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產品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546993
- 條形碼:9787111546993 ; 978-7-111-5469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業企業產品創新 本書特色
《工業產品創新》首先論述了當前一系列世界變革與背景趨勢,提出了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科學發展路徑;引入創新的內涵、常用的創新方法以及流程化創新方法;詳細講述了如何從技術拉動、需求發現及兩者的融合,進行創新機會的識別;構建了規范化、模塊化、協同化、精益化的產品創新體系架構;探討了支撐產品創新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追求可持續發展,并提出了服務創新體系,為制造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提供了借鑒!豆I產品創新》將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與DFSS(六西格瑪設計)作為產品創新的關鍵技術方法進行了重點闡述。創新文化與產業鏈的設計是中國工業企業產品創新體系的薄弱環節,《工業產品創新》也對此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同時還分析了若干國內外典型創新案例,為中國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積極的借鑒與參考。
工業企業產品創新 內容簡介
.作者為工業產品創新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業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全書通過案例來講解理論,脫開了枯燥的理論描寫,極大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工業企業產品創新 目錄
前言1 變革與啟示 1.1 世界變革發展趨勢 1.1.1 工業4.0 1.1.2 相關要素的變遷 1.1.3 先進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1.1.4 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 1.2 中國工業企業創新現狀 1.2.1 中國制造業發展現狀 1.2.2 中國工業企業創新模式現狀 1.3 中國工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1.3.1 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3.2 先進的核心技術不可能引進 1.4 中國工業企業創新的中國夢 1.4.1 工業企業價值鏈產業轉型方向 1.4.2 創新需要方法論體系 1.4.3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工業企業創新的重要支撐手段 參考文獻 2 創新內涵 2.1 創新的定義與內涵 2.2 創新模式 2.2.1 封閉式創新 2.2.2 開放式創新 2.3 創新的層次 2.3.1 漸進式創新 2.3.2 本質性創新 2.3.3 破壞性創新 2.4 創新的類型 2.4.1 商業模式創新 2.4.2 業務流程創新 2.4.3 技術創新 2.4.4 產品創新 2.4.5 服務創新 2.4.6 品牌創新 2.5 創新分類的價值 參考文獻 3 常用創新方法 3.1 常用創新方法概述 3.2 邏輯推理型技法 3.2.1 移植法 3.2.2 類比法 3.2.3 KJ法 3.2.4 自然現象和科學效應探索法 3.3 聯想型創新技法 3.3.1 智力激勵法 3.3.2 聯想法 3.3.3 逆向構思法 3.4 列舉型創新技法 3.4.1 缺點列舉法 3.4.2 希望點列舉法 3.4.3 特征點列舉法 3.5 形象思維型技法 3.5.1 形象思維法 3.5.2 靈感啟示法 3.5.3 大膽設想法 3.6 組合型技法 3.6.1 組合法 3.6.2 分解法 3.6.3 形態分析法 3.6.4 橫向思考法 3.7 有序思維型創造技法 3.7.1 奧斯本檢核表法 3.7.2 5W1H法 3.7.3 和田十二法 參考文獻 4 流程化創新方法 4.1 流程化創新過程 4.2 創新戰略 4.2.1 戰略三要素 4.2.2 創新戰略分析方法 4.3 市場細分 4.3.1 市場細分的意義 4.3.2 市場細分的步驟 4.4 了解客戶 4.4.1 客戶需求調研流程 4.4.2 關鍵的客戶調研工具(方法) 4.5 確定機會 4.5.1 聯合分析法 4.5.2 優選法 4.6 生成創意 4.6.1 創意生成方法 4.6.2 創意的管理 4.7 評估創意 4.7.1 機會計分卡與組合評估 4.7.2 優先化創新組合 4.8 實施創新 4.9 杠桿作用——建設創新文化 參考文獻 5 產品創新機會 5.1 驅動創新機會的模式 5.1.1 技術驅動創新 5.1.2 需求引導創新 5.1.3 組合驅動創新 5.1.4 引領性創新 5.2 技術驅動識別產品創新機會 5.2.1 技術驅動產品創新的內涵及特點 5.2.2 技術趨勢機會識別方法 5.3 需求識別產品創新機會 5.3.1 需求引導產品創新的內涵及意義 5.3.2 用戶需求的分類及界定 5.3.3 隱性需求的識別及挖掘 5.3.4 隱性需求挖掘案例 5.4 技術與需求組合識別創新機會 5.4.1 進行前衛用戶研究 5.4.2 實施產品概念測試 5.4.3 采用產品聯合分析 5.4.4 利用質量功能展開圖 5.4.5 三星公司的技術與需求組合創新 5.5 引領性創新識別創新機會 5.5.1 引領性創新的內涵及特點 5.5.2 蘋果公司的引領性創新 參考文獻 6 產品研發設計創新技術體系 6.1 產品創新總體架構 6.2 面向產品生命周期的創新流程 6.3 產品研發設計理論 6.3.1 產品研發設計的公理化理論 6.3.2 