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平裝插盒《三國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49042
- 條形碼:9787546149042 ; 978-7-5461-490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裝插盒《三國志》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黃山書社出版
★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高的“前四史”之一
★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 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 吳書》二十卷
★ 大號宋體字為陳壽《三國志》,小號仿宋體字為裴注
三國,指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期間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的一段歷史時期;陳壽的《三國志》,是記載這段歷史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度龂尽饭擦寰,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度龂尽窋⑹戮珶挘〔膰乐,史實準確,與《史記》、《漢書》、《后漢書》齊名,一起被稱為“前四史”。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市)人,生于蜀國后主建興十一年,卒于晉惠帝元康七年。少年好學,師從蜀國學者譙周(約201―270),后在蜀國任觀閣令史;因為不愿屈事宦官黃皓,屢遭遣黜。入晉后,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后,搜集三國時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此書以三國并列,實屬首創!皶r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保ā稌x書·陳壽傳》)此外,還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在陳壽撰寫《三國志》之前,魏、吳兩國已有官修史書,即王沈(?―266)編修的《魏書》、韋昭(204―273)編修的《吳書》;此外,還有魚豢(生卒年不詳)私撰的《魏略》。上面這三部史書,是陳壽修史的主要依據。
然而,蜀國卻“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三國志·蜀書·后主傳》),所以,蜀國的史料只能由陳壽自己去直接搜集。陳壽本是蜀人,又師事譙周,在蜀時就留心蜀事,后來又用心搜集,約經十年時間,終于寫成了《蜀書》。不過,即使如此,《蜀書》的內容也較其他兩國的少很多。
同時,《三國志》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由于史料不足,《三國志》沒有設置表、志。表,指年表,既能以較小篇幅羅列出各個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以便于查閱,又可補充紀、傳中不便明言但又不可或缺的內容;志,主要是記錄各朝各國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內容。其次,陳壽見到的史料有限,又對所參考的史書刪削過多,導致《三國志》失之于簡略。
正因為如此,裴松之為《三國志》進行了作注補缺。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市)人,南朝宋代史學家,曾任國子博士、永嘉太守等職。宋文帝(407―453)認為《三國志》傷于簡略,便令裴松之兼采眾書以作注補缺。卻說,東晉以后發現的史料逐漸多了起來,所以裴松之才得以廣泛采擇。元嘉六年(429年),裴松之完成了作注工作,并上呈《上〈三國志注〉表》。
“裴注”不同于以往的訓詁注法,而是側重于史料的補充和考訂,力求做到補缺、正訛和存異。宋文帝看后稱贊說“此為不朽矣”(《宋書·裴松之傳》)。
“裴注”補充的史料相當豐富,甚至導致后人多批其繁蕪。但是,“裴注”所引材料比較完整,而且這些史料的原本現今已經基本亡佚,所以,從保存史料的角度看,“裴注”的價值相當高。
平裝插盒《三國志》 內容簡介
《三國志》中的《魏書》、《蜀書》、《吳書》原本是各自成書的。現存早的《三國志》刻本是北宋咸平六年(1003 年)國子監刻本,三書雖已合并,但還是分別發刻的。本書以宋紹興、紹熙兩種刻本配合?钡陌亳谋緸榈妆,并參考了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刻本、同治六年(1867 年)金陵書局活字本、光緒十三年(1887 年)江南書局刻本等,同時又擇取了《三國演義》清刻圖本中的版畫九十余幅。 在體例上,本書正文分兩個部分,大字號書宋字體的,是陳壽《三國志》;小字號仿宋字體的,是“裴注”。
平裝插盒《三國志》 目錄
平裝插盒《三國志》 節選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