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包郵 生物電化學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10-01
開本: 32開 頁數: 374
本類榜單:工業技術銷量榜
中 圖 價:¥92.2(7.2折) 定價  ¥12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生物電化學 版權信息

生物電化學 本書特色

《生物電化學》首次從生物電現象及其研究范圍、應用現狀涉及的電化學基礎知識出發,總結了現代生物電化學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闡述了當代生物電化學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對生物電現象與生物傳感新技術的原理、方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描述,主要內容包括生物電化學基礎、生物電現象及酶、微生物、DNA及免疫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生物環境、氧化還原自組裝膜界面電子轉移研究、數理基礎、技術基礎、生物電化學的研究領域、進展與應用。
本書適合于電化學分析工作者閱讀,可供化學(包括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及材料科學等領域工作者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化學專業高年級學生和分析化學專業研究生的教材。

生物電化學 內容簡介

1.“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
2.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3.本書主編長期從事電化學及電分析化學的教學及科研工作,參加和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0余篇,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
4.本書遵循“加強基礎,趨向前沿,反映現代,注意交叉”的編寫原則,總結了生物電化學研究基礎、常用方法及國內外前沿進展。

生物電化學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生物電現象1
1.2生物電化學及其研究范疇4
1.3生物電化學的應用現狀及展望9
參考文獻10
第2章電化學理論基礎
2.1電極反應與電極電勢12
2.1.1電極12
2.1.2電極反應13
2.1.3電極電勢14
2.1.4液接界電勢16
2.2雙電層17
2.2.1電極/溶液界面的性質及其研究方法17
2.2.2雙電層的結構20第1章緒論
1.1生物電現象1
1.2生物電化學及其研究范疇4
1.3生物電化學的應用現狀及展望9
參考文獻10
第2章電化學理論基礎
2.1電極反應與電極電勢12
2.1.1電極12
2.1.2電極反應13
2.1.3電極電勢14
2.1.4液接界電勢16
2.2雙電層17
2.2.1電極/溶液界面的性質及其研究方法17
2.2.2雙電層的結構20
2.3電化學過程熱力學22
2.3.1Gibbs自由能變與電動勢22
2.3.2可逆電化學過程熱力學23
2.3.3不可逆及準可逆電化學過程熱力學25
2.4電極反應動力學25
2.4.1動力學基本理論25
2.4.2電極過程的ButlerVolmer模型27
2.4.3標準速率常數和傳遞系數29
2.4.4交換電流密度30
2.4.5多電子步驟機理31
2.5電極體系中的傳質過程32
2.5.1物質傳遞的形成32
2.5.2物質傳遞普遍方程的推導34
2.5.3擴散36
2.6電極過程動力學44
2.6.1過電勢公式44
2.6.2復雜電極過程47
參考文獻50
第3章電化學技術基礎
3.1電化學測量體系組成52
3.1.1三電極體系52
3.1.2電解質溶液53
3.1.3隔膜54
3.1.4鹽橋54
3.1.5魯金毛細管55
3.1.6電解池58
3.2穩態測量技術61
3.2.1穩態過程61
3.2.2恒電流穩態與恒電勢穩態測量62
3.2.3穩態極化曲線的測定65
3.3暫態測量技術67
3.3.1暫態過程67
3.3.2控制電流暫態測量技術68
3.3.3常見的階躍電流波形69
3.3.4控制電流技術的應用70
3.3.5控制電勢暫態測量技術72
3.4線性電勢掃描伏安技術75
3.4.1線性電勢掃描過程中相應電流的特點75
3.4.2電化學極化下的動電勢掃描法76
3.4.3循環伏安法77
3.4.4薄層伏安法80
3.4.5大幅度線性電勢掃描法的特點與應用80
3.5脈沖伏安技術81
3.5.1常規脈沖伏安法82
3.5.2微分脈沖極譜法83
3.5.3脈沖極譜的充電電流和毛細管噪聲電流84
3.5.4差示脈沖伏安法85
3.5.5旋轉電極脈沖伏安法85
3.5.6方波伏安法86
3.5.7脈沖伏安法的應用87
3.6電化學阻抗譜技術88
3.6.1電化學阻抗譜的基礎知識90
3.6.2復合元件的阻納93
3.6.3電極過程的等效電路99
3.6.4電化學阻抗譜的測量技術101
3.7電化學噪聲技術103
3.7.1電化學噪聲分類104
3.7.2電化學噪聲測定105
3.7.3電化學噪聲分析107
參考文獻110
第4章環境與生物電化學
4.1生物電化學系統115
