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語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5537
- 條形碼:9787516185537 ; 978-7-5161-855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意語文化 本書特色
馮鐵山*的《詩意語文論/寧波大學學術文庫》立足于我國中小學語文本體論缺失,價值取向偏向工具性、應試化,學生語文學習主體地位弱化等問題的思考,依托作者研究二十年之久的“新詩教實驗”、
“詩意語文”與“詩意作文”等課題的研究成果,力圖凸顯語文歸真、求善、至美的詩意,以言語實踐為本體,探索“指向語言表達”的詩意語文教學目標建構,常規語文教材詩意點挖掘,“教路、文路、學路
”三路合一的詩意語文教學流程設計,以及詩意閱讀教學、詩意作文教學的操作要領。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陶冶詩情、啟迪詩思、感悟詩理、典雅漢語。
詩意語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我國中小學語文本體論缺失,價值取向偏向工具性、應試化,學生語文學習主體地位弱化等問題的思考,依托作者研究二十年之久的“新詩教實驗”、“詩意語文”與“詩意作文”等課題的研究成果,力圖凸顯語文歸真、求善、至美的詩意,以言語實踐為本體,探索“指向語言表達”的詩意語文教學目標建構,常規語文教材詩意點挖掘,“教路、文路、學路”三路合一的詩意語文教學流程設計,以及詩意閱讀教學、詩意作文教學的操作要領。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陶冶詩情、啟迪詩思、感悟詩理、典雅漢語。
詩意語文化 目錄
**章 詩意語文的命名 **節 是什么成就了語文的“農鞋” 一 語文的本體 二 “研究語言”走向“學習語言” 三 言語實踐釋義 第二節 語文憑什么得以命名 一 從《世界,我給你重新命名》說起 二 語文命名的歷史流變 三 語文命名的內在邏輯 第三節 詩意語文的基本內涵 一 “詩”與“詩意”的追索 二 詩意語文的基本內涵 第四節 詩意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 立足詩情,復活感性,喚醒感動 二 立足詩思,回歸圖景,協同雙腦 三 立足詩理,多元對話,感悟人生 四 踐履詩行,涵泳吟味,實踐體驗 五 立足詩語,講究神韻,高揚個性第二章 詩意語文情感熏陶論 **節 語文教學的詩意本質 一 語文教學的詩意本質 二 語文教學詩意本質的失落 三 語文教學詩意本質的回歸 第二節 詩意語文教學的基調 一 給生命以詩意的底片 二 詩意精神培養的基調 第三節 詩意情感的內涵 一 情感的內涵 二 詩意情感的內涵 三 詩意情感熏陶的意義 第四節 詩意情感熏陶的基本策略 一 營造詩意情感場,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 設置詩意情境,復活學生的新感性 三 多元主體真誠對話,觸摸字里行間的漣漪第三章 詩意語文智慧啟迪論 **節 語文是何種思維 一 語文教學為什么走入“死胡同” 二 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何種思維 三 漢語言與思維方式 第二節 詩意智慧內涵的詮釋 一 圖景性的思維方式 二 以己度物的思維方式 三 左右大腦協同的創造性思維方式 第三節 詩意智慧啟迪的基本價值 一 有助于學生詩意地認識、理解和把握世界 二 有助于學生符號本質對象化 三 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慧 第四節 詩意語文的智慧啟迪 一 培養學生全納世界的“心境” 二 掌握詩意的觀世法 三 變平面思維為立體思維第四章 詩意語文教學意義論 **節 語文教學凸顯誰的意義 一 文本作者的主體性及語文教學意義 二 語文教師的主體性及語文教學意義 三 教材編輯的主體性及語文教學意義 四 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語文教學意義 第二節 語文教學的意義是什么 一 意義內涵的多學科視野概念分析 二 意義外延的多學科視野概念分析 三 語文教學意義的概念分析 第三節 