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導論
**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節 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
第四節 本書創新點
第二章 農村信息化的理論概述
**節 信息化和農村信息化
第二節 農村信息化相關理論
第三章 農村信息化相關文獻綜述
**節 農村信息化一般文獻綜述
第二節 農村信息化水平評價方法研究述評
第三節 農村信息化需求與供給研究綜述
第四節 農村信息化實踐模式研究綜述
第五節 信息化對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綜述
第四章 農村信息化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節 國外農村信息化發展狀況
第二節 國外農村信息化實踐模式與經驗啟示
第三節 我國農村信息化發展狀況
第五章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
**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總體發展狀況
第二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基本現狀
第三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遇到的問題
第六章 河南農村信息化的需求與供給分析
**節 河南農村信息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河南農村信息化服務供給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河南農村信息服務供給模式分析與評價
第七章 河南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約束分析
**節 河南農村信息服務有效需求相對不足
第二節 河南農村信息服務有效供給相對不足
第八章 農村信息化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構建
**節 農村信息化指標體系建立目標及指標選取的原則
第二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三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的確定
第四節 信息化評價模型的選擇
第九章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靜動態評價及地位分析
**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水平的靜態評價
第二節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水平的動態評價
第十章 農村信息化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
**節 農村信息化的經濟效應分析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選取
第三節 數據來源與統計量的描述
第四節 農村經濟增長模型的變系數回歸
第五節 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回歸及結果分析
第六節 結論
第十一章 農村信息化“生產率悖論”的檢驗
**節 引言與研究綜述
第二節 理論模型和研究假設
第三節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第四節 實證結果和分析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二章 其他省市農村信息化政策借鑒
**節 農村信息化方面政府相關政策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其他省市農村信息化政策借鑒
第十三章 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附件1 概述
1.1 砷、銻、銦的性質與用途
1.1.1 砷的性質與用途
1.1.2 銻的性質與用途
1.1.3 銦的性質與用途
1.2 含砷物料處理現狀
1.2.1 火法焙燒脫砷
1.2.2 濕法浸出脫砷
1.2.3 火法—濕法聯合工藝
1.3 含銻物料處理現狀
1.3.1 火法提銻
1.3.2 濕法提銻
1.4 含銦物料處理現狀
1.4.1 強化酸浸
1.4.2 硫酸化焙燒/熟化—水浸
1.4.3 預處理—酸浸
1.5 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內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主要研究內容
2 實驗原料及方法
2.1 實驗原料
2.1.1 原料來源及特點
2.1.2 化學組成分析
2.1.3 物相結構分析