4.1.1BES的基本工作原理116
4.1.2BES的產電過程119
4.1.3生物質能源的產生120
4.2微生物燃料電池125
4.2.1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發展歷史126
4.2.2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分類127
4.2.3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優點133
4.2.4微生物燃料電池存在的問題134
4.2.5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應用前景136
4.3微生物電解電池138
4.3.1微生物電解電池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差異138
4.3.2微生物電解電池的優點139
4.3.3微生物電解電池的局限性139
4.3.4微生物電解電池的研究現狀140
4.4生物電化學與環境監測141
4.4.1生物電化學傳感器與環境監測141
4.4.2生物芯片與環境監測146
4.4.3生物電化學反應器與環境監測147
4.4.4生物電化學的發展方向147
參考文獻147
第5章電化學聯用技術
5.1光譜電化學技術154
5.1.1現場光譜電化學技術155
5.1.2非現場光譜技術165
5.1.3現場顯微技術168
5.2電致化學發光技術168
5.2.1電致化學發光的特點169
5.2.2電致化學發光的儀器結構169
5.2.3電致化學發光的基本反應機理171
5.2.4電致化學發光的基本類型172
5.2.5電致化學發光的應用175
5.3掃描電化學顯微鏡179
5.3.1SECM簡介179
5.3.2SECM的實驗裝置179
5.3.3SECM的工作模式181
5.3.4SECM的定量分析理論186
5.3.5SECM的應用186
5.3.6SECM的展望189
5.4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189
5.4.1石英晶體微天平的基本原理190
5.4.2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的應用191
5.5其他一些聯用技術193
5.5.1SECM和其他技術聯用193
5.5.2壓電、紅外光譜、電化學三維聯用技術194
5.5.3電化學表面等離子體波共振技術195
5.5.4磁共振方法196
參考文獻198
第6章電化學酶傳感器
6.1酶的化學本質及其組成202
6.1.1酶的化學本質203
6.1.2酶的組成203
6.1.3酶的特點204
6.2酶促反應的電化學研究205
6.2.1酶促反應的特點205
6.2.2酶促反應的影響因素206
6.3酶電化學生物傳感器207
6.3.1酶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工作原理207
6.3.2酶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分類208
6.3.3酶在電極上的固定化方法210
6.3.4酶傳感器的應用現狀212
6.3.5酶傳感器的未來發展趨勢215
6.4酶基生物燃料電池215
6.4.1酶基生物燃料電池的電極215
6.4.2酶電極的分類216
6.4.3酶的活性中心218
6.4.4外場對酶的影響219
6.4.5催化機理227
6.4.6酶電極的局限性227
參考文獻228
第7章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和DNA傳感器
7.1微生物固定化技術235
7.1.1吸附法236
7.1.2包埋法237
7.1.3交聯法241
7.1.4微生物固定中的納米材料242
7.2呼吸型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246
7.3代謝型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248
7.4中介型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249
7.5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的換頻方式249
7.5.1電流型微生物傳感器250
7.5.2電位型微生物傳感器251
7.5.3電導型微生物傳感器252
7.5.4微生物燃料電池型傳感器253
7.6電化學微生物傳感器的應用255
7.6.1在食品和發酵中的應用255
7.6.2環境監測256
參考文獻256
第8章電化學核酸傳感器
8.1核酸探針264
8.1.1核酸簡介264
8.1.2核酸雜交探針266
8.1.3核酸適配子268
8.1.4Gquadruplex核酸探針272
8.2核酸探針在電極表面的固定方法273
8.2.1吸附固定273
8.2.2自組裝274
8.2.3共價鍵合法275
8.2.4生物素親和素結合法275
8.3電化學核酸傳感器的信號檢出276
8.3.1基于電化學活性指示劑的雜交檢測276
8.3.2基于酶聯反應的信號放大檢測277
8.3.3基于納米材料的信號檢測278
8.3.4基于核酸體外擴增技術的信號放大檢測281
8.4電化學核酸傳感器的應用和發展趨勢283
參考文獻285
第9章電化學免疫型傳感器
9.1電化學免疫分析291
9.2電化學免疫傳感器293
