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搶走我名字的人 本書特色
1.本書是國內首次引進出版,作者安·摩根是英國新晉人氣作家,獲得國際各界熱評。本書被譽為“2016年必讀書目之一”。
2.本書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劉媛翻譯,譯文水準高,讀者能從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劉媛還是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3.本書是一個雙胞胎姐妹成長與告別的故事,講述了姐姐海倫自視甚高,妹妹艾麗看似軟弱,卻更有心機,善于隱藏自我,兩人在一次交換身份游戲后,命運發生扭轉。姐姐遭母親遺棄,從此開始了坎坷的求生和藝術之路,妹妹卻一帆風順,成為電視和社交界的紅人,直到有一天遭遇車禍。每個人被迫開始承受命運的懲罰。
4.本書雙線交叉敘事,結構獨特,情節曲折,涉及愛、謊言、嫉妒、家庭成長等元素和時下熱門話題,必定獲得讀者青睞。
5.本書由國內一流設計師整體設計,特別精選了人氣插畫師無口森作品作為本書封面插畫,封面、內文設計精美,采用手感良好紙張,印刷精良,在同類書籍比較中可謂稀有產品。
6.本書從內容到包裝,符合本書定位和格調,面對的也是購買力強、閱讀群體大和追逐話題的年輕讀者群,是聯合讀創精心打造的作品。
搶走我名字的人 內容簡介
一對雙胞胎,海倫和艾麗,有一天,她們決定玩一場刺激的游戲,互換名字,然而,艾麗再也不肯把名字還給海倫。
姐妹兩人的生活隨之生活偏離原來的軌道,難以扭轉……
很多年之后,海倫接到媽媽的電話,卻得知已是名人的艾麗遭遇車禍,昏迷不醒……
回首往事,她們是否猛然發現各自的秘密?
搶走我名字的人 目錄
PART.1 搶走名字
PART.2 尋找身份
致謝
譯后記
搶走我名字的人 節選
聲音似繽紛的絲帶一樣交纏著。孩子們咯咯的傻笑像明亮的飾帶,冰淇淋車招搖的回旋曲如同昏暗中的煙火,當然還有其他的聲音,人們還在喋喋不休地談論一場早已結束了的比賽。鳥兒歌唱著,嚶嚶地盤旋,伴隨著凄厲的叫聲落回地面,那聲音就像機械摩擦發出金石聲般刺耳。循環。停止。循環。
斯瑪吉疲倦地睜開雙眼,光線穿過她那條掛在窗前的扎染圍裙射了進來,死蒼蠅、塑料袋,還有躺在一邊的伏特加酒瓶十分扎眼。早上嗎?噢,不,已經到下午了,下午太陽才會從這個角度曬過來。又荒廢了一天。
筆、火柴和衛生棉條在桌上散落著。一根抽了一半的香煙正慢慢地燒進桌面的塑料板里,板子被燙出傷疤般的皺褶。一把牙刷橫躺在制冰的冰格旁邊,冰格里盛滿了凝固的玫紅和紫色顏料,看上去像干涸的血。
她身陷在躺椅里,眼睛緊緊盯著畫布,畫布撐在已經壞掉的煤氣爐上方的架子上。畫面是這樣的:一張報紙釘在椅座上。因為這幅畫,昨夜,前夜,又或者從很久之前開始,她就沒法入睡,腦袋里嗡嗡響著,搜腸刮肚,想找出賦予這個平面洶涌的顏色和造型的手法。她希望自己能再次抓住那種感覺,靈感到來時,就像巨浪,沖碎她意識的堤墻,將她拽進那灰色的大海中飄蕩,浪潮消失后,只剩一堆殘骸。這張畫布見證了這一切——右上角那一抹紛擾的亮色意味著即將消逝的波浪。椅座上報紙的頭條寫著:“領低保的老人在街頭巷子里遭遇搶劫。”
迷人的想法終會逝去,但總有一些聲音重新涌入她的內心,填補空白,揮之不去——有時是喃喃自語,有時是嚴厲的呵斥。好吧,也算是有點意思。至少,有那么點意思。
她舉起手,揉了揉眼,這時,鈴聲又響起來。電話?她還有些迷糊。怎么還沒停機?堆在玄關那兒的信里,起碼有二十封是電信公司的催繳單吧。
她一動不動,任由電話鈴響著,沒有一點去接的意思。未接留言又多了一條。可能是那些所謂的“熱心人”打電話來問候她的近況。不管怎樣,她壓根沒想過明天再給他們回復,更不會想如何編造借口搪塞過去。
當然,這通鈴聲也可能是她的幻聽。不過,她覺得自己已經同糨糊一般的大腦不會再玩什么新花招了。
她繼續睡眼蒙眬地盯著墻上被撕得凌亂的日程表。今天到底是哪天?日子已經過糊涂了。在搞清楚之前,星期四插在了原本應該是星期二的地方,你正盯著的是屬于星期五的那個格子。還有那些該死的星期一,混亂得令人作嘔。從日程表里看不出一絲日程。根本弄不清楚哪天是兌賬日。從來就沒弄清楚過。她深深地吸了口氣,肚子咕咕叫了起來。
她覺得該去弄點吃的。她站了起來,地板在緩緩傾斜,就像走進參加主題公園花車游行的馬車的門。視野里所有東西的邊緣都泛著煙火般的閃光,她牢牢抓緊一把椅子。(“別猶豫!”一個聲音在她腦中的一個角落突然響起。)穩住。
她走出房間,穿過走廊,剝落的墻紙上掛著三三兩兩的釘子,廚房的門廳中彌漫著變質牛奶的酸臭味。廚房里,鼓囊囊的塑料袋,扎緊了口,挨個擺在廚房的地板上,就像養雞場里的母雞。垃圾從垃圾桶漫出來,像瀑布一樣,水槽里的餐具堆積如山。
斯瑪吉打開冰箱門,電話又凄厲地響起來,她一個踉蹌失去了重心。她試著伸出一只胳臂撐住自己,卻被電線絆住了。她重重地摔進那堆垃圾袋里,有什么東西被她從墻上扯了了下來。頭頂的天花板已經裂開了,好在大部分被托住了,不會直接砸到她腦袋上。
她聽見了另外一個聲音,這一次,聲音似乎是從身外的某個地方傳來。
“艾麗?”一個微弱卻嚴厲的聲音,“艾麗?”