語文教學意義如何生成 一 言語實踐本體視域下的學生內涵 二 主體間性視域的語文教學意義生成 三 基于言語實踐的語文教學意義生成 第四節 詩意語文教學意義的把握 一 力學,感知語象r 二 好學,探索物象 三 悟學,體驗情象 四 品學,分析意象 五 樂學,融會心象第五章 詩意語文典雅語言論 **節 典雅漢語的基本內涵 一 漢語危機及語文教學的根本責任 二 典雅語言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典雅語言的語文教育價值 一 語文生活世界的親近、圓融和超越 二 學生精神世界的引領、建構和升華 三 語文教學目標的承繼、開拓和萃取 第三節 典雅語言的訓練原則 一 情感表現性原則 二 意象生動性原則 三 自由創造性原則 四 個性鮮明性原則 五 和諧統一性原則 第四節 典雅語言訓練的基本策略 一 日常教學典雅語言訓練策略 二 特色項目典雅語言訓練策略第六章 詩意語文教學目的論 **節 制約語文教學目的建構的要素分析 一 多元主體:復雜關系中的語文教學需要 二 二元性質:科學人文交織的語文教學定位 三 多維的內容:不斷疊加的語文教學載體 第二節 詩意語文的教學目的 一 合目的性:語文教學責任與信念的統 二 合規律性:語文教學言語實踐的本體論基礎 三 言德同構:語文教學合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統一 第三節 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關系 一 語文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是何種關系 二 語文教學三維目標設計的困境 三 語文教學三維目標是什么關系 第四節 詩意語文三維目標設計 一 語文教學目標的常規設計 二 語文教學目標的內外結合設計 三 語文教學目標的詩意設計第七章 詩意語文教學內容論 **節 詩意內容設計的原則 一 主體性原則:辯證處理教師主體、學生主體、教材文本 作者主體的關系 二 生活性原則:辯證處理生活知識、生存技能與生命 意義的關系 三 審美性原則:辯證處理自然詩意、社會詩意與自我 詩意的關系 四 系統性原則:辯證處理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 內容的關系 五 實踐性原則:辯證處理工具實踐、精神實踐與言語 實踐的關系 第二節 例談語文教材詩意點的挖掘 一 以心觀物,與文本對話,把握文本的物象 二 以物觀心,與作者對話,把握文本的意象 三 心與物化,與生活對話,把握文本的心象 第三節 語文詩意點尋找的基本策略 一 詩意點尋找的基本思路 二 詩意點尋找的基本策略第八章 詩意語文教學過程論 **節 語文教學過程該走什么“路” 一 語文教學過程建構如何 二 語文教學過程因何建構 三 如何認識讀寫訓練的目的與任務 第二節 讀寫關系該如何處理 一 現有讀寫關系理論的考察 二 正確處理讀寫關系的意義 三 讀寫比照關系的認識 第三節 詩意語文教學過程設計 一 從閱讀角度楔入的詩意語文教學過程 二 從寫作角度楔入的詩意語文教學過程 三 凸顯學生主體性的自讀自悟閱讀教學過程 第四節 詩意語文“三路合一”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 詩意語文“三路合一”教學過程的基本模式 二 詩意語文“三路合一”教學過程的變式第九章 詩意作文課程教學論 **節 課程論視域下的作文教學定位 一 創造智慧:中小學作文教學課程建設的根本目標 二 詩意生成:中小學作文教學課程建設的價值經驗 三 言語實踐:中小學作文教學課程建設的本體存在 四 積極語用:中小學作文教學課程建設的評價焦點 第二節 詩意作文教學的基本原理 一 詩意作文教學的基本內涵 二 詩意作文教學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 詩意作文教學設計及實踐 一 詩意作文教學目標設計 二 詩意作文教學內容設計 三 詩意作文教學過程設計參考文獻后 記
展開全部
詩意語文化 作者簡介
馮鐵山(1966- ),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派名師導師,寧波大學榮華學者、首屆最美導師。主要從事詩意語文、詩意德育、詩意教師培養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