫唯居者自知!所以,識產知物,正物養人,時不可待。正所謂:不出斗室,聞道可知是邦有圣;馬上遠觀可知此山有賢! ∮泻惝a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意在有學之人側重物產之產(過程),未學之人側重物產之物(結果)。以產為物則累官,以物為產則累民。學與未學,先造成了物產與人心的對立,后推衍成官與民的對立,唯有與不學之心對立方可統一對立。學而優則仕!笆恕弊峙c“任”字只差“士”字之上一筆。仕,字典義主要有為官和做事之意。仕,是人從側面與從屬的角度體現所學的價值。任,是人從正面與主體力學的角度努力實踐。所以,古“士大夫”多是一些有成就,有一定地位和權威的知識分子,其缺少的正是正面的“王”的擔當和承載! 巴酢,是上通自然,下通時用,中通人心的標志和原理圖,還是正觀人生的理想和學習的知識結構圖。據此,反觀“學而優則仕”之上,應是學而通則任,通而達則立,頂天立地不愧于學之初心。學而通則任,從本質上解決了人物統一的實踐問題,“學而優則仕”只能在從屬的角度偶有提示于“王”已至其極。優是相對的,通是絕對的,“通”統一“優”,“優”不可能統一“通”。世待通學通才通用,待“優”至“通”以致人物統一,方可做真事與實事。“共產”是堅定了物產之性,以“產”之共性為性,定性開物,資性人用,此正是人統一物的*高境界。人創產物,物產養人;以性發用,以用證性;共仰人性,天人并育。(并字倒置,并化共生)學悟“公共”一詞之理是謂今生向上之基礎,從而以性為體,以物為用,把人與物統一于知恒性(共性)者有恒仁,有恒仁者有恒人。恒仁為恒人之根本。識恒性者識恒用,知恒用者有恒心。有恒心者開物生利以致公用,無恒心者守物趨利貪私用。所以,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句列篇首,催人學習。唯學而有識之士,能“無恒產而有恒心”,界定了積極與消極的人生。孟子將“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句列篇后,不舍不學,勸俗務產,慈悲甘愚不學的人肉之身。 ……
天下一心 作者簡介
王瑞山,男,1970年生,黃石師范學院畢業,河北唐山人,1992年湖北黃石師范學院畢業,1997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大專書法畢業,1998年中國美術館展出,1999年全國首屆藝術家博覽會副主任.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