9.2.1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原理293
9.2.2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分類294
9.2.3電化學免疫傳感器中抗原抗體固定方法296
9.2.4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表征302
9.2.5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再生及更新302
9.2.6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信號增強303
9.2.7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應用317
9.3電化學酶聯免疫分析320
9.3.1酶聯免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321
9.3.2酶聯免疫分析方法的常見類型321
9.4電化學酶聯免疫傳感器325
9.4.1電化學酶聯免疫傳感器的基本原理325
9.4.2電化學酶聯免疫傳感器的種類325
9.4.3電化學酶聯免疫傳感器的應用327
9.4.4電化學酶聯免疫傳感器的前景328
參考文獻328
第10章氧化還原自組裝膜界面電子轉移研究
10.1氧化還原自組裝膜電子傳遞研究的電化學分析方法338
10.1.1自組裝膜338
10.1.2自組裝膜電子傳遞研究的電化學分析方法340
10.1.3自組裝膜長程電子轉移的影響因素342
10.2自組裝膜上的KET電化學測量的氧化還原體系343
10.2.1自組裝膜長程電子轉移理論簡介344
10.2.2標準速率常數ks的理論計算公式345
10.2.3氧化還原體系K3Fe(CN)6-K4Fe(CN)6和亞甲基藍-無色亞甲基藍的電子轉移速率常數的測定347
10.3ET動力學的微觀效應351
10.3.1電子轉移機理的基本概念351
10.3.2ET動力學352
10.3.3ET的微觀理論353
10.4氧化還原自組裝單層膜的結構354
10.5卟啉自組裝膜電化學355
10.5.1卟啉自組裝膜的制備355
10.5.2基于金屬卟啉軸向配位的自組裝研究358
10.6SECM表征卟啉自組裝膜在金電極上的成膜過程361
10.6.1H2MPTPP修飾電極的循環伏安表征361
10.6.2表征卟啉自組裝膜在金電極上的成膜過程363
10.6.3卟啉自組裝單分子膜長程電子轉移過程的SECM的研究366
10.6.4巰基卟啉在金電極表面自組裝過程中的分子定位366
參考文獻368
索引371
信息
展開全部

生物電化學 作者簡介

盧小泉,教授,博導,長期從事電化學及電分析化學的教學及科研工作.參加和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0余篇,鑒定成果4項。榮獲2012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獲得教育部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中國化學會全國青年化學獎、甘肅省杰青、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杰出獎、甘肅省第六屆青年成才獎、蘭州市首屆青年科技獎等,多次獲甘肅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 久久综合久久伊人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 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高清的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 欧美婷婷色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肉体暴力强伦轩在线播放 | 免费看黄网站在线看 |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 九九热在线观看 |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免费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国产一级久久免费特黄 | 一级做a毛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h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 日本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视频 |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 | 久久伊99综合婷婷久久伊 | 日本高清毛片中文视频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 欧美日韩高清不卡免费观看 |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 jizz在线看片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