2.1.4 砷賦存狀態分析
2.1.5 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
2.1.6 原料分析結論及實用性工藝選擇
2.2 實驗試劑與實驗設備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過程
2.3.1 高砷煙塵堿性浸出實驗
2.3.2 堿浸液冷卻結晶實驗
2.3.3 三氧化二砷制備實驗
2.3.4 高砷煙塵堿浸渣硫化鈉浸出—空氣氧化法制備焦銻酸鈉實驗
2.3.5 硫化鈉浸出渣硫酸浸銦實驗
2.4 分析與檢測
2.4.1 元素分析
2.4.2 浸出率的計算
2.4.3 氧化/還原結晶沉淀率的計算
2.4.4 樣品檢測與表征
3 濕法處理高砷煙塵的熱力學研究
3.1 引言
3.2 濕法浸出過程熱力學研究基礎
3.2.1 浸出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
3.2.2 浸出反應的平衡常數
3.2.3 電位—pH值圖的應用及繪制
3.3 高砷煙塵中砷的浸出
3.3.1 砷的行為
3.3.2 銻的行為
3.3.3 鉛和鋅的行為
3.3.4 銅和鐵的行為
3.3.5 硫的行為及硫黃的助浸機理
3.3.6 熱力學數據及計算
3.4 浸出渣中銻和銦的回收
3.4.1 銻的浸出熱力學分析
3.4.2 銦的浸出熱力學分析
4 高砷煙塵選擇性浸出脫砷研究
4.1 引言
4.2 高砷煙塵氫氧化鈉浸出工藝研究
4.2.1 氫氧化鈉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2.2 浸出溫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2.3 浸出時間對浸出率的影響
4.2.4 液固比對浸出率的影響
4.2.5 攪拌速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2.6 添加劑的影響
4.3 高砷煙塵氫氧化鈉—硫黃浸出正交實驗研究
4.3.1 正交實驗設計
4.3.2 正交實驗結果及討論
4.4 高砷煙塵氫氧化鈉—硫黃浸出工藝研究
4.4.1 初始氫氧化鈉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4.2 硫黃用量對浸出率的影響
4.4.3 浸出溫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4.4 液固比對浸出率的影響
4.4.5 硫黃粒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4.4.6 浸出時間對浸出率的影響
4.4.7 綜合實驗
4.5 高砷煙塵氫氧化鈉—硫黃浸出過程優化實驗研究
4.5.1 響應曲面法原理
4.5.2 實驗設計及數據處理
4.5.3 氫氧化鈉濃度與硫黃用量的交互影響
4.5.4 氫氧化鈉濃度與浸出溫度的交互影響
4.5.5 硫黃用量與浸出溫度的交互影響
4.5.6 優化區域的確定
4.6 高砷煙塵氫氧化鈉—硫黃浸出動力學研究
4.6.1 浸出動力學理論及研究方法
4.6.2 實驗方法及步驟
4.6.3 浸出動力學曲線
4.6.4 表觀活化能和控制步驟
4.7 高砷煙塵循環浸出實驗研究
4.7.1 高砷煙塵循環浸出及錫的影響研究
4.7.2 循環浸出過程中硫黃的轉化行為研究
5 堿浸液中砷的回收研究
5.1 引言
5.2 堿浸液中砷酸鈉結晶工藝研究
5.2.1 結晶溫度對砷結晶效果的影響
5.2.2 結晶時間對砷結晶效果的影響
5.2.3 攪拌速度對砷結晶效果的影響
5.2.4 砷酸鈉結晶優化實驗
5.3 石灰沉淀脫鈉—硫酸溶解—亞硫酸還原制備三氧化二砷的研究
5.3.1 砷酸鈉溶液的制備
5.3.2 石灰沉淀脫鈉研究
5.3.3 砷酸鈣渣硫酸溶解研究
5.3.4 亞硫酸還原制備三氧化二砷研究
5.4 S02直接還原法制備三氧化二砷的研究
5.4.1 砷酸溶液的配制及硫酸鈉的脫除
5.4.2 初始pH值的影響
5.4.3 反應溫度的影響
5.4.4 溶液中砷濃度的影響
5.4.5 反應時間的影響
5.4.6 SO2氣體流量的影響
5.4.7 綜合實驗
5.4.8 粗三氧化二砷的精制及產品表征
6 堿浸渣綜合回收研究
6.1 引言
6.2 堿浸渣硫化鈉浸出實驗研究
6.2.1 硫化鈉濃度對銻浸出率的影響
6.2.2 浸出溫度對銻浸出率的影響
6.2.3 液固比對浸出率的影響
6.2.4 氫氧化鈉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6.2.5 浸出時間對浸出率的影響
6.2.6 綜合實驗
6.3 銻浸出液空氣氧化研究
6.3.1 反應溫度對沉銻效果的影響
6.3.2 反應時間對沉銻效果的影響
6.3.3 空氣流量對沉銻效果的影響
6.3.4 粗焦銻酸鈉的精制及產品表征
6.4 堿浸渣硫化鈉浸出動力學研究
6.4.1 實驗方法及步驟
6.4.2 浸出動力學曲線
6.4.3 表觀活化能和控制步驟
6.5 硫化鈉浸出渣中銦的回收探索
6.5.1 正交實驗設計
6.5.2 正交實驗結果及討論
7 研究成果與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展望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