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對象 參考文獻第2章 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2.1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概念和研究范疇 2.1.1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概念 2.1.2 網絡組織視角下的高技術產業集群 2.2 知識網絡的研究綜述 2.2.1 知識網絡 2.2.2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知識網絡研究 2.3 知識轉移的研究綜述 2.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知識網絡 3.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成因 3.2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的主體 3.2.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構成要素模型構建 3.2.2 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模型構建 3.3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的特征 3.3.1 社會網絡視角下集群知識網絡的特征研究 3.3.2 知識網絡特征指標的確定 3.3.3 社會網絡下集群知識網絡的關系特征 3.3.4 社會網絡下集群知識網絡的結構特征 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4章 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中的知識轉移 4.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轉移的成因 4.2 知識轉移的主體 4.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5章 研究的概念模型和假設 5.1 研究的概念模型 5.2 變量的定義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假設 5.2.1 知識轉移雙方的個體特征與知識轉移效果 5.2.2 知識網絡節點間的結構特征和關系特征、知識轉移雙方與知識轉移效果 5.2.3 知識轉移雙方的成長階段、競合關系和盈利能力與知識轉移的效果 5.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6章 設計與數據收集 6.1 問卷設計 6.2 變量設計與測量指標 6.2.1 自變量 6.2.2 中介變量 6.2.3 因變量 6.2.4 控制變量 6.3 樣本選擇和數據收集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7章 高技術集群企業間知識網絡中知識轉移影響因素模型的實證分析 7.1 調查問卷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7.1.1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7.1.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7.2 方差分析 7.2.1 接收企業成立年限的方差分析 7.2.2 接收企業年銷售收入的方差分析 7.2.3 知識轉移雙方競合關系的方差分析 7.3 調查問卷的效度和信度檢驗 7.3.1 樣本效度的測量方法和檢驗結果 7.3.2 樣本信度的測量方法和檢驗結果 7.4 相關性分析 7.5 多元回歸分析和研究假設的檢驗 7.5.1 回歸模型的評估標準 7.5.2 知識轉移雙方的轉移動機和轉移能力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3 知識特性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4 知識轉移渠道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5 知識轉移雙方知識轉移動機和能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7.5.6 知識轉移雙方知識轉移動機和能力的調節效應分析 7.6 主要結論與理論模型的修正 7.7 進一步討論 7.7.1 有關控制變量的進一步討論 7.7.2 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的進一步探討 7.7.3 相關假設檢驗結果的進一步討論 7.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第8章 結論 8.1 研究結論與啟示 8.2 創新與展望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對象
參考文獻
第2章 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2.1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概念和研究范疇
2.1.1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概念
2.1.2 網絡組織視角下的高技術產業集群
2.2 知識網絡的研究綜述
2.2.1 知識網絡
2.2.2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知識網絡研究
2.3 知識轉移的研究綜述
2.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知識網絡
3.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成因
3.2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的主體
3.2.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構成要素模型構建
3.2.2 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模型構建
3.3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網絡的特征
3.3.1 社會網絡視角下集群知識網絡的特征研究
3.3.2 知識網絡特征指標的確定
3.3.3 社會網絡下集群知識網絡的關系特征
3.3.4 社會網絡下集群知識網絡的結構特征
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中的知識轉移
4.1 高技術產業集群知識轉移的成因
4.2 知識轉移的主體
4.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研究的概念模型和假設
5.1 研究的概念模型
5.2 變量的定義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假設
5.2.1 知識轉移雙方的個體特征與知識轉移效果
5.2.2 知識網絡節點間的結構特征和關系特征、知識轉移雙方與知識轉移效果
5.2.3 知識轉移雙方的成長階段、競合關系和盈利能力與知識轉移的效果
5.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設計與數據收集
6.1 問卷設計
6.2 變量設計與測量指標
6.2.1 自變量
6.2.2 中介變量
6.2.3 因變量
6.2.4 控制變量
6.3 樣本選擇和數據收集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技術集群企業間知識網絡中知識轉移影響因素模型的實證分析
7.1 調查問卷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7.1.1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7.1.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7.2 方差分析
7.2.1 接收企業成立年限的方差分析
7.2.2 接收企業年銷售收入的方差分析
7.2.3 知識轉移雙方競合關系的方差分析
7.3 調查問卷的效度和信度檢驗
7.3.1 樣本效度的測量方法和檢驗結果
7.3.2 樣本信度的測量方法和檢驗結果
7.4 相關性分析
7.5 多元回歸分析和研究假設的檢驗
7.5.1 回歸模型的評估標準
7.5.2 知識轉移雙方的轉移動機和轉移能力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3 知識特性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4 知識轉移渠道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回歸分析
7.5.5 知識轉移雙方知識轉移動機和能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7.5.6 知識轉移雙方知識轉移動機和能力的調節效應分析
7.6 主要結論與理論模型的修正
7.7 進一步討論
7.7.1 有關控制變量的進一步討論
7.7.2 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的進一步探討
7.7.3 相關假設檢驗結果的進一步討論
7.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結論
8.1 研究結論與啟示
8.2 創新與展望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