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場 本書特色
繞過蕭紅成名作《生死場》,不敢說讀懂蕭紅。《生死場》是發生在北方村莊的故事,不同于浪漫悲壯的愛國頌歌,蕭紅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和真實質樸的口吻呈現出真實的受難的中國農民。《生死場》是值得多元解讀的經典文學作品,其對人性、女性和底層生活的思考至今直抵人心。
生死場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生死場、朦朧的期待、后花園、小城三月、家庭以外的人、王阿嫂的死。
生死場 目錄
朦朧的期待
后花園
小城三月
家族以外的人
王阿嫂的死
生死場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黑龍江呼蘭(今哈爾濱市呼蘭區)人。蕭紅深受“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其是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她的作品情感基調悲喜交雜,語言風格剛柔并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獨樹一幟。她的一生是悲涼的,“好像一個嫩芽,有希望長成一棵大樹,但是蟲咬了根,一直就在掙扎之中過活”。蕭紅1942年在香港因病去世,年僅31歲。她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中篇小說《生死場》,短篇小說《后花園》等。
- 主題:
《生死場》是蕭紅創作于1934年的中篇小說,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哈爾濱近郊農村為背景,通過碎片化的敘事和冷峻的筆觸,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東北農民在封建壓迫與日寇侵略雙重苦難中的生存困境。魯迅曾親自為該書作序,稱其展現了“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
- 主題:
第一次聽蕭紅的時候,是呼蘭河傳。生死場買回來,看完了才知道,蕭紅是偉大的。在生死場中,王嫂賣馬那一段,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不舍,被半架著賣了,殺了馬,拿了幾個小錢,剛回家,地主的管事已經早等著,把錢拿走了。這段后面還有一句非常經典讓我觸目驚心的話,讓我能一下咂摸到地主階級的丑惡面容,但我不能在這里說,說了再看沖擊力沒那么大。看過要有幾十天了,仍舊歷歷不忘,我想這就是對一位作家最高的贊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