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505695
- 條形碼:9787553505695 ; 978-7-5535-0569-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本書特色
★ 本書時間跨度自秦帝國建立(公元前221年)起,直到蒙古族進入中原(公元1279年)止
★ 或是從單個物件,或是從某個物件的小附件,或是從一幅畫入手,透過屬于它們各自時代的印記展開
★ 書寫有什么重要意義?何時進行慶典活動?如何看待死亡?本書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 通過本書,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人對足球的熱情,中國美女形象的轉變,以及中國人對于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是出口熱門產品的絲綢的偏愛
★ “這是一本兼具教育意義且又令人閱讀愉悅的書。”—— 德國歷史期刊《當年》(DAMALS)
★ “兼具學術性,卻毫不乏味。”——德國 考古歷史雜志《EPOC》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通過對按六十甲子排列的60件已發掘的出土文物的詳盡、生動的介紹, 并配以大幅彩色照片, 闡述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各種不同側面, 例如: 書寫是如何重要? 何時進行慶典活動? 如何看待死亡? 本書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并大范圍地涉及了各種不同話題, 從食物到教育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目錄
緒論
地理概貌
人口概貌
朝代概貌
資料來源
社會各階層
1.甲子:皇帝——天的代言人
2.乙丑:世故而又腐敗的官員
3.丙寅:從軍立功
4.丁卯:受歧視而又膽小的太監
5.戊辰:商人和貨郎前言
緒論
地理概貌
人口概貌
朝代概貌
資料來源
社會各階層
1.甲子:皇帝——天的代言人
2.乙丑:世故而又腐敗的官員
3.丙寅:從軍立功
4.丁卯:受歧視而又膽小的太監
5.戊辰:商人和貨郎
6.己巳:手工業者——在個性創造和批量生產之間
7.庚午:地主、農民和佃戶
8.辛未:傭人和奴隸
9.壬申: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
生活道路
10.癸酉:家庭——宇宙秩序的縮影
11.甲戌:女性的夢想
12.乙亥:男性的憂慮
13.丙子:嚴守禮節與感官享受
14.丁丑:童年和少年
15.戊寅:老年的負擔
16.己卯:死后的世界
中國輪廓
17.庚辰:城市和首都
18.辛巳:分割和控制
19.壬午:房屋和庭院
20.癸未:家具和空間布置
21.甲申:倉庫——抗擊饑餓的堡壘
22.乙酉:餐廳一瞥
23.丙戌:天上的露水和玉液——茶
24.丁亥:羊羔酒和其他酒精飲料
25.戊子:時尚的力量
習俗
26.己丑:自然與環境
27.庚寅:科學之路
28.辛卯:稍縱即逝——對時間的思考
29.壬辰:規矩和權力
30.癸巳:法律和仁慈
31.甲午:長生不老的秘訣
32.乙未:從刷牙到如廁閱讀
交流溝通
33.丙申:旅行和交通
34.丁酉:航海和指南
35.戊戌:游走市場——交易之樂
36.己亥:金錢和幸福
37.庚子:進貢和頭銜
38.辛丑:從琥珀到貂皮——吸引眼球的舶來品
39.壬寅:出口暢銷貨——絲綢
文化藝術
40.癸卯:中國文字
41甲辰:書籍的生產和銷售
42.乙巳:兩大發明——造紙和印刷術
43.丙午:墨和毛筆
44.丁未:意境無窮的中國畫
45.戊申:文學的美學要求和道德責任
信仰
46.己酉:生死界限
47.庚戌:即興與守禮的道教
48.辛亥:儒家正統思想
49.壬子:佛教諸神——佛和菩薩
50.癸丑:寺廟和佛塔
51.甲寅:圣骨崇拜和自我犧牲
52.乙卯:火祭壇上的禮儀——祆教
53.丙辰:摩尼教和景教
嗜好
54.丁巳:亦莊亦諧的音樂
55.戊午:舞蹈——異國情調和色情
56.乙未:小丑和雜耍
57.庚申:駿馬和騎士
58.辛酉:男人與狗
59.壬戌:運動——競賽和專注
60.癸亥:賭博——玩物喪志
教師節(公歷9月10日)
授人廚藝,手有余香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有月餅的中秋才完整
秋分(公歷9月22~23日之間)
秋花秋色秋梨膏
寒露(公歷10月8~9日之間)
桂花甜羹有助收心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風雅重陽糕
霜降(公歷10月23~24日之間)
秋日果醬
萬圣節(公歷10月31日)
讓菊花和南瓜做朋友
立冬(公歷11月7~8日之間)
甜蜜記憶:赤豆桂圓羹
小雪(公歷11月22~23日之間)
小雪天,芝麻糊
感恩節(公歷11月第四個星期四)
看得見的幸福
大雪(公歷12月7~8日之間)
豬腳湯是福
冬至(公歷12月21~23日之間)
數九消寒
圣誕節(公歷12月25日)
圣誕煮熱酒信息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節選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相關資料
“這是一本兼具教育意義且又令人閱讀愉悅的書。”
—— Heike Talkenberger,德國歷史期刊《當年》(DAMALS)
“兼具學術性,卻毫不乏味。”
—— Kai Vogelsang,德國 考古歷史雜志《EPOC》
華夏:由60件文物構成的中國古代文化史 作者簡介
賀東勱(Thomas O. Höllmann),1952年出生于德國埃根費爾登,慕尼黑大學漢學和民族學教授,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并曾一度擔任該院副院長一職,同時也是德國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