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0301
- 條形碼:9787208140301 ; 978-7-208-14030-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本書特色
有一種愛恨叫偶像與粉絲, 有一種情仇叫華生與福爾摩斯,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以《心之偵探》劇本為主體,該劇是非常林奕華的第56部原創作品,繼《梁祝的繼承者們》之后,作為“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學家”于劇團組建25周年之際發表。借九個福爾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結,重新創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劇中出現各種的失去,如幸福被挾持、幸福被綁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竊、幸福被嫁禍、幸福被謀殺、幸福被裝成謀殺的自殺,經常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它們將一步一樁被福爾摩斯偵破,破案的方法,叫作“哲學”。 有一種愛恨叫偶像與粉絲,有一種情仇叫華生與福爾摩斯,為什么我只是個普通人?孤獨即是地獄。在一起,為何這么難?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以《心之偵探》劇本為主體,該劇是非常林奕華的第56部原創作品,繼《梁祝的繼承者們》之后,作為“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學家”于劇團組建25周年之際發表。借九個福爾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結,重新創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劇中出現各種的失去,如幸福被挾持、幸福被綁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竊、幸福被嫁禍、幸福被謀殺、幸福被裝成謀殺的自殺,經常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它們將一步一樁被福爾摩斯偵破,破案的方法,叫作“哲學”。除劇本外,書中收入非常林奕華25周年3萬字紀念訪談、香港首演劇照40余幅、創作團隊導讀文章、精選觀眾劇評,以及林奕華導演為大陸巡演全新創作的“80個關鍵詞快問快答”和“81個查案考”。全書以查案的形式設計篇章,分“案前”“查案”“案發”“結案”“案中案”和“案底”六個部分。并附贈劇團25年全作品海報。此外,林奕華導演首次獻聲,為你朗讀《心之偵探》九大角色心理謎題,根據提示掃描書中二維碼,即可收聽和下載劇本有聲書。
信息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內容簡介
一個只問“資源”不問“心”的時代,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當答案不能滿足一個問題,問號就有可能成為一把危險的刀子。
當刀子指向你時,你在害怕什么?你能否因改變而幸存?
我們要用多少的“心”才能破解懸案,找到專屬的快樂,看見獨特的真實?
非常林奕華,走過25年,成為“心之偵探”
第56部原創作品,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學家,濃縮林奕華的創作哲學
人生,就是探案,每個人在其中,都是偵探……
裸脊板裝,查案式布局,6種內文用紙,40幅全彩劇照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目錄
查案,要用多少的心?/徐硯美
走過25年,成為心之偵探——林奕華、徐硯美對談
查案
探偵之心/林奕華
在普通人還不是普通人以前/林一泓
9件案件:什么是普通人?/林奕華
在一起,為何這么難?/徐硯美
案發
本事
《心之偵探》劇本:上半部 理性綜藝騷;下半部 感性嘉年華
案前 查案,要用多少的心?/徐硯美 走過25年,成為心之偵探——林奕華、徐硯美對談 查案 探偵之心/林奕華 在普通人還不是普通人以前/林一泓 9件案件:什么是普通人?/林奕華 在一起,為何這么難?/徐硯美 案發 本事 《心之偵探》劇本:上半部 理性綜藝騷;下半部 感性嘉年華 結案 人只是不甘孤獨,才為自己發明了情感/韋旖然 假如福爾摩斯與華生活在今天/Ray Leung 普通人的存在哲學/伽藍_蝴蝶飛了 林奕華,普通人與全能假想敵的戰爭謎案/楊不歡 案中案 《心之偵探》80個“關鍵詞”快問快答/徐硯美問 林奕華答 《心之偵探》81個查案考/徐硯美 案底 2016香港首演創作及制作團隊 “非常林奕華”56部原創作品年表信息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相關資料
和奕華相處的這兩三年,我也覺得他一直很難平靜下來,因為他問了許多核心的問題,所以他離問題的核心很近?墒,大眾也因這樣,始終是繞在他的“外圍”,與他保持距離,寧可當他的“圓周”,不愿進到他的“圓心”。原因是,真的太累了。
可是,難道繞在圓周就不累嗎?圓周上的距離,永遠是那么地遙遠,卻又始終會回到原點。奕華的無力感,是看著整個社會,繞著遠路,繞了一圈又一圈又回到原點。作戲,是從圓心再折射出更多不同的點,創造出不同的可能,讓每一個人看見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如此,他的無力感,也成為他的動力,他的動力,也提醒他,他有多么地無力。對我而言,他是用“心”去感受著普通人的諸多痛苦,再透過戲劇去作為他“心”的“投影幕”,將這些痛苦,轉化,有時荒謬,有時喜,有時悲,有時舞臺上空無一人,卻無限遐想,有時舞臺上鬧成一團,卻無限孤獨。
如果你問我,他身為一個偵探,到底這二十五年,五十六部作品,偵了些什么,又探了些什么?我會說,不多,就只是他自己而已。但是,這不就是創作的“真義”嗎?用自己,與世界對話,用身在世界的自己,與世界相處,用自己的心,跟整個世界交心。