她環顧四周。廚房的龍頭滴滴答答,一如往常。她把頭埋進手里,臉上磨出皮屑。她搖搖頭,努力趕走那些幻覺。
“艾麗?”那聲音再次飄來。
她轉過身從指縫中偷瞄。聲音從她身旁的電話聽筒里傳來。她小心翼翼地抓起電話,舉到耳邊。
“艾麗?”電話那頭的人說道,“是媽媽。嗯,聽著,我可沒時間跟你傻了吧唧地捉迷藏,我知道是你,尼克給我了你的號碼。”
死一樣沉默。頭頂上,冰箱門因為長時間敞開著,發出了嗶嗶的警告聲。
“行,你要這個樣子,我也沒辦法。”電話里的聲音繼續說道,“要不是海倫的事,我才不會打這個電話。”一聲輕嘆,“出了一場事故,我想海倫大概陷入了昏迷。那個,按道理還是應該告訴你。說真的,我可不愿打這個電話,不過……還是……反正就這樣了。我告訴你,總比你看新聞才知道要好。”
她感覺廚房里似乎有暗影涌動著,蔓延著,仿佛一朵畸形的毒花。各種聲響在角落里嘲笑她,隨時準備撲過來。她卻從未像此刻這般麻木和虛弱。
“沒什么好說的了,現在這個樣子我們都傷透了心。”電話里的聲音說,“賀瑞斯還能撐住。理查德已經請好了假。”
那團暗影朝她涌來,像煙霧一樣翻滾著,穿過塑料的吊頂,這一切讓她毛骨悚然。她想動一動,可某種感覺將她牢牢地固定在那里,她有些手足無措,躁動從指尖一直蔓延到脖頸兒。伴隨著冰箱報警器的節奏,恐懼一波一波地襲來。
“現在大家都爭取每分每秒待在醫院里。”電話里的聲音繼續說道,“當然,很多媒體也在關注這件事。”
那聲音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是一聲咆哮:“你難道吐不出一個字嗎?!”
暗影徹底包圍了她,她感覺無法呼吸,眼冒金星。她咽了咽喉嚨,深呼吸,緊緊抓著電話,眨著眼。
(“碎嘴婆子,”她心里炸開一個聲音,“才*該死!”)
斯瑪吉閉上眼,深呼吸。“恐怕您打錯電話了。”她說,語氣平靜,每個字都得像會計們桌上的硬幣一樣排列得整整齊齊。
就在話筒中憤怒的聲音幾乎要沖出來將她撕碎的時候,話筒掉了。她跌坐回那堆袋子中。一個紙盒正往她的肩膀上漏著什么,但她已經什么都感覺不到了。她腦中亂成一團。冰箱里的燈光從天而降,陽光般散落在她的眼瞼上,跳躍著,嬉鬧著。冰箱發出的蜂鳴聲似乎模仿郊區的街道上的舊貨車的倒車提示音。嗶嗶,嗶嗶,這一切,就發生在不久以前,某個夏日午后。
……
搶走我名字的人 相關資料
我想告訴故事中青春期時的海倫和青春期時的自己:那些說不清的事,一開始,你以為是一場測試,后來,覺得是一次懲罰,但終于發現,原來是一件禮物——這大概也是安·摩根在故事的末尾想告訴各位讀者的。
——本書譯者劉媛
《搶走我名字的人》是2016年必讀書目之一,我非常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國際書評
讀完這本書,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一部杰出的文學作品,它會是我今年讀到地至好的書之一。
——國際書評
《搶走我名字的人》不僅吸引人讀下去,還充滿了思考和警示,強迫讀者去質疑社交規則中的種種弊病。我期待安·摩根之后的作品。
——推特書評
陰暗,令人著迷,欲罷不能。
——《太陽報》
第一頁就勾起你的欲望。
——南森·法勒《墜落之愕》作者
一段扣人心弦的殘酷故事……充滿了轉折和意外……令人震撼。
——帕特麗夏·鄧克爾《索菲和女巫》作者
全篇充斥著噩夢的元素……引人入勝。
——露西·考德威爾《乞丐騎行記》作者
一本充滿力量,令人心滿意足的小說。
——麗貝卡·威特《跟蹤者》作者
搶走我名字的人 作者簡介
安·摩根(Ann Morgan),英國新晉人氣作家,定居倫敦,歷任《名利場》雜志副主編。
2015年,她的第一部作品《閱讀世界:一個文學探險家的自白》出版,獲得一致好評。
《搶走我名字的人》是她的第一部小說。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