全球化產品開發理論 6.3.3 產品服務設計理論 6.4 產品研發設計的管理 6.4.1 產品創新管理 6.4.2 產品型譜管理 6.4.3 產品研發設計項目管理 6.4.4 產品生命周期知識管理 6.5 集成產品開發團隊 6.6 產品開發層次結構 6.6.1 規范化 6.6.2 模塊化 6.6.3 協同化 6.6.4 精益化 6.6.5 *優化 參考文獻 7 產品創新及其信息化融合 7.1 產品研發信息化的業務需求 7.2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支持創新的系統平臺 7.2.1 PLM發展概述 7.2.2 PLM的功能模塊 7.2.3 PLM的邏輯層次 7.2.4 PLM的實施路徑 7.3 PLM助力產品創新 7.4 PLM的發展趨勢 7.4.1 社區化的PLM平臺 7.4.2 由以面向文檔為中心轉移到以模型為中心 參考文獻 8 服務創新體系 8.1 服務型制造興起 8.2 服務創新的意義 8.2.1 服務創新延伸產品生命周期 8.2.2 服務創新提升客戶價值 8.2.3 服務創新促進節能減排 8.3 服務創新的類型 8.3.1 技術的推廣 8.3.2 服務導向方法 8.3.3 產品與服務的整合 8.4 服務創新的過程 8.4.1 功能服務到價值鏈服務 8.4.2 基本服務到個性化服務 8.5 從創新的視角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8.5.1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集成創新 8.5.2 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企業創新 8.6 服務創新與產品創新的聯系 8.6.1 服務創新與產品創新的不同點 8.6.2 服務創新與產品創新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9 TRIZ創新方法 9.1 TRIZ的基本內容 9.1.1 TRIZ的起源 9.1.2 TRIZ的基本觀點 9.1.3 TRIZ的解決問題流程 9.2 TRIZ的發展歷史及發展趨勢 9.2.1 TRIZ的發展歷史 9.2.2 TRIZ的發展趨勢 9.2.3 TRIZ在中國的發展 9.3 經典TRIZ的工具 9.3.1 經典TRIZ的工具體系 9.3.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9.3.3 技術矛盾和40個創新原理 9.3.4 物理矛盾 9.3.5 物場分析和76個標準解 9.4 現代TRIZ創新路線圖 9.4.1 TRIZ創新路線圖 9.4.2 系統分析和問題描述 9.4.3 問題求解與概念開發 9.4.4 建立概念情境 參考文獻 10 六西格瑪設計 10.1 六西格瑪設計的背景 10.1.1 六西格瑪設計的起源 10.1.2 DFSS的目標 10.2 六西格瑪設計的內涵 10.2.1 六西格瑪設計的概念 10.2.2 六西格瑪設計與六西格瑪的區別 10.3 DFSS的模式 10.4 DFSS的階段 10.4.1 DMADV路線圖 10.4.2 定義階段 10.4.3 測量階段 10.4.4 分析階段 10.4.5 設計階段 10.4.6 驗證階段 10.5 三星DFSS案例 10.5.1 三星推廣應用六西格瑪和TRIZ創新方法的主要歷程 10.5.2 三星推廣應用創新方法的主要經驗 參考文獻 11 產業鏈創新設計 11.1 產業鏈的典型結構和分類 11.2 產業鏈演化的原因與過程 11.2.1 產業鏈演化的影響因素 11.2.2 產業的進入和退出 11.2.3 產業鏈的演化過程 11.3 產業鏈的整合方式 11.3.1 產業鏈的水平整合 11.3.2 產業鏈的縱向整合 11.3.3 產業鏈的跨界混合整合 參考文獻 12 企業創新案例分析 12.1 蘋果公司商業模式創新 12.1.1 蘋果公司的發展歷程 12.1.2 蘋果公司的創新分析 12.2 IBM的創新轉型 12.2.1 IBM的轉型歷程 12.2.2 IBM轉型分析 12.3 海爾的創新 12.4 英格索蘭創新案例——創新引領科技,遠見開啟未來 12.4.1 英格索蘭的創新史 12.4.2 創意生成方法的演進 12.4.3 成果導向型創新方法 12.4.4 英格索蘭在創意生成領域的實踐 12.4.5 創新助力英格索蘭創造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信息
展開全部
工業企業產品創新 作者簡介
明新國,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智能制造與信息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生產性服務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標準化協會理事,國際項目管理協會(PMI)中國區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嘉興平湖市企業轉型升級研究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系統(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4.0、產業互聯網、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 產品創新工程(創意、創新、創業、眾創空間、創新鏈);生產性服務(服務型制造、產品服務系統);互聯網+工業(思維、模式、技術);精益企業與管理;物流與供應鏈(價值鏈)管理等。撰寫和發表論文100多篇,被國外SCI/EI檢索50多篇。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工業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出任專題分會主席及國際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經擔任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