——徐硯美 和奕華相處的這兩三年,我也覺得他一直很難平靜下來,因為他問了許多核心的問題,所以他離問題的核心很近?墒牵蟊娨惨蜻@樣,始終是繞在他的“外圍”,與他保持距離,寧可當他的“圓周”,不愿進到他的“圓心”。原因是,真的太累了。 可是,難道繞在圓周就不累嗎?圓周上的距離,永遠是那么地遙遠,卻又始終會回到原點。奕華的無力感,是看著整個社會,繞著遠路,繞了一圈又一圈又回到原點。作戲,是從圓心再折射出更多不同的點,創造出不同的可能,讓每一個人看見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如此,他的無力感,也成為他的動力,他的動力,也提醒他,他有多么地無力。對我而言,他是用“心”去感受著普通人的諸多痛苦,再透過戲劇去作為他“心”的“投影幕”,將這些痛苦,轉化,有時荒謬,有時喜,有時悲,有時舞臺上空無一人,卻無限遐想,有時舞臺上鬧成一團,卻無限孤獨。 如果你問我,他身為一個偵探,到底這二十五年,五十六部作品,偵了些什么,又探了些什么?我會說,不多,就只是他自己而已。但是,這不就是創作的“真義”嗎?用自己,與世界對話,用身在世界的自己,與世界相處,用自己的心,跟整個世界交心。 ——徐硯美
“非常林奕華”的劇場,每一次都讓觀眾帶著問題離開,這些問號不是要問這個世界的,而是要問問自己的。舞臺上的世界是純粹而無情的,純粹的是那些被披露無疑的人性和情感都真實且好與壞都不摻雜質,無情的是它們沒有假面和斗篷,不會隱形更不會遁地,所以它們變成鋒利的刺,扎進逃避追問自己的我們的內心。——韋旖然
哲學的提問,永遠有關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是本劇宣傳文案之一,也就是探討著人與人的關系!缎摹方璋选陡柲λ埂分械娜宋镏糜谏缃幻襟w發達、人人自我膨脹卻又如此能夠隱藏于群眾這個充滿矛盾的年代中,重新審視人與人的關系,以至人的存在感的問題。每一個《!分械娜宋锱c福爾摩斯這個主角的關系,以至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折射出在今天人人都能是主角的年代里,與他人的關系如何影響了“我”。——Ray
Leung信息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華的心之偵探學 作者簡介
林奕華 香港舞臺劇導演 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畢業后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1989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后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與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zui佳改編劇本。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過56出原創劇場作品,并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2010年與2012年各憑《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與《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獲上,F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zui佳導演獎。
非常林奕華 林奕華 香港舞臺劇導演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畢業后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1989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后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與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zui佳改編劇本。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過56出原創劇場作品,并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2010年與2012年各憑《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與《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獲上海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zui佳導演獎。林奕華亦致力于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上海與廣州等地的報章雜志撰寫文章,出版著作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待香港》系列、《娛樂大家》系列和《惡之華麗》系列叢書及浙江大學出版社《等待香港》系列等。新作包括一三年《是不是—香港電視劇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及一四年《是銀幕不是熒幕,是放映不是播映—當女性明星還是大女明星》。
非常林奕華由香港著名舞臺劇導演林奕華組建于1991年的舞蹈劇場。迄今已發表56部原創作品,先后于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臺北及中國大陸多個城市巡演。嘗試跟城市和當代對話,把“城市”作為背景,以“城市人”作為題材和演出對象,對傳統與經典的文化符號作當代的解構和重繹;與欲望和禁忌游戲,把小眾意識注入大眾劇場,思想,抑或娛樂,直面所有爭議;消費、欲望、寂寞、孤獨,性、自我、成長、愛……都是非常林奕華創作的關鍵詞,每一部作品都在探問現代人的切身議題——為什么我們不快樂?